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雕琢教學細節成就精彩課堂的分析

雕琢教學細節成就精彩課堂的分析

有關雕琢教學細節成就精彩課堂的分析

  細節是一種日積月累的積澱,積澱的是靈動的智慧;細節是一種長期潛心的準備,準備的是博廣的大氣;細節是一種精心雕琢的實踐,鍛造著對教育的執著和忠誠。關注教學細節是教學智慧和教學能力的體現。珍視教學細節,教師要永遠對課堂中的人充滿真切關注和終極關懷,讓教學細節迴歸生命關懷的教育本質,有效觸動學生心靈,讓靈動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輝充盈課堂。關注了教學中的細節,能讓自己的教學更加合理,更加精確,更富有智慧。那我們在教學中就要善於捕捉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讓我們在細節處見精神、顯功夫,打造細節的同時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一、關注把握規範化的細節

  1、學生作業習慣

  作業是學生鞏固知識的體現。通常在檢驗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時,教師更多地是重視學生作業的對與錯,而對學生的作業格式和作業習慣關注得比較少。學生的作業對其個人素養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業書寫認真的學生,做事一般也認真負責;解題前會分析題意、注意解題格式的學生,做事一般都很有條理;作業能及時檢查的學生,一般來說都能經常自我反省;錯題能及時訂正好的學生,通常能在平時的失敗中汲取教訓而不犯相同的錯誤。所以對於學生的作業,不僅僅從知識層面上用對和錯去判斷,更需要從學生一生的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嚴格要求作業的格式。同時極力表揚那些作業習慣好的學生,在教師作解題示範時也特別注意樹立榜樣,形成一個良性的作業習慣氛圍。有人認為這樣沒有照顧到學生的個性,其實學生的個性不是體現在作業格式五花八門,而是體現在解題思維的發散、分析問題的獨特等方面。再則,現在連作業格式這樣的規矩都做不到,很難說將來步入社會能遵守法律,用道德約束自己。

  2.錯題的訂正符號

  學生的錯題需要訂正,對訂正符號的要求本來也屬作業格式,但是對作業訂正符號的要求大多數教師都沒有注意。通常學生對錯題的處理都是大筆一揮,把錯題一塗或一個大圈,這樣不但作業不美觀,而且習慣不好,也不利於學生對錯題的特別注意。建議:對錯題,要求學生在本次作業的後面寫上訂正二字,同時將正確的解答過程書寫出來,教師及時復批。當學生作業訂正後,教師批改後,再在邊上記個△或其它符號。這樣做,一來能使作業更加整潔,二來也能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而且還能讓學生以後翻看作業本時對錯題特別注意,加深印象,並在以後也能看清這些題是否已訂正,便於複習。

  二、挖掘資源性的細節

  細節是可以挖掘的,細節的挖掘必須有教學智慧來支撐的。這就要教師敏銳發現、善於捕捉有價值的細節,抓住教育時機,深入挖掘,寓教育於無痕。關注教學細節,就是舒展智慧、落實理念、改變行為、提升教育品質的過程。關注細節的教學,必定是成功的教學;關注細節的教師,必定是成功的教師。

  1、精彩的細節,來自於對學生的傾聽。

  傾聽就是“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綜合起來,尋求其含義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的過程。”“學會傾聽”能使我們博採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萌發靈感,觸類旁通,還能使我們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聽的時候要抓住這樣的幾點:一聽表達的大致過程,從總體上把握別人發言的要點;二是聽別人解答問題的思維策略,採用的思考方法;三是聽別人表達的思想有沒有不嚴密的地方,自己準備隨時進行質疑或補充。

  2、精彩的細節,來自於對教材的探究。

  細節的設計緣於對教材、對學生和對環境的深刻理解與把握,緣於對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它既不是淺嘗輒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為刻意追求精彩亮點而創設的應景之作,細節,是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後的巧妙創設。在99年時,聽了雲健小學有位教師教學“迴圈小數”,她在課開始的時候就進行了巧妙的孕伏,他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講了兩遍後,他問學生:“這個故事你們能接下去講嗎?”“能!”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學生興趣盎然地講了起來: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這個故事能講完嗎?為什麼?”在這個關鍵時刻巧妙地發問,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迴圈”的含義。他不像有些教師不停地強調“迴圈”就是反覆不斷地重複出現,但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迴圈”的含義,而是用一個學生熟悉的故事來理解迴圈的含義。

  3、精彩的細節,來自於對情感的體驗。

  備課不僅要備知識,而且要備學生,關注學生的情感,數學教學中情感的發展主要指透過對數學的學習,應使學生在興趣與動機、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幾個方面獲得發展。例如,學到圓這部分知識裡,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讓他們去領略圓形的美,曲線圖形的美,軸對稱圖形的美,多視角幫助他們去理解數學、認識數學。“知之深,愛之切”,從而推動他們學習情感的發展,增強學習的理智感。

  三、捕捉過程性的細節

  切入課堂操作實際,使新課程教師研修進入到課堂的深層探索階段,所有內容都是建立在對課改實驗區已有實踐反思的基礎之上,它從理念的神壇走下來,面向具體的操作層面,在實踐反思的基礎之上致力於解決實際操作層面所遇到的實際問題。

  1、值得“延伸”的環節

  教學細節的處理,往往無法預設,有許多要靠教學機智,也需要教師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善於發現,才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教學行為細節,畫龍點睛,點石成金,是細節成為教學的突破點,成為學生的興奮點,從而創造精彩互動的課堂。如:教學“升與毫升”,??生1:1毫升等於多少克?師:我舉個例子,1小時等於多少米?生2:時間單位不能和長度單位相等,容積單位和質量單位也不能相等。師:你說和對,你們能理解嗎?生1他茫然地點點頭。如果教師在生1有的問題上作個修改,變為“1毫升( )等於多少克?”學生就會一目瞭然了。對具體的物體而言,就有答案了。在根據學生的問題設計一個延伸的問題:稱一稱100毫升水、油等其他液體,他們的質量各是多少?這樣既讓學生區別兩者表示物體的不同屬性,又讓學生明確他們之間的關係。

  2、值得 “延遲”的評價

  我曾看到楊玉華老師的《萬以內筆算退位減法》教學片段,老師問學生能否從高位減起。學生有不同的想法,這時老師並不是採取直接告知能與不能,也不是迴避、堵塞、應付,甚至是置之不理的做法,而是用極大的耐心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和質疑的機會,讓學生透過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驗“從高位減起”的方法的可行性和侷限性。教師不輕易做出評價,而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採用延遲性評價。

  3、值得“深思”的意外

  細節雖小,卻不能小看。在看似“應該”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無意的忽視和漠視的地方,正存在著教師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都應該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現象,教學細節具有的對學生心理、行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著每一個嚴謹的教師。

【雕琢教學細節成就精彩課堂的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