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繪畫/書法> 龔賢性格特點對繪畫藝術的影響論文

龔賢性格特點對繪畫藝術的影響論文

龔賢性格特點對繪畫藝術的影響論文

  【摘要】龔賢,“金陵八家”之首,是一位詩、書、畫皆擅長的藝術家,尤愛畫山水。其山水畫幾近皆為水墨畫,黑白凸顯,潤澤渾厚中不失蒼勁雅趣,在積墨法的運用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這是我們大多數人對龔賢的印象。每位繪畫藝術特點突出的畫家都有十分鮮明的性格特徵,本文試著透過龔賢的經歷,瞭解他性格形成的歷程及原因對其繪畫風格的影響,以便更立體、準確地體會、分析、解讀其繪畫特點。

  【關鍵詞】龔賢;性格;繪畫;藝術特點

  藝術作品中所呈現的藝術特點與藝術家的性格是息息相關的,而一個人的性格除了與生俱來的特性外,更多的是在後天生活的磨鍊與自身的發展中逐漸形成,性格特徵與藝術特點的確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從藝術家精神世界及其變化的角度來審視其作品方能對其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和剖析。

  一、龔賢性格的形成因素

  “性孤僻,與人落落難合。”這是他好友周亮工對龔賢的評價,而後黃賓虹、郭沫若等同評“性孤僻”,然而其性並非字面上的孤僻,而是心靈的孤僻。我們可從龔賢存世的400多首詩裡追尋到所涉及的友人就有100多位,其中有遺民、貳臣、僧侶、隱士、書畫家、當朝官員等,更是超越年齡,老少皆有,可見其交友之廣,志同道合之人不乏。那麼龔賢的“孤”“僻”從何而來,這便要從他的身世談起。“壯遊雖我志,此去實悲辛。八口早辭世,一身猶傍人。”從這兩句出自《將之廣陵留別南中諸子》的詩中,可見家中八人遇難,自己隻身一人,是痛苦的孤寂。龔賢在1655年時續娶成家,“蕩子中年復有家,柴門流水向山涯,娶來小婦疑仙女,為我移栽天上花。”由此可見他愛妻子嚮往新生活,把過往的痛苦留在心裡,一個人獨自承受,可知他的性格實際上是內向、平和、積極的。龔賢年幼喪母,壯年喪妻,我們又從“一去巴江二十年,總無訊息到南天”這句詩中得知其祖父、父親的境遇,他經歷了改朝換代,看盡人間疾苦,也嚐盡酸甜苦辣,鍛鍊了超凡的意志和心態。從這裡我們便能理解,瞭解他的人知道他交友甚廣但又孤寂,甚至是因為孤寂才有更多朋友,但是難以撫平心靈深處的孤寂。而與人“落落難合”則是他計程車氣所致,也呈現出了他性格孤傲的一面,龔賢有著讀書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所以遇到氣味不能相投的人,便凸顯出“不合”,這種“不合”更多體現的是“真”。

  二、從龔賢對繪畫思考來看性格

  龔賢一生沒有對藝術停止過思考,今世存留很多手記、筆稿,如《香草堂集》《畫訣》《柴丈人畫稿》等,從這些筆墨文字中可見其性格端倪。

  (一)從研習與讀書來看

  龔賢介紹了自己的一段學習經驗:年輕的時候有幸見到米氏雲山對其愛慕不已,為之震撼,卻學不到,而後過去40年,終有所領悟,他認為“讀書養氣,未必非畫苑家之急事也。”說明龔賢這40年來一直堅持學習,有了量的積累才有了質的飛越。體現了他性格中“穩”的特點,表現出他冷靜、不急不躁、堅持不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二)從龔賢自評來看

  龔賢,又名豈賢,字半千、半畝,號野遺,又號柴丈人、鐘山野老等,別名雖多,但是最入人心的非“半千”莫屬。好友周亮工說:“半千落筆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同此理者還有曾燦、程正揆,這不論龔賢是否真的如此狂,但他真的就此“半千”情懷作為他繪畫作品中的境界來追求,成為中國文化發展史中一顆耀眼之星。“我用我法,我法盡,而我即為後起之古人。”另一方面汲取傳統以及重視師承。從他對藝術的見解中可見他對傳統與創新的辯證關係進行了深刻的思考。有了這些上層建築才有了我們所看到的龔賢。

