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四川清明節吃哪些食物

四川清明節吃哪些食物

四川清明節吃哪些食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川清明節吃哪些食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四川清明節吃歡喜團

  歡喜團也叫糖油果子歡喜團四川成都一帶清明節有以糯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云:“‘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2、四川清明節吃草粑粑

  清明草粑粑在宜賓的東、南片區,清明草粑粑的做法大同小異,但所用清明草的部位卻大不相同。宜賓市區是分界線,以東用的是清明草的嫩葉,做出來的粑粑是綠色的;以西是用黃黃的花,做出來的粑粑是黃色的。而我,綜合了東、西兩大片的做法,葉子和花各用一半,顏色雖然綠中帶黃,但香味和其他兩種差不多。其實這草草粑,光有清明草是出不來那個香味的,還有其中的野苦藠、臘肉,一個都不能少。

  3、清明時節的傳統食物

  3.1、子推饃:“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裡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

  3.2、清明飯:每逢清明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從野外採集各種供食用的青草藥,用來製作清明叛。常用的草藥有艾草、麻葉、雞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薺菜、枸杞葉等。將需用草藥洗淨、去梗、煮熟,拌在預先浸透濾乾的糯米(加適量大米)中,用碓皿番成飯糰,添進紅糖搓勻,製成飯塊蒸熟即成。

  清明節吃什麼好

  1、春筍:性味甘微苦,能解除胃腸燥熱、通便理氣去瘀,因其含較多纖維素,大便稀溏者不宜多食,風溼病人也不宜食用。

  2、春菜:以其性甘苦寒而澀腸止血、健脾理氣而助消化,有利於肝氣和脾氣的升發疏洩。

  3、春韭:即春天的韭菜,其性溫升發,是春天補藥,可增加人體胃腸蠕動,起著血管清道夫作用,以其補益肝腎而增加人體抵抗力作用,但對於“熱身”或有積火、痰溼者不宜吃用。

  4、枸杞菜:與豬肝瘦肉共用為湯品,可以清肝明目,有利於解鬱肝氣。

  可適當進食大棗、蜂蜜、母雞等協助人體陽氣升發之品,並可適當加入人參以大補元氣又不致燥熱(如選用洋參、生曬參、黨參)。

  5、枇杷果:性涼味甘酸,可潤肺、止渴、下氣,適用於痰多咳嗽或一般保健之用。

  6、桑堪:含有7種維生素和葡萄糖及人體需要的16種氨基酸,性味甘寒無毒,功能補肝、益腎、息風、滋液。除生食外,有的還喜歡加糖或蜜熬膏,浸酒等食用。

  清明節該如何養生

  1、注意“病從口入”:而多變的天氣容易使人受涼感冒,發生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此時又是呼吸道傳染病,如白喉、猩紅熱、百日咳、麻疹、水痘、流行性腦膜炎等的多發季節,因而要認真注意天氣變化,增減衣服,以及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尤為注意“病從口入”。

  2、心情舒暢、動中有靜:同時這個節氣又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因此要保持心情舒暢,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如太極拳等鍛鍊方式;避免參加帶有競賽性的活動,以免情緒激動;避免做負重性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引起血壓升高。

  3、防高血壓復發:清明節前後,人們的情緒波動較大,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病的中老年人,由於過於懷念親人,寢食不安,極易造成血壓升高。因此,高血壓患者應當儘快減輕和消除異常情緒反應,保持情緒穩定。可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運動,轉移思維。還應避免負重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致血壓升高等。

  四川清明節習俗

  採清明菜做清明粑

  “清明菜”書名叫鼠麴草,清明節前後,這種可吃的野草突然就茂盛了。城裡只是零星地生長,河岸泥地裡則是成簇成團成片的旺盛。一莖獨立,小葉片,被覆白色細密的絨毛,三四寸高,粉粉的綠。清明節一過,頂端就開了小花,一小簇一小簇淡淡地黃。

  開花之前,將清明菜採回來,切爛,和著麵粉、糯米麵或玉米麵,加上鹽或糖烙成粑粑,放到鼻子邊一聞,有股清明菜特有的清香味,放進嘴裡一嚼,軟軟的糯糯的。

  攜兒帶女墳前傾訴

  這種對話逝者聽得見嗎?也許聽不見吧,但這種訴說能寄託心靈,懷念親人。更重要的是,這種述說,跟隨一起掃墓的兒孫都會聽見。在掃墓的過程中,後人會了解自己的血脈傳統,瞭解家庭的來龍去脈。

  郭相穎老人還記得小時候祖父帶他去掃墓的情景,“我爺爺就給我講,我們家是在清朝初年,從河南開封遷到銅梁來‘插佔為業’的,就是帶上兩匹布、一罈酒,給當地人‘打招呼’,然後用竹塊插一圈,這塊地就是你家的了……”

  這種述說不是迷信,人們是借這樣一種形式,表達親情,提倡孝敬長輩,不忘根,有利於培養友愛精神,增進家庭、家族的團結與和諧。

  都江堰清明放水節

  四川能夠成為天府之國,全憑都江堰給予水的保障,因此每年舉辦的'都江堰清明放水節就成為了與春節媲美的重大民俗活動。它完整地復原了古代的祭祀儀式。一般是先由主祭官司身著古服,朗讀祭文,歌頌二王(李冰及其兒子)功德,然後就是舉行放水節儀式中一項重要而又別具特色的活動——砍榪槎放水。

  其場面極為壯觀:先用粗纜繩把所有的榪槎後腳串聯,最前頭的一架榪槎上有人執斧,待良辰一至,三聲炮響,執斧者先砍第一根榪槎後腳,岸上的人用力齊拉纜繩,幾十根榪槎相繼傾倒,臨時堤堰霎時崩塌,奔湧的江水頓如脫韁的野馬飛瀉而下,碧波滾滾、白浪飛濺,直衝寶瓶口。身臨其境,就能感受到偉大先民的治水功績帶給我們的巨大震憾

  清明節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簡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 》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四川清明節吃哪些食物】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