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人文關懷探討論文

積極心理學人文關懷探討論文

積極心理學人文關懷探討論文

  一、積極心理學的基本思想

  長久以來,心理學作為一門臨床醫學,更多的是用於診斷和治療,它更關注人們的消極行為和負面情緒。統計顯示,過去的心理學論文更多的涉及焦慮、抑鬱、壓力、恐懼等生活不幸的方面,而忽視了要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不僅僅是幫助有心理問題的人,更多心理健康的人也需要心理學的關懷與指導。20世紀末期,美國興起了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的心理學思潮,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MartinE.P.Seligman倡導了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的科學。積極心理學顯示平常人也有興趣去發現有價值的、正確的和使人進步的事物。反映了人類最有效的本能,誰能成功地適應環境並學習技能。雖然有困難,但心理學仍然能解釋這類事實,而絕大多數人也過著有目標有尊嚴的生活”。“積極心理學試圖敦促心理學家採用一個更開放更欣賞的角度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Seligman先生在積極心理學導論中提出“積極心理學是一門關於積極主觀體驗、積極的個體特徵、積極的制度體系的科學,當人們感到生活缺乏價值和意義時,積極心理學促使人們提高生活質量,免於異常狀態。”對這些“異常狀態”的高度關注過多佔據著心理學研究,其結果導致心理學研究陷入了一種缺乏積極特徵的模式。希望、智慧、創造、面向未來、勇氣、靈性、責任和毅力被忽略了。Seligman先生從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基礎上,研究狗對電擊的反應,發現了習得無助現象,進而提出了習得無助和習得樂觀。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動物身上,在人身上也普遍存在。當人面臨不可控制的情境時,如果發現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就會放棄努力,產生消極情緒和行為,這就是習得無助。而習得樂觀也如此,這兩個理論的運用對抑鬱症的治療取得了有效成果。關於積極情緒的研究很多,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和樂觀(happiness)。研究人員發現,影響人們獲得主觀幸福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穩定原因(如人格特徵、社會關係等),另一個是易變化的原因(如社會環境、突發事件等)。也有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獲得主觀幸福感的途徑、方式和永續性方面存在差異。另一個重要研究是樂觀,可以透過Seligman的測量樂觀問卷、歸因風格(ASQ)問卷、兒童歸因風格(CASQ)問卷測量人的樂觀程度。樂觀讓人們看到更多的是事件好的方面,讓人產生快樂的情緒,有效地抵禦抑鬱、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

  二、心理健康教育新視角

  近些年來,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學校和教育工作者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然而,大量事實表明職業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並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採用“消極心理學”的方法。學校和老師更多的是關注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出現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出現心理異常的學生畢竟只是少數,對絕大多數的學生教師關注度較低。職業院校的學生年齡普遍偏小,正處於青春叛逆期,即使沒有出現明顯的心理異常狀態,他們就真的不需要老師的關注了嗎?事實上是大量職業院校的學生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他們缺乏學習的動力、對未來感到迷茫、很少感到幸福。學生表現出來的狀態是玩手機、上網、看電視劇、打遊戲,學習不積極,衛生習慣差,紀律渙散。心理方面表現出了不夠自信、失落感強、偏執、叛逆心理嚴重等現象。針對當前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積極心理學為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打開了新視角,提出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把對心理問題的預防加入教學目標中,注重學生潛力的開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把提高積極心理情緒的內容加入教學內容中,培養具有良好心理品質的人才。從價值取向上培養正能量並具有積極價值觀的.學生。形式上,職業院校不再充當“救火員”的角色,轉而將重心放在提高人們的“防火”意識,防患於未然。這就需要構建職業教育的積極模式,既要對異常狀態的學生進行治療,又要對正常狀態的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二者平衡,雙管齊下。在職業教育中引入系統的心理健康課程,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去選擇課程內容,提供積極的教學環境,注重讓學生體會到幸福感,關注未來,養成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快樂。同時,還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和工作中,運用積極的心態提高教育的效果,發揮自身的人格魅力,開展積極的班級文化建設,增加課外輔導活動。

