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論多媒體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最佳化整合論文

論多媒體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最佳化整合論文

論多媒體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最佳化整合論文

  本文探討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旨在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最佳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深入,多媒體資訊科技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據心理學家大量實驗證明:人類獲取的資訊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另一組關於記憶比率的資料:學習同樣材料,讓學生聽了3小時後,能記住60%,純視覺能記住70%,視聽並用能記住90%。3天之後,三種學習方法的記憶率分別為15%、40%、75%。這些資料表明,學生對生動、直觀、形象、動態的資訊比較容易接受。多媒體技術進入音樂教學領域在綜合處理和控制聲音、影象、影視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化大為小”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由於課堂教學的容量有限,教師對某一知識點的講解既費時又費力,而且很多教學內容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對內容的講授也僅僅是紙上談兵。而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藝術教育,許多內容在滑鼠的點選下可以“化大為小”。

  例如:在講述民族樂器時,由於民族樂器數量多、體積大,教學中不可能把所有民族樂器都搬進課堂,同時教師演奏多種樂器的能力也有限。所以,一堂課講下來也不能使學生體驗到各種樂器的音色和特性,而藉助多媒體技術中的視聽資源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缺陷。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各種樂器一覽無餘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讓學生感受每一件樂器的發音特點和效果,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得到了滿足。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化景為情”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應常抓不懈地貫徹於各學科教學中。因此,音樂課在傳播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還肩負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任務。傳統教學往往只注重學生知識和技巧的培養,忽視了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作用。在音樂教學中,如果僅以空洞機械的說教形式強硬灌輸,從書本到黑板,由理論到理論,即使是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場面,也會顯得空泛和蒼白。那麼如何使教材中豐富的教育內容體現出來,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呢?

  例如:在《長征組歌》這部作品中,學生對長征的艱苦和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概很難深刻體會到。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從影視中精心剪輯一幅幅表現紅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等畫面,製成課件讓學生欣賞。當耳旁響起《長征組歌》充滿激情的戰鬥樂章,畫面中出現硝煙瀰漫的戰場時,學生很快就會融入到一個由聲、形、光、色等凝成的'音樂氛圍之中,整個心靈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樂曲的旋律連同一幅幅悲壯的場景,定格在學生心靈深處,向先輩學習的情感油然而生,學生情感體驗推向高潮。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化虛為實”

  音樂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傳統的創作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要求學生把創作的結果寫在紙上。而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如果離開了聽覺的指導,學生就聽不到自己創作的結果,而利用多媒體資訊資源的優勢來進行創作活動教學,能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真實、色彩豐富,使虛幻假想的聲音成為學生真實的感覺。

  在資訊時代的今天,網上有各種電腦音樂創作的軟體,它們能為學生音樂學習提供便利。配有各種演示功能的軟體不但能即興視聽創作的效果,還能夠按要求調整音符並進行修改,學生透過自行選擇多種音色進行組合來豐富音樂創作。例如;從網上下載“作曲大師軟體”運用到創作教學課中,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大大地提高。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化靜為動”

  處於視聽世界,與現代媒體接觸日益頻繁的學生已不再滿足於“黑板、粉筆、書本”的傳統教學模式。因為傳統教育技術不具備形聲性、再現性、靈活性和高效性等特點,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產生不了情感的共鳴。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圖文聲像、一片生機,給音樂教學注入了充分的興趣和活力,從而讓枯燥的書本變成生動的教材,音樂也能真正地在學生心靈中活起來、動起來。

  例如:在傳統教學方式下進行鋼琴曲《牧童短笛》欣賞時,樂曲的背景知識,曲式結構和旋律特點的講解與樂曲欣賞不能同步進行,這樣就破壞了學生欣賞音樂的注意力。即使教師介紹一段播放一段,音樂知識的介紹與音樂欣賞同步進行時,但音樂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卻被肢解的支離破碎。而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手段與優秀傳統的教育手段相結合運用,能使音樂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加鮮明、形象。首先,教師簡介樂曲內容,然後播放製作好的課件,在悠揚的樂曲聲中,依次出現一幅幅淡淡的水墨畫,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閒地吹著笛子,在草地上、溪水邊快樂嬉戲的情景。事先製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資料也同步顯示在大螢幕上,這時優美的畫面和旋律交相呼應,靜止的音符在每個學生心靈深處真正地動起來。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化整為零”

  在音樂教學中,由於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接受啟蒙教育的程度、內容和方法有所不同,所以每位學生的起點也不一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分散教學,因材施教,不宜齊步走等教學方式。

  例如:藉助語音教室欣賞音樂或學習音樂知識,不僅能保證聽到高質量音響的樂曲,還可以與教師進行單獨交流,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單獨輔導教學,或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小組討論、集體討論等學習方式。同樣地在鋼琴教學中,由於學生程度參差不齊、進度快慢不一成為鋼琴集體課教學的首要難題。利用電鋼教室進行教學,可以解決這一難題。上課時學生帶上耳麥彈奏樂曲,互不干擾;教師透過顯示屏隨時給每一位學生進行手形、音準、節奏、情感表現等方面的指導,從而實現差異化教學;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聆聽、互相學習。這種學習方式靈活、針對性強,能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能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以上是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音樂課堂教學的一些體會,是從教學形式角度闡述的。其意義在於幫助教師從多媒體技術方面,來尋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音樂,減輕學生在學習和精神上的負擔,從而達到音樂的啟迪、喚醒、感染、淨化、陶治和激勵等教育效應。當然,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多媒體技術要為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而服務,是輔助性的教學方法,防止教學上由傳統的“人灌”變成現代化的“電灌”局面。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運用。

【論多媒體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最佳化整合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