閱讀屋>元宵節> 元宵節你吃湯圓兒了嗎

元宵節你吃湯圓兒了嗎

元宵節你吃湯圓兒了嗎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

  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元宵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麵皮而言,就有江米麵、粘高梁面、黃米麵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汆、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元宵節你吃湯圓兒了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