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稅務> 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的論文

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的論文

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的論文

  摘要:《稅務會計》課程以培養學生納稅申報等核算職業能力為宗旨。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職業能力的強弱。教材內容滯後,教法、考核方式單一,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師技能不到位等問題造成《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效果低下。針對以上問題,試從教學內容,教師團隊、教學方法,考核制度以及實訓基地幾個方面進行改革,以期提升《稅務會計》課程課堂教學效率,進而增強學生專業能力。

  關鍵詞: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職業能力

  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越來越重要。而最能體現學生職業能力的《稅務會計》,是一門具有很強動手能力的課程,多樣性和複雜性的課程教學和學習方式,決定了該門課程的教學需要改革與創新。

  一、《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內容更新不及時。

  《稅務會計》課程對學生實際納稅申報能力要求極高,這就要求在選取教材時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理論性的知識要適量夠用即可。同時本課程又是變化更新比較快的一門課程。學生在學校學習內容與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接觸運用的知識相比有一定的滯後,學校老師在選擇教材時不能及時更新教材的內容。目前,高職院校在選取《稅務會計》課程教材時存在兩種誤區:一是選取理論知識佔50%以上的教材,實踐操作知識內容很少,類似本科院校稅法專業教材,不能很好地體現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且有的法律條文已經發生變化也沒有與時俱進。二是選取了較多的以實訓操作為主要知識內容的教材,但實訓操作案例不具有代表性,甚至有滯後的知識內容,不利於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

  2.教法單一,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脫節。

  綜合性很強的《稅務會計》課程不能“滿堂灌”,但現實中很多教師仍沿用照搬高等專科學校或者本科院校的教法,以理論為主,教學大綱裡實訓學時遠遠少於理論學時,而且單一的實訓內容,並沒有按照工作需要的崗位來設定相關的實訓內容,缺乏系統性,如沒有指定的稅務會計實訓大綱等,缺乏實際操作和模擬資料軟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職業能力和教學效果都會有一定的影響,也降低了學生就業競爭的優勢。

  3.“雙師”型教師知識技能不到位,考核方法單一。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人員,應該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因此,現在有很多院校將“雙師”作為教師晉升和加薪的條件,雖然這樣可以提高教師隊伍的技能水平,但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①沒有足夠認識到“雙師”的標準是什麼。教師只要考過專業職稱證書即可以認定為“雙師”,但這些教師並沒有到企業一線參加過任何技能訓練。

  ②個別教師雖然到企業鍛鍊,但是力度不夠,使得鍛鍊流於形式,成為走過場。

  ③現在有許多高職院校由以前的中師、中職合併組成,雖然硬體裝置建設一直在完善,但軟體設施還有一定的差距,由於資金的缺乏,不重視等原因導致師資隊伍建設跟不上學院的整體發展。

  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1.基於會計工作崗位需要的教學內容方案設計。

  高職課程教學應該模擬不同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設計教學模組。會計工作崗位主要有出納崗位、往來賬崗位、財產物資管理崗位、工資核算崗位、稅務會計崗位、成本會計崗位、總賬會計崗位等。《稅法會計》課程設定的目的在於使學生熟悉在納稅申報過程當中涉及的會計處理,提高學生實際納稅申報的能力,對每個會計工作崗位的技能都得到鍛鍊。這些都決定了在設計教學過程中突出每個工作崗位的任務,使其相互關聯,如需要辦理消費稅的納稅申報就要知道消費稅的納稅範圍、哪些是從價徵收、哪些是從量徵收、具體應納稅額的計算等,這些知識可以融入學生的實際工作中,這樣既可以避免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多、照本宣科,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

  2.開拓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稅務會計》課程採用案例式教學方法已經取得了公認的課堂效果,這種方法要求經典案例的選取。因此,能否成功選取案例是關鍵,也是《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方法創新的關鍵。如判例式教學法則是繼承了所有案例式教學法的優點,把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知識,這種方法應用於講授法律條文時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老師樂意採用和需要創新之處。又因《稅務會計》課程是一門集會計、法律和管理等學科知識於一體的課程,在講授時需要採用不同的教法,如運用歸謬教學法中的“逆推”和“歸謬”,從反面逆思維邏輯推論法律知識案例,再歸納總結謬誤之處,使學生在辨別真偽的場景中學習正確的知識。正所謂“學無定法,教無定式”,每種教法用在適合的地方就是好方法,因此,如何使每種教學方法用在正確的地方,發揮更大的效力則是教師需要考慮的。隨著多樣化的專業發展趨勢,教育者們只有學會在繼承傳統教法優點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才能使教學質量提高,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3.提高“雙師”型教師團隊教育質量。提高“雙師”型教師團隊教育質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擔任《稅務會計》課程的專業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目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必須遵循以下三點:

  一是教師要具有專業的職業道德素養,這不僅包括教師對所教授的課程知識的系統性,更重要的是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能力(職業能力)的要求,以及會計專業最前沿的社會發展動態。只有充分掌握社會對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的動態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專業能力的指導。

  二是教師要真正具備會計崗位所要求的職業技能,即教師要真正在企業會計崗位上實踐操作並取得社會的認可,只有在實踐中獲取的知識技能才能真正運用於實踐。

  三是教師要具有國家認可的專業職稱證書且在不斷地努力進取專業高階知識。會計專業課程尤其是《稅務會計》課程中的法律條文隨著國家形勢而不斷更改,納稅申報軟體也不斷更新,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庫,才能更好地運用於教學中,從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4.改革《稅務會計》課程教材,豐富教學內容。

  現行的高職教材沒有一致的編訂標準,在內容上也沒有統一要求,理論知識多實訓內容少成為高職教材的弊端,對學生並不合適。為了加強課堂教學的效果,選擇一本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材顯得尤為重要。《稅務會計》教材由於會計相關知識更新較快、必須及時調整教材的內容,在案例選取方面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多媒體或者網路技術,增加稅法相關知識的資訊量,使之滿足社會需求。

  5.加大實訓課時比例,加強校企合作建設。

  高職教育以其突出職業能力要求而有別於普通高等教育,因此,開設《稅務會計》課程時,突出動手能力的實訓學時要遠遠多於理論學時,至少應占整個課程總數的2/3,同時,高職院校還需加大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根據課程的特點做到如下幾點:

  (1)建立稅務會計模擬實訓室,積極購買模擬納稅軟體,讓學生扮演各種崗位角色,以納稅人的身份切實感受到納稅申報的整個過程。

  (2)按照企業的需要來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學校與企業相聯合,對學生進行訂單式培養,學生可以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同時也可以引進企業專家到教室給學生傳授實踐知識,深入課堂。

  參考文獻:

  [1]唐海風,陳暘.對高職院校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1

  [2]李建薪.對高職院校《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科學與財富,2012

  [3]王亭喜.淺議稅法課程教學方法的繼承與創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1

  [4]翟東進.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稅法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2

【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措施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