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元宵節> 記憶中的元宵節散文

記憶中的元宵節散文

記憶中的元宵節散文

  又是一年元宵到,此時,看著那紅紅的燈籠,天空五顏六色的煙花,聽著爆竹聲聲,我不禁想起了兒時元宵節的情景。

  一、蒸饅頭

  我的老家在河南中西部,記得小時候,到了正月十三、十四時,母親就忙碌著開始蒸饅頭。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跑前跑後當小幫手。母親蒸的有柿子糕、棗花糕、豆包等。

  有趣的是當時,我們這裡有一種風俗,每家每戶都要蒸“麥垛”、“財神”、“口袋”和“刺蝟”這些饅頭,而每一種饅頭都代表一定的寓意。母親用一大團面,柔成山的形狀,再用一小團面擀成圓片,把圓片切成一圈兒麥穗兒的形狀,然後放在面山頂上,“麥垛”就做成了,它代表著新年莊稼獲得大豐收。要做“財神”了,母親把麵糰搓得長長的,盤成圈一層層往上,圈越靠上越小,下面留個龍尾,上邊頭伸向前方。找來兩顆黑豆做眼睛,我把洗乾淨的五分硬幣遞給母親,塞在它嘴裡,含一半露一半。然後在身上刻上一些花紋,就做好了。看上去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條龍翹首擺尾盤踞著。它預示著一家人全年裡財運亨通。

  接下來要做“口袋”和“刺蝟”了。根據家裡人口,有幾個男的就蒸幾個“口袋”,有幾個女的就蒸幾個“刺蝟”。以前常聽奶奶說,男人力氣大,要扛裝滿糧食的口袋,所以,要吃“口袋”。(說起口袋,恐怕只有六、七十年代的人,才會知道是用來裝糧食用的長長的粗粗的帆布袋子,大概能裝60公斤。)女人力氣小,要像刺蝟那樣勤勞,勤勞持家,所以吃“刺蝟”。我家有六口人:父親、母親、哥哥、兩個弟弟和我,需要做四個“口袋”,兩個“刺蝟”。母親把柔好的麵糰拍成長方形的片,把煮好的豆子包進去,我把搓的細麵條遞給母親,系在上面算是綁“口袋”口的繩子,這樣一個大大的“口袋”便出現在案板上,第一個大的是做給父親吃的。接著做較小一點的“口袋”是給哥哥和弟弟。做“刺蝟”和做“口袋”差不多,也是先把豆子包進去,再捏一個尖尖的嘴巴,用兩顆小紅豆當作眼睛。之後,用手或者筷子在身上弄一些小刺兒刺兒,一隻活靈活現的“刺蝟”就出現在面前。

  最後,母親總是再為我們兄妹四人一人再做一個很好看的“小鳥”饅頭。父親是負責燒火,看時間。我們兄妹在一邊看著,笑著,等著蒸熟了,迫不及待找出屬於自己的那一個。

  可是,不知什麼時候,這種風俗已經不存在了。現在都習慣買饅頭吃。

  二、茶糊塗

  現在元宵節,流行吃元宵。那圓圓的,白白元宵,吃起來軟軟的,粘粘的,甜甜的,象徵著團團圓圓,甜甜蜜蜜。我小的時候是沒有元宵的,那時候,正月十五晚上一般都吃茶糊塗。母親做的茶糊塗非常好吃,如今讓我仍回味悠長。

  茶糊塗的做法既簡單又考究。主要原料是玉米麵,不過,玉米麵要先炒一下。炒的時候要用鐵鍋,鍋底稍微厚一點,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次放的玉米麵也不能太多,還要用鏟子不停翻動,不然的話容易炒糊了,或者炒的不熟,都不好吃。母親做的時候,我常在一邊兒看,她做得熟練麻利又輕鬆,炒好後倒進一個盆子裡冷涼。把炒好的玉米麵和成糊,待水開了後倒入鍋中,並要快速攪動以免聚成疙瘩。之後,裡邊放進黃豆、花生仁、自家做的杏仁、粉條、炸豆腐塊、蔥花、青菜,還有鹽、調料,也可放進少量芝麻醬,這樣一道美味就可以出鍋了。端起碗吃一口細細品味,香而不膩,滑而爽口,而且有嚼頭兒。現在回憶起我都有點嘴饞了,可惜母親去年已經去世,我以後再也吃不到那樣的美味了。

  三、盪鞦韆

  小時候每到元宵節,父親就買好多煙花爆竹放,還把一些煙花分給我們兄妹,帶著我們放著玩,也偶爾帶我們去縣城看燈展,看放煙花。不過,我們玩的`最多的,最好玩的是盪鞦韆。

  正月十五是新春,這時天已不再寒冷,陽光燦爛。村上的人在空曠的地方,搭上大木架,用粗棕繩綁一個大大的鞦韆,足有十幾米高。這時,村裡的男女老少都喜歡聚在這裡,盪鞦韆的人成群結隊,我們小孩子是輕易搶不到的,經常只能做一名觀眾。

  鞦韆的玩法有幾種,坐在上邊蕩是最小兒科的,大人們都是站在踏板上,有單人蕩,雙人蕩,也有多人蕩。開始是蹲著,由別人推著脊背送一下,然後再站起身用力蹬,鞦韆就會蕩起來。蕩得不好的蕩不了多高,蕩得好的可以蕩得和最高處的橫木一樣高。我的姑姑就是當年盪鞦韆的能手,她先在掌心啐一口唾沫,雙手一搓,緊握住繩子,拉到盡頭,然後往前邊蕩去,順勢跳上踏板,彎著腰,弓著腿,用力猛蹬。同時,把兩根繩子,一開一合配合著,就蕩得越來越高,很快與上邊的橫木蕩平。只見蕩來晃去,上下翻飛,像燕子穿梭,看的人都不住“嘖嘖嘖”稱讚,大聲喝彩。

  還有一種很好玩的“牛蒙鞦韆”。先搭成丁字形架子,再在橫木的兩端,用牛拉犁的套子各掛一個鞦韆,彷彿一個人挑了一副擔子。玩的時候兩個人同時坐上去,由別的人推一下,便開始慢慢旋轉起來,越旋轉越快。久了就會感覺天旋地轉,有的人就會受不了了,有的人則覺得刺激。這種鞦韆小孩子玩的多,大人少。

  盪鞦韆活動從元宵節開始,一直到農曆二月初二以後才結束,木架才會拆掉。期間的每一天,都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小村帶來了笑聲。

  隨著歲月變遷,時光流逝,童年元宵節的一些習俗已漸行漸遠,逐漸消失,但是,那段快樂的時光,那些美好的記憶,卻永遠銘刻在心中。

【記憶中的元宵節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