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寫讀(觀)後感》教學設計

《寫讀(觀)後感》教學設計

《寫一篇讀(觀)後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根據提示選取有意義的內容進行表達。

  2、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重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思路:

  一、課堂導語

  同學們,你們最近看過哪些影視節目和課外讀物,看後有什麼感受嗎?(抽幾名同學談)

  這種感受就是我們今天要寫的讀後感或觀後觀。

  二、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1、一本好書,一個好的影視節目,你讀後或看後會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這種感受寫出來,要聯絡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寫自己的真實看法,也可以對其中某些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題目可以用“《****》讀後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據寫的內容擬定題目。

  三、習作指導,(寫讀後感為例)

  1、讀懂讀通讀透原文。

  讀懂原文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讀原文時,不僅要理解文章的字詞句。弄懂句子的含義,掌握文章的內容,而且要深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只要清楚了原文寫的是什麼,又知道是怎樣寫的,並且明瞭為什麼這樣寫之後,也就為寫好讀後感提供了前提,做好了必要的準備。讀原文時,要以“平常心”去讀,不要一捧起書來就想我這是要寫讀書筆記啦!我寫什麼呢?怎麼寫呢?這樣,自己的心先浮躁起來,就深入不到書裡去了,越讀越急,最後一無所獲。

  2、掩卷而思,以讀引感。

  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我們就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文章寫了幾件事?主要內容,次要內容各是什麼?哪些地方給我的印象最深,我想到了什麼?有了什麼收穫等等?然後 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幾點來寫。

  3、正確處理“讀”和“感”的.關係。

  寫讀後感受,要抓住體會和感受重點寫,不可大段的摘抄原文,以“讀”代“感”,或重“讀”輕“感”。

  寫讀後感想,要注意發揮聯想,如聯絡一些相關的實際事例,對照原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聯絡的事例可以是自己的,別人的;也可以是身邊的,遠處的;或是過去的,現在的,不受時間空間和物件的限制。

  4、緊扣原文,結合實際說實話。

  寫讀後感,要說實話、真話、心裡話,既不能脫離原文內容,海闊天空,漫無邊際地瞎扯,也不可以寫“檢討”,表決心,喊口號的形式代替感想,力求做到真摯自然,恰如其分。

  5、讀後感的一般結構。

  ①簡介讀原文的時間,原文的作者篇名,概括主要內容以及自己讀原文後的總體感受(這一部分要略寫)

  ②引用原文觀點或中心句或精彩佳句,聯絡自己的生活,思想實際,談自己的體會。(這一部分要詳寫)

  ③引用原文的句子,要用上引號,並在它與所談的體會之間用上合適的過渡詞或過渡句,可稍對原文加以分析或肯定,再聯絡實際進行體會,敘述時,可以“邊敘邊議”或“先敘後議”兩種方法結合使用。

  ④以總結中心或有啟迪作用的句子結尾。

  四、學生習作,教師巡視輔導

  學生根據自己所選的內容構思好後自主習作,教師對寫作較差的同學個別輔導(如:整段、整段抄原文的,聯絡實際空洞的和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同步作文

  讀《梔子花情恩》有感

  老師是什麼?老師是辛勤的園丁,他們用知識的乳汁哺育我們這些幼苗;老師是什麼?老師是無私奉獻的紅燭,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

  用語言播種,用粉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我們的老師,他們付出了多少,而我們,回報了嗎?

  我曾讀過一篇文章,題目是《梔子花情恩》,講的是一位鄉村教師,她在窮山溝裡教了整整五年學,她與她的學生已經分不開了。但由於父母的排斥與阻撓,這位教師不得不離開這小小的山溝。離別時那些天真的孩子們為她送上了一束開得正旺的梔子花。這花,就是教師最喜歡的花。一束普普通通的花,串連著師生深厚的情誼。這些讓孩子們懂得了感恩,而我們呢?

  品讀《梔子花情恩》,我感觸頗多。

  老師就好比梔子花一樣,潔白,素雅,無私奉獻。他們給予我們知識,引導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快樂地遨遊;他們給予我們無私的關懷,讓我們感受到大集體的溫暖;他們給予我們鼓勵,讓我們在坎坷的路上永往直前。

  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我們的老師。

【《寫讀(觀)後感》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