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子技術/半導體/積體電路> 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論文

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論文

關於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論文

  引言

  《電路分析基礎》是我校電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作為武漢理工大學資訊工程學院通訊工程、電子資訊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資訊工程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大平臺的主幹課程,是電類專業必修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是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具有工程特點的專業基礎課,是培養卓越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路分析基礎》所涉及的概念、方法和理論大量地應用在“類比電路”、“數位電路”、“訊號與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高頻電子線路”等專業課程中。它不僅是基礎課與專業課之間的橋樑,還是學好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因此,該門課程的學習效果,不僅影響到電路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影響到相關專業的整個教學效果及學生對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

  近年來,“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組的全體教師,以培養卓越人才培養為目標,對《電路分析基礎》教學改革與質量提升的途徑進行積極探索研究與實踐,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內容如下。

  一、重視電路課程建設

  “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是一門跨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課程組的教師來自不同專業。在教學改革中,學院將包括電路分析基礎課程在內的10門課程設為重點建設的平臺課。從專業角度來看,電路分析基礎是其他平臺課的奠基性課程,建設好電路分析基礎課程對其他平臺課的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電路分析基礎”這門平臺課程要求做到六個統一,即課程名稱統一、學時(含實驗學時)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考試方式統一、試卷統一,這樣從教學組織上消除了課程教學的差異,保證了課程教學的質量。

  學院非常重視“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各方面建設。在學院資助下,課程組建設了課程網站;在質量工程建設方面,在課程組全體老師的努力下,2006年“電路分析基礎”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在教材建設方面,課程組教師於2010年編寫出版了《電路分析基礎》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編寫出版了《電路分析》教材(科學出版社)。在教學改革方面,從2012年起,課程主講老師連續申報《電路分析基礎》為學校的教學內容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試點課程,均獲得學校的批准,對課程的改革與實踐一直持續進行。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平臺課程組織形式下,“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組的教師們在教學活動中深入研究現代教育理論在電路分析基礎教學中的體現方式,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將加強基礎、重視素質培養落實到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課程組透過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及時聽取學生交流反饋、積極進行示範教學等活動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幾年來,“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組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不斷提高,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學術造詣較深、教學能力較強、結構合理、協作互助的授課團隊。

  三、保持課程內容體系的先進性

  《電路分析基礎》是電子資訊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學好本課程對學生後續課程進一步學習有重要的影響,也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工程概念、專業素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來,課程組持續跟蹤本學科領域的技術發展,不斷拓展系列課程的內涵和功能,並進行最佳化整合,構建一套基本理論完整、綜合性與工程實踐性強的先進教學內容體系,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電子資訊工程人才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為了構建教學體系,對《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比如,非正弦週期訊號的傅立葉級數展開以及拉普拉斯變換的引出及其推導,使學生在後續課程如“訊號與系統”的學習中具備必要的理論基礎。強調了頻率特性的分析,從離散頻譜到連續頻譜進行了數學描述,使學生建立起頻率分析的概念和方法;非線性電阻電路的分析方法的引入為後續的“類比電子技術”、“訊號與系統”、“高頻電子線路”等課程奠定基礎,從而與後續課程一起形成相互關聯的教學體系。

  另外一方面,根據電子資訊類學科發展對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提出的要求,課程組將傳輸線理論和非線性電路納入電路分析課程中,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與後續的高頻電路、微波電路等課程進行銜接。

  四、課程教學中體現特色

  電路理論作為科學研究領域中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在歷史中已經大約有二百多年了,經典電路理論、近代電路理論和電路與系統理論這三個發展階段貫穿於整個電氣科學的發展之中。電路理論發展到近代已經與起源於電路的系統理論密切結合,全面引入網路圖論,深受計算機的衝擊,非線性電路與系統的研究方興未艾,積體電路的出現並向超大規模迅速發展的狀況將在相當長時間裡左右電路與系統學科的發展;在器件上多端化、整合化;在分析方法上系統化、通用化、計算機輔助化;在綜合上有源化、最佳化、數字化(離散化)、可整合化;在體系上從線性擴大到非線性、從無源擴大到有源、從時不變擴大到時變、從模擬擴大到

  數字、從單元件分立擴大到電路系統的整合。

  將這些內容融會貫通到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就能夠表現出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時代特色;將這些相關技術引入到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就能夠形成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技術特色。為此,課程組在編制教材和編制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教案時,充分注意了基礎理論與新技術的融合,使得電路分析基礎課程教學具有特色。

  五、教學方法改革

  在《電路分析基礎》及後續課程教學中儘可能採用案例教學、實物教學、模擬教學、現場教學(實訓教室)、網路教學相結合,即將新方法、新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而將作業、答疑、討論等環節引入到網路教學中,從而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加強教與學的資訊交流,重視對學生主動式學習的培養,透過問題和思考題等啟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六、教學手段改革

  研製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電子教案及多媒體課件,開展適應現代技術的多媒體教學。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研究和探討多媒體在正常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以講授基本理論和方法為重點,採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講解具有動態性質的知識點和擴充知識面的觀點,使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拓展了知識面,提高了教學效率。引入MATLAB、EWB等計算機輔助分析與模擬手段,使電路理論分析計算與計算機模擬技術有機結合,為學生呈現更直觀的電路工作狀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改善了學習效果。

  七、考試方法改革

  以往的電路分析基礎課程考試形式單一,以學生卷面成績作為評定標準,無法全面準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電路分析基礎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為了更加客觀、科學地考核學生,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考試方法改革從關注學生的平時學習情況、理論掌握情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況等方面入手,將理論考試、平時考查和實踐動手能力考核相結合。教師按時批改學生作業,及時發現學生理論掌握情況,並作出相應的舉措。而在考試命題方面則突出能力考核,考試命題原則是:重視基礎,突出重點;淡化技巧,注重方法;重視應用,側重能力;題型多樣,結構合理。全院實現統一命題,統一評分標準,集中流水閱卷。考後進行試卷分析,評估教學效果,並提出改進方案。

  八、結束語

  經過多年持續的教學改革實踐,“電路分析基礎”課程在課程改革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本課程已經成功建設成為武漢理工大學影片資源共享課程,將為我校的電路教學做出更大貢獻。根據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的狀況,我院的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仍然需要不斷創新。要利用網際網路資源和社會實踐平臺,加強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的建設;要建立師生互動教學平臺,強調“共性教育”和“個性教育”;要開設開放性綜合實驗;要進一步完善網路資源庫,包括課程的教案、課件、題庫、作業及答案和網路測試試卷等,使學生能透過網際網路教學平臺共享教學資源和進行學習交流。

【電路分析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法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