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5篇

  篇一: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學習,提高能力,我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

  這是我們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真實體會。

  在楊老師的策劃組織下,我們組員參與調查研究了《紅樓夢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這一研究課題。由於研究性課題的主要內容涉及到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在過去的學習和生活中,真正對這本書有研究或是看完的同學也不多,因此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組員們都抽出時間去閱讀這本名著,而且十分投入,加之此次研究性學習中還要去總結一些前人對這部名著的評價,所以我們也就更加努力和配合,以求獲得更多的收穫。正是這種積極高昂的態度以及楊老師正確細心的指導,使我們最後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們就將聯絡實際情況,具體談一談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一、準備充分 目標明確

  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組員都感到有點不耐煩,畢竟要讀完一本文言文名著,又不能粗略地讀,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時楊老師一直在我們身邊鼓勵我們,並且耐心地為我們解讀書中的相關句子,還告訴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內容,調查的具體物件是誰,調查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終於,過了近一個月,我們組員都把這本名著讀完了,期間遇到的困難不少:不能理解的句子多,待分析的內容多,分析的難度大......困難重重,使人望而生畏!

  但我們依然挺了過來!

  二、團隊精神 合作至上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憑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著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比如這個組員負責找關於賈寶玉的,另一個找林黛玉的,還有一個又找薛寶釵的,等等。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助別的組員。正是因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為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係依然緊密,如果查詢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三、體會其中的好處

  原以為高中生活只是緊張的學習,其實非也。

  高中生活原來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學習”這個課題來說吧,開始還不知道它有何意義,自開學到現在,這個過程帶給我們許多學習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

  從一定角度看來,研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或途徑,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學習、及社會生活中去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去探索、發現和體驗。同時,學會對資訊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增強思考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應試教育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區域性性和機械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而研究性學習具有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與開放性,學習主體的參與性與自主性。學習過程的創造性與多樣性 ,學習評價的多元性與社會性等特點,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特點恰恰可以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的,自由的,寬鬆的,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有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研究性學習轉變了我們的學習觀念,和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以我的小組而言吧,說它簡單,最終成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果。但是,真是搞起來,要多方面考慮,還要收集有關資料,再加以運用,這自然會遇到許多麻煩,它給我們很大創新空間和實踐機會,轉變我們對學習和生活缺少獨立思考新發現的一些依賴觀念,改變我們“死讀書”的學習方式,創造另一種學習的風氣,營造更優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習科學文化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同時,研究性學習也促進同學們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這個我在學習研究中有切身的體會,像哪個同學有何特長、愛好,對事情處理的態度,協作能力如何,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我作為本組的組長,有時在分配工作過於疏忽,執意按自己的意願去做,結果造成某些缺漏和過失。幸好還不算嚴重,否則我真無地自容,組員也沒有責怪於我,反而給我補遺拾漏。我想,這不僅僅是一種責任,還有我們感情的橋樑在起著作用吧。這段日子,我們一起外出調查,一起查閱資料,一起總結分析,一起解決問題。經歷瞭如此之多,組員之間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友誼,加深昇華了友誼,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會起巨大的作用。

  我們透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我想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最大意義。

  以上就是我們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它讓我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能力,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篇二: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一、從抓語言問題開始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某種意義講,人類的“好奇心”是產生“問題意識”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動人類成長和前進的根本動力所在。問題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對現實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對大量資料的蒐集和佔有,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處延相等的理念,正說明語文研究性學習有著廣闊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上句,按常規,教師說一說“不寧靜”的原因就可以,但我們多問一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頗不寧靜的呢”,多查閱一下資料,多問幾個為什麼,與學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麼單一那麼簡單,有政治原因,有經濟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許還有信仰問題。這種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問,而是一個研究小課題。發現了問題,不應由教師來解決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查閱資料,設計方案,提出對策,形成課題,寫成小論文。

  2、強化自我意識

  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教師和家長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語文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逐漸形成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具體要求:課題研究前自找資料、自我準備、自我設計方案;活動中自我表現、自我發揮;活動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

  3、創設一種情境

  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是資訊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對資訊的處理能力。因此,語文研究性學習,意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透過主動的探求、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語文研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語文研究性學習也講求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創設情境應該是重點思考的一個內容。

  二、教師角色:從傳授到指導語文研究性學習學生是活動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呢?