  三、心理健康教育例項分析

  將積極心理學的思想運用到職業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打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凸顯出職業教育的人文關懷。本文透過七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例項分析。第一課:心理學無處不在。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課程的第一次課,課程的目的是進行心理健康課程團隊建設。教學是針對職業院校一年級學生開展的,他們剛剛跨入校門,來到全新的環境,對周圍的同學和校園仍然感到陌生。透過課堂活動促進同伴之間的關係,引導班級同學相互認識,增加團體凝聚力,增強集體意識。課程的開展從學生的現狀入手,讓他們把對自己的瞭解寫下來,主動和不認識的同學打招呼,並寫下同學的名字,透過bingo、通關遊戲讓原本不熟悉的學生快速熟悉起來。課程增強了學生的適應性,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打下了基礎。第二課:生命的意義——追尋生命的意義。這是積極心理學中的重要一課,我們的學生也許從來也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課程首先從書本的選擇題開始,再轉到生命中的選擇題,激發學生的動機。接下來,在一段舒緩的音樂背景下,讓學生進入回憶,從外在世界逐漸轉向內在的體驗。最後,讓學生寫下生命中最珍貴的五樣東西,再逐次割捨,從內引發思考,思考自己內在真正的需要及其意義。課程促使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重建,為自己主導自己的人生做好鋪墊。第三課:我的目標我的夢想———目標是夢想的航向。課程的用意是教導學生要面向未來,讓學生推動自己的理想和實現理想的過程。用“幸福”作為課程的引入,讓學生期許“心想事成”帶來的幸福感。透過一場虛擬的“價值拍賣會”和各式各樣的拍賣品,讓學生感受到這就是一場人生的拍賣會。拍賣結束時,有人心想事成,有人滿是遺憾,就如同當生命結束時一樣。課程引發學生思考如何把握機會過好自己的人生。第四課:我們的小家——寢室關係。職業院校中重要的人際關係之一的同伴關係,也就是寢室關係。生活中良好的人際關係、穩固的親情和友情是人們戰勝壓力、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的法寶。課程的目的是增強同伴之間的信任感與協作感。透過“盲人”遊戲,讓扮演盲人的學生明白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幫助的時候,讓扮演啞者的學生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而同伴關係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在這個信任之旅的過程中體驗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性。第五課:學會傾聽———傾聽的藝術。傾聽是人際溝通中最有效的方式,如何有效地傾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課程透過“我說你聽”的遊戲,讓學生明白傾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效地傾聽不僅要聽見,還要聽清、聽懂。傾聽有五心,誠心、專心、用心、耐心和應心。第六課:時間管理———管理好時間就管理好了生命。職業院校的學生從未將時間當回事,他們總是在遊戲、電視劇、網路中荒廢度日。課程將時間比喻為銀行賬戶,突出時間無法積蓄也無法失而復得。將生命比喻為格子,過完一年就拿掉一個格子,突出時間的有限性、生命的短暫。教導學生使用時間管理優先矩陣,合理安排時間,從而有意識地進行自我時間管理。第七課:生涯規劃———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認識你的生命的彩虹。課程透過霍蘭德測試讓學生更清晰地瞭解到和自己興趣、能力、素質更匹配的職業方向,從而更有效地學習。

  四、心理健康教育展望

  積極心理學的思想,開拓了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野,讓教育者可以站在一個更開放、更廣闊的高度來開展心理教育。規避了心理健康教育只關注“消極”情緒和心理異常的誤區,在心理問題的治療和預防上做到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文章中的心理教育課程例項的開展,收到了良好的初期效果。再次印證了在職業教育的管理中引入積極因素的重要性。營造積極的氛圍、創造積極的文化、關注學生的優勢、發掘學生的潛能、和諧交流等積極管理模式的應用將會使我們的職業教育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江雪華,申荷永.積極心理學在心理評估與干預中的運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2007,1(15):99-101.

  [2]曹新美,劉翔平.從習得無助、習得樂觀到積極心理學:Seligman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J].心理科學進展,2008,16(4):562-566.

  [3]陳紅,宋穎惠,顧凡.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視角[J].中國健康心理學,2007,15(12):1113-1114.

  [4]張倩,鄭湧.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J].心理學探新,2003,23(87):6-10.

  [5]周雅,劉翔平,蘇洋,等.消極偏差還是積極缺乏:抑鬱的積極心理學解釋[J].心理科學進展,2010,18(4):590-597.

  [6]肖東梅.積極希望快樂幸福: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學術論壇,2009,7(222):171-175.

【積極心理學人文關懷探討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