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舞蹈> 淺談舞蹈教育與手舞足蹈論文

淺談舞蹈教育與手舞足蹈論文

淺談舞蹈教育與手舞足蹈論文

  摘要:舞蹈應該針對不同的人群和年齡層因材施教。兒童的世界是奇妙的,每個孩子都應該享有舞蹈教育的權利。對於兒童舞蹈來說,藝術是次要的,教育才是主要的。“手舞”“足蹈”是兒童的天性。

  關鍵詞:舞蹈教育;編舞技法;“手舞”“足蹈”的兒童樂趣。

  一、舞蹈教育

  舞蹈教育作為一門人文藝術學科,是人類豐富多姿的舞蹈文化。舞蹈作為表達人類感性的藝術,溝通著身體與靈魂,感情與智慧之間的聯絡。教師在舞蹈教學中既要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又要塑造其健全的人格,這是舞蹈教育的追求和最終目的。健全的人格是一個人健康發展的保障。學生人格的培養不能僅靠說教,教師的榜樣作用同樣重要,而且往往事半功倍。因此,教師人格的塑造是未來教育成功的關鍵。

  舞蹈藝術以人體作為載體,情感的表達和傳遞更是直接作用於人的視覺、聽覺、動覺,即由感官接收直抵心理和肌體深處,舞蹈教育過程伴隨著很強的參與性。教師應當以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做支撐,以非凡的敬業精神和對學生無私的愛為信念,以對社會和學生強烈的責任感、正義感為動力,責無旁貸地培養出有高尚的審美情趣,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的舞蹈人。

  二、編舞技法

  舞蹈作品的產生是舞蹈活動的起點,沒有編導就沒有作品。舞蹈編導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和藝術修養,使自己的審美能力既保持大多數觀眾的緊密聯絡,又高於大多數觀眾,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由於舞蹈藝術是一種人體的有規律的運動,人的語言是不可能做出全面解釋的。“口傳身教”是舞蹈最基本教學法,它的特性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因此在於:一、首先要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與體悟,並進一步運用舞蹈思維準確捕捉,提煉肢體語言。二、對主題動機在初步完成的基礎上,繼續透過各種編舞技法賦予其在形式、力量與性質上的變化。三、在創作人物形象時還必須關注其獨特的個性特徵與精神氣質。四、特定時期與物定地域的時代特徵、風格特徵都要同具體的人物形象相吻合。

  三、“手舞”“足蹈”的兒童樂趣

  兒童的世界是奇妙的。奇思妙想的主意,趣味橫生的形式,其樂無窮的效果成為兒童舞蹈永恆追求的主題。而趣味恰是它的一面旗幟,體現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和一種能動的體驗方式,樂觀向上的同時又促進健康成長。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手舞”“足蹈”表述在,一個付諸上肢語言,一個藉助下肢言說;一個側重於揮臂表達事理,一個偏愛於以踏地抒發情緒,一個著重於手語的資訊溝通,一個好似腳語的情感傳遞;一個在安靜中塑造形象,一個於移動中尋找平衡;表面看起來上肢與下肢總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但實際上兩者有著各種不同的趣味與功能。

  1、“手語”舞蹈的拍打趣味性

  “舞”主要是關於上肢的動作,主要強調手臂的運用,如拍拍手、搖搖臂、搭搭肩、推拉、揚抬、託按等。上肢手臂的區域性變化可以創造豐富的“手語”舞蹈動態語言。從而構成“手語”舞蹈的三性:

  一是“手語”舞蹈的形象性。如果突顯手部的舞蹈應用功能,充分利用上肢的“手舞”動作設計,可以巧妙地創造出鮮明的藝術形象。比如透過手掌的伸展可以表現光芒閃耀的星星;手的兒童樂趣背的波浪起伏可以摸擬空中飛翔的小鳥,加之臂膀的三節配合可以展現大鵬展翅;手指的彎曲變形可以模仿小人、小動物以及禾苗等實物形象。“手舞”的動作設計凸現了指、腕、臂的奇思妙想,具有形態可塑性、模擬再現性和觀察創造性的特點。

  二是“手語”舞蹈的趣味性。手語舞蹈的遊戲種類很多,可以透過勾手指、拉手推掌、拍手、行禮、搖臂、擺手等行動實現,同時還可帶上卡通的趣味手套做手掌遊戲等,最大程度上體現手的靈活運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互動等。如拍掌是孩童中最有意思的遊戲之一,可以單人自拍雙人對拍,三人交替拍掌及多人圍圈擊掌等。也可以拍肩、拍背、拍腿、拍地,還有胸前擊掌、高空擊掌、斜手對掌等花樣。一個司空見慣的拍掌動作,經拍打的主題動機變化,從而提煉成“手語”舞蹈的基本語彙。

  三是“手語”舞蹈的智慧性。“手舞”又可稱之為“身體的第二張嘴”,比如手臂的展開表示接受,手臂的'收縮表示拒絕,一擺手表示歡迎,一搖臂表示再見。在日常編舞訓練中,使孩子懂得用手的方式來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用手臂與身體共同搭起愛的小屋。手與手的觸控傳遞著卡人與人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還有愛與愛的溝通,都體現了社會的和諧。

  2、“腳”語舞蹈的踢踏趣味性

  雙腳在想象中似乎沒有雙手重要,但在舞蹈範疇中腳的重要性不亞於手。正如我們常把舞蹈表演稱作“跳舞”,可見“舞蹈、”總是用腳來跳的。對於下肢的運動狀態,特別是腳下的步伐運用統稱為“蹈”,凡是帶有“走”和“足”字旁的動作都歸屬於這個範疇。比如踢踏、跳躍、踩踏等動作,透過腳下關節各種形式的運用,而創造出豐富的“腳語”動態語言,構成了“腳語”舞蹈的三性:

  一是“腳語”舞蹈的動律性。腳語舞蹈主要表現在兒童層面上突出腳部的舞蹈應用功能,利用下肢“足蹈”的動作設計,巧妙地完成舞蹈的編排,體現了“腳語”的功律性特點。比如藏舞被譽為中國版的“踢踏”,是典型的強調腳下變化的舞蹈,有鍋莊、弦子、庫馬拉、長靠、退踏步、抬踏步等型別。中國有著豐富的民間舞蹈資源,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舞蹈動作,成為我們“腳語”舞蹈取之不盡的源泉。

  二是“腳語”舞蹈的遊戲性。下肢有多種趣味的遊戲。比如轉圈、雙人對踢、多人編花籃、S穿步、方步及各類形式的腳下步伐和跳跑步伐等。這些趣味橫生的《腳語遊戲》素材構成了兒童舞蹈的主體,最大限度地體現出遊戲舞蹈的特點。

  三是“腳語”舞蹈的多樣性。在日常生活中,腳的功能無非就是走、跑、蹦跳幾種簡單的型別,而“腳語”舞蹈設計大大拓展了雙腳的功能。透過下肢的三節運用,可以創造出無窮的步伐。比如高吸腿跳、踏步、前後步、踢跳步、踮步等。“腳語”舞蹈還具備舞隊的特點,強調群舞的隊型變化和舞臺排程,從而體現了步伐的多樣性。

  結語:兒童舞蹈要與兒歌民謠和遊戲相互融合,注意觀察生活捕捉形象進行創作,尋找它獨特的規律和載體形式。在元素教學法的啟發下,依據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或關節,尋找一個創造動機進行趣味編排。要真正在舞蹈教育中營造一個“快樂”與“趣味”的氛圍,筆者認為仍然是一個長期需要思考的課題。

【淺談舞蹈教育與手舞足蹈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