  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並不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學生自行組織的各種研究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支援。教師的指導作用表現在把握研究活動的目的,啟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幫助學生總結研究的成敗得失。這種指導作用貫穿於學生研究活動的始終。教師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後,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當學生在某一環節出現困難疑問時,教師適時、適當的指導是舉足輕重的,這將提高學生研究的質量,有利於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語文研究性學習要求以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為基礎,但實質上這種探索活動是在教師“導演”和指導下的活動,是教師主導作用更藝術的表現。因為研究性學習是從實際問題切入的,需要運用語文學科中的大量基礎知識,這不僅要求教師對語文知識有精深瞭解,而且要熟悉多種研究方法,還需要對當前語文學科的前沿知識有比較深透的瞭解,這樣教師才能幫助學生設計出適宜的問題情境的活動方案,進而引導學生開展深入紮實的研究活動。可以說,語文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發揮“導而弗牽……開而弗達”的主導作用,而不是傳授、灌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呢?

  1、引導學生選擇課題

  語文研究性學習最難的可能是學生不知道怎樣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開展研究的課題。教師要導,就應導在關鍵問題上。選擇課題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實際需要的原則。研究性學習不一定要像專家那樣,一定要解決什麼具體的實際問題,我們學習的關鍵是透過某一問題的研究探尋,獲得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研究問題的意識,因此高中生的“課題”與專家的“課題”的實際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課題研究重在從學生的興趣、能力和可能出發去選擇“課題”。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則。並不是所有的被發現的問題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實力研究的,這就需要對問題的價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從課題本身的價值看,衡量課題有沒有研究價值,主要依據是這一課題學生能不能佔有詳細的資料,切不切合學生自身實際,符不符合學生思維能力。作為學生一般不宜選擇一個規模大、涉及因素多、週期性長的複雜課題,而適宜選擇開口小、週期短、便於佔有材料的小課題,比如選《語文教材編寫改革及其發展研究》為研究性學習課題,就超出學生實際水平和能力。

  2、引導學生設計方案

  課題一旦確定下來,就要設計具體的研究方案,確保研究性學習有序、有效地推進。一份好的設計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A、課題的提出。包括課題提出的原因,課題內涵的界定,研究預期的目的。B、開展研究採用的主要方法。C、開展課題研究的活動安排,具體到第一節課具體做什麼。D、研究成果的結題形式。設計方案重點要考慮的是選擇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總是服務於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師要告訴學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學事實,且物件又活動形態,就應該選擇觀察、調查、實驗等方法;如果研究物件是文獻形態的,就應該選擇文獻法和內容分析法;如果說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學理論,就應該選擇歸納演繹等理論研究方法。從我們語文研究課題看,絕大多數是文獻研究物件,文獻研究法和內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導在學生研究疑難處在學生活動難以深入進行時,教師要適時地進行活動開導,這種開導主要是思維方法上的,而不是內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導疑、導難、導法。

  三、學習空間:從封閉到開放

  以班級授課製為主要形式的學科課程,從書本到書本,從書本到作業,具有明顯的封閉性。語文研究性學習呈開放學習態勢。由於研究性學習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定會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這種開放性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習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非組織的社會化語文活動將成為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內容,如環境語文、街頭標語、廣告、影視傳播以及人際間語言交流等。學生可以到社會中搜集民間故事,可以到街頭去搜集廣告牌的錯別字,可以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可以到網上去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研究自己喜歡探討的問題。總之,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法將會有重大的變化。

