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學點心理學教育孩子

學點心理學教育孩子

學點心理學教育孩子

  “羅森塔爾效應”

  父母或老師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孩子就可能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這種奇妙的心理暗示就是“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20世紀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實驗,研究老師的期望對學生成績的影響。

  那天,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測驗結束後,他們以讚賞的態度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他們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機挑選的。

  8個月後,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成績都有了較大的進步,而且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有了明顯改善,並表現出更強的學習能力和求知慾。

  顯然,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生了作用,因為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暗示,老師相信專家的結論,相信名單上的孩子很有前途,於是對他們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多的熱情,加倍地信任、鼓勵他們。這份名單左右了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透過情感、語言和行為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和期望,學生的自信心由此得到增強,因而比其他學生更努力,進步得更快。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這一效應表明,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取決於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教育他。表面上看,這是一個簡單的心理暗示,其實背後卻隱藏著深刻的道理。

  很多事實證明,人的能力、性格的形成,相當一部分取決於周圍環境和他人的期望。由於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控制能力較弱,受暗示性較強,所以容易被大人的期望所左右。他們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別人的判斷,會把外來的評價內化成對自己的預期和判斷。例如,孩子們湊在一起時,常常會議論:某科老師器重我,某科老師討厭我……在這些孩子身上,很可能出現偏科的現象。相反,如果老師對學生寄予較高的期望,就會使學生加倍努力,克服困難,並取得好的成績。

  同樣道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態度一樣會影響孩子。如果父母認為孩子是“天才”,為了不辜負父母的期望,孩子就會全力以赴地提高自己。相反,如果父母天天挑孩子的毛病,總把缺點拿出來說,就很容易讓孩子在心中產生一種錯覺:我不是好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好不了了。在這種惡性迴圈中,便有了家長“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的牢騷,有了孩子振翅欲飛卻難以相信自己會飛的迷茫。所以我們說,家長積極的期望和心理暗示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積極的心理暗示,帶給孩子的是積極的認識和體驗。與說服教育相比,暗示教育更能協調家長與孩子間的關係,更能避免說服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壓抑感。暗示教育能使孩子在無形中擁有良好的道德認識、得體的行為舉止以及堅強的情感意志。

  愛因斯坦的母親就是利用積極的心理暗示,促成了天才的誕生。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學生。在愛因斯坦小學畢業時,校長對他的父母說:“你們的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一樣沒有出息。”

  有一次,愛因斯坦的母親帶他到郊外玩。親友家的孩子個個活蹦亂跳,有的爬山,有的游泳,唯有愛因斯坦默默地坐在小河邊,久久凝視著水面。這時,親友們悄悄走到他母親身邊,不安地問:“小愛因斯坦總是一個人對著小河發呆,是不是有點抑鬱啊?應該帶他到醫院看看。”愛因斯坦的母親自信地對他們說:“我兒子沒有任何毛病,你們不瞭解他,他不是在發呆,而是在沉思,在想問題,他將來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從此,愛因斯坦時常拿媽媽的話審視和鞭策自己,並不斷地進行自我暗示:我一定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這就是愛因斯坦後來之所以能成為愛因斯坦的原因。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會發現:積極的心理暗示會給孩子積極的影響。父母教育孩子時,切忌用消極的心理暗示,不要總是挑剔、指責孩子,那樣做會讓孩子失去信心,喪失克服困難的勇氣。

  “羅森塔爾效應”這麼用:

  1.給予恰如其分的鼓勵。當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績時,家長要用自然而鄭重的口吻表揚、鼓勵他。當然,這種鼓勵不應摻雜包庇和縱容的成分。恰如其分的鼓勵會讓孩子內心形成一股克服困難的無形動力。比如,當孩子取得進步時,你可以獎勵他一支筆、一個文具盒,讓他體會到努力是有回報的。

  2.妙用激將法。有的孩子很調皮,不愛學習,家長運用激將法希望他能有所改變,結果不但沒有激起孩子的鬥志,反而打擊了孩子的自信,這是因為沒有運用好激將法。比如,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學習能更好,便說:“隔壁的小剛就考了90分,你咋才考了85分?”其實,家長如果希望激將法發揮效果,不妨這樣對孩子說:“你們學校有名的調皮大王這次都考了90分,我想你一定會做得比他好!”

  3.利用暗示法。遇到孩子說謊時,你可以委婉而耐心地透過講述有警示意義的故事來提示、暗示、誘導孩子講出事實真相,同時還可以採取另一種說法,如:“你剛才說得很好,不過我覺得你好像沒講完,你再想想,是不是還有什麼沒告訴我?”但切記,不要直接斥責孩子“撒謊”“騙人”,這樣做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使他更不願意對你敞開心扉。

  小貼士:

  要想讓你的積極暗示對孩子發揮作用,首先應該努力和孩子成為好朋友。你可以當著孩子的面扔掉“棍棒”,以朋友的姿態主動接近他,取得他的信任。一開始,孩子看你一改往日冷峻的面孔,會以為你“暗藏殺機”或“先禮後兵”。但十天、一個月過去了,你若依然表現出和藹、善意的言行,他便會慢慢相信你是真誠可信的,久而久之,你們便會成為好朋友。

【學點心理學教育孩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