  四、學習形式:從單一到多樣研究性學習形式多種多樣且具有深度。

  1、查閱資料

  語文研究性學習,收集、整理、研究與課程相關的文獻,意在透過對文獻的查閱鑑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研究的問題,明確:我到底要研究什麼――術語的內涵、外延;我要解決什麼問題――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我從哪裡開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鑑;透過研究文獻對課題的內涵、外延、研究起點作出準確判斷,就能判斷課題的實用價值,選擇較恰當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煙海的各類文獻資料中找到對特定研究課題有價值的文獻,首先必須明確界定自己研究課題的範圍和性質,確定搜尋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國內外主要期刊的分佈及各類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獻資料索引和目錄分類的方法,掌握檢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語文課文《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就重點介紹了這一方面的知識。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迅速準確地找尋自己所需的文獻。一般說來,學生起步階段,還不知道怎樣詳細的查閱書目,以便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就找到開展研究的感覺,如我們常聽到播音員報道我國又與哪國建交,實現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個問題,“邦交”為何不說“國交”呢?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就只能研究文獻,查閱資料,找出例證,說明觀點。

  2、合作學習

  現代社會的創新成果多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疑難問題的解決常常需要多個個體的協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學習形式,其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的機會,為學生共同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提供舞臺,研究學習中,既可以是兩個互助組,也可以是四個合作組,各研究小組之間,可以進行互查、互評、互幫、互學等活動,調動學生合作解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篇三: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探究性學習即研究性學習,是本次課程改革中新開設的課程。但課改與教學實踐中,對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性質及特點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或誤區。探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自主性、過程性、實踐性和任務驅動性等特點。正確理解這些特點,對課程教學會產生積極導向作用。

  要體現上述四方面的特點,就應提倡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進行教學,即以課題任務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透過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獲得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和提高。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學習重點,不要給各個班級安然死任務。學習任務應由教師和學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進行評價。

  上面的成功案例從一個側面說明探究性學習有如下特點。

  (一)開放性

  探究性學習的目標在於:第一,發展學生的能力,包括髮現問題的能力、制定計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科學嚴密、不折不撓的態度;第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第四,獲得關於社會的、自然的、生活的綜合知識,而不僅僅是學科知識。

  (二)自主性

  自主性是實現探究性學習的目標所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探究性學習的目的。不論是探究的能力,主動積極、科學嚴密、不折不撓的態度,還是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都是隻有透過親自實踐才能逐步形成,就算是知識,也必須透過學生的主動建構生成,靠傳授式的教學難以獲得。

  (三)過程性

  探究性學習重在過程,因此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就不應以成敗論英雄,更不應該以課題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效益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而是要看學生的態度和表現,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為主。對於那些完全不投入學習活動的學生,既要在成績上有所表示,更要讓他們自己找出差距。

  (四)實踐性

  探究性學習不同於簡單的學科知識傳授,不能只是坐而論道,要實踐,要活動,正如上面的案例一樣。要注意的是,過去我們往往把實踐狹隘地理解為與體力活動或動手技能相關的操作活動,如過去在理科的實驗課強調的就是動手操作技能。現在隨著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動手操作的技能在科學實驗中的重要性相對下降,更重要的是能發現問題;能夠制定一套方案去解決問題,技術的問題有專門人員去解決。實踐並不等於操作,而包括從提出問題到求得結論、做出評價的整個過程,除了操作之外,思考、計劃、找資料、理論探討、收集資料、分析整理、歸納總結、寫報告、寫文章,都是實踐。所謂探究性學習的實踐性就是強調探究性學習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究過程、體驗感受探究過程、在實踐中創新。

  (五)教學方式的任務驅動性

  要體現上述四方面的特點,就應提倡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進行教學,即以課題任務為中心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透過完成課題任務的過程獲得知識,發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培養和提高。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定學習重點,不要給各個班級安然死任務。學習任務應由教師和學生自己提出、自己去完成、自己進行評價。

  篇四: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本學期我們歷史課題組的課題是《紅樓夢》與康乾盛世,我們小組負責收集有關清朝和乾隆年間社會的繁華的圖片及寫文章。轉眼間,18周已經過去了,我們開始完成最後的工作:結題。在研究期間,我們每週多會積極參與,認真完成。雖然這個過程看上去有些漫長,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我們也最終走過來了。

  記得第一週開題的時候,當組長與我們確定好課題後,同學們都熱情高漲,就好像在長時間的乾旱之後,臨來了久違的甘露,滋潤著我們的心靈。組長分配了各個小組的小組任務後,各個小組都立即分頭行動,尋找,蒐集。各個小組需要的資料,成員個個都很激情。於是,在這種氛圍下,第一賊後的任務很快便完成了,而且過程輕鬆高效。沒留下一點遺憾。經過18周的努力,我們終於結題了,結束任務時,我們談論著各自的研究成果。

  每次結束本週的任務時,我們都歡聲笑語,一次次的任務被我們圓滿完成,我們都很高興,回望過去那一週的心情,至今歷歷在目。研究中相關的史料,那康乾盛世的原因,康乾盛世的評價,那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用辛勤的汗水蒐集來的,都將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時期,當時社會的生活,衣食住行,仍印記在我的腦海裡。那康乾盛世的手工業,商業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時的政治,經濟制度至今讓我深深震撼。

  好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好一幅太平之畫。在星星點點間,流露出當時社會的多彩,使人震顫。那個時期的文學成就,社會的盛況,無不傾灑洋溢著歡樂的笑容,字裡行間充滿生的喜悅,但歷史終究是歷史,有生的喜悅,就有死的悲哀。縱有萬丈之高,也終究有碎至平地的時候。偌大的大清王朝,任憑它的光輝,任憑它的不可一世,也終究成為過眼雲煙,在史書留下一大片已故的輝煌。唉!這就是歷史,讓人無情讓人無奈。

  任何一個探究的過程有喜必有憂,有苦必有樂。《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研究它必然要花一番精力去細細品讀,從而得到感悟。從《紅樓夢》中我得到的一條結論:萬物極盛之時,裡極衰之時也不遠矣。

  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又懂得了:什麼樣的人間才是真正的人間,怎樣的真相才是真正的真相。回到現實之中,回到起點,原來這一過程需要學習更多團結與合作精神,更多歡樂。唯有團結,上下一心,才能締造奇蹟,唯有歡樂才能持之以恆。

  篇五: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開始做這個課題研究時,說實話,我心裡沒有底,不知行不行,自己平時在班上又總是那麼默默無聞,現在突然做什麼“研究”,是不是有點出瘋頭或譁眾取寵呢?不過,好在同學們都比較有熱情,整個課題研究小組的同學都精誠團結,並沒有表現絲毫的排它性。我逐漸融合和沉浸在小組這種團結協作、友愛互助、勤奮工作、熱情求知的氛圍中,我開始自信,我開始堅強……

  在老師的指導和組長的帶領下,我們儘量發揮每一個人的優勢,合理分工協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譬如在收集資料的時候,我們儘量廣泛地收集與中西方文化有關的任何資訊,然後共同精選與課題相關的素材。其中對電腦比較熟悉的,我們就讓他上網查詢資料,做網路資料收集員;長於博覽群書、一目十行的,我們就讓他擔任圖書資料收集員;而長於文章辭句的,我們就讓他作記錄員和報告撰寫執筆員。然後再利用集體的智慧,將資料彙總、分析,討論報告初案。每一位成員在集體的熔爐中都充滿了自信,充滿了力量,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培養了自己的能力。

  在採訪過程中,儘管我們參加人員比較多,但都有各自的分工,有的扮演記者,有的攝像,有的記錄,有的錄音,有的為採訪過程做其它服務。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使我們最終形成了這份理論性結題的報告,使我們的報告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理論性。

  課題研究的順利結題,使我們每一位都很高興,但我更高興的是:透過實踐鍛鍊,使我更自信,更堅強。

【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