  三、龔賢繪畫的藝術特點

  (一)荒寂的山水意境

  “畫固多類也,山水為上。山水無聲之詩也,可以託意深遠。”從龔賢的這句話中,我們得知他喜愛山水畫,用山水畫的形式才能準確地表達他自己的心境,唯有山水才能將他滿腹詩文完好呈現,抒發情感,體現才學,心之所向,在山水畫中找到了釋放與歸宿,所以他忠於山水畫。龔賢是崑山人,幼年移居金陵,他居住在如此秀美、水清的江南,當不負這嬌美的景色,他以長江以南一帶為主要表現物件,也許承載了幾分對這片土地的情感與喜愛。龔賢山水畫又異於別人,畫上罕有人物,他說:“他人畫者,皆人到之處,人所不到之處,不能畫也。”從中看出他不畫人,是因為他所畫的地點不適宜有人出現,畫中情景多為荒、寂,若畫有房屋,人便在屋裡也不必畫出來,顯得安靜。值得思考的是,或許他的構圖、畫法中就不適宜有人物出現,山不動雲水動,已經形成了動靜結合的對比關係,人物的出現也許會起到反客為主的作用。龔賢隱居、漂泊多年,苦難讓他堅強,有了自我保護的外殼,他是寂寞的。一方面家人早離世,他孤獨的漂泊生活;另一方面他生逢亂世,作為遺民,他滿腹才華無用武之地,再加上他在藝術上的理解比一般人層次要高,能與之交流的人並不多,且交通不便,與友人聯絡困難。從以上兩點來看他性格孤僻寂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與人落落難合”便是他與人相處的'一種自我保護現象,他喜歡清靜雅緻的生活,愛畫山水,才選擇不畫人。“耐盡繁華惟寂寞”這就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寂寞是他所追求的藝術境界。

  (二)厚黑的積墨方法

  龔賢認為“墨氣不可以歲月計,年愈老,墨愈厚”。從中得知墨氣迴盪、層層積染的畫面是他心境的真實刻畫。他作品中黑、重、厚的墨色實則把他謙厚的個性表現無疑,“墨”如才學般隨著他的鑽研與學習越積越多。龔賢的性情是安靜的、穩妥的,在“黑龔”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透徹且厚重的墨色,想得到這樣的墨色必須使用層層渲染的積墨法,不急不躁,穩中帶靜。龔賢師從董其昌,受其師《南北宗論》的影響,他強調水墨是文人畫的正宗,尤為推崇含蓄潤澤的筆墨趣味。可想而知龔賢在董其昌這位大家的引導下,依舊認為水墨為文人畫的正宗,非水墨畫無以寄情騁懷,再者龔賢一生坎坷,或許單純又富有變換的墨色才是他所追求的藝術境界,單純可以令他的身心平靜,“墨分五色”又可以滿足其對色度的追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龔賢的繪畫能力。明末清初繪畫形式呈現多樣化,意筆畫中色彩的使用率逐漸提高,而龔賢的傳世作品中少有設色,在《秋山飛瀑圖》中描述“酷好餘畫者,數以青綠見索,遂有糟粕,可厭如斯。雖亦遠慕古人,實則不如用墨之盡善”,可見龔賢更喜用水墨來作畫,以此表達自己的情感。高冷,堅持,不隨波逐流,注重自身的藝術感覺,這就是他的真性情。

  (三)潔淨的筆法與圖式

  龔賢用筆講究以書入畫,一筆一劃皆有起有收,他說:“中鋒鋒乃藏,藏鋒筆乃圓。筆圓氣乃厚,此點葉之要訣也。”用筆樸拙老辣、圓潤蒼勁,簡練流暢且極具變化是他的追求,呈現了他沉著穩重的個性。在“黑龔”的山水畫中有面亦有線,且做到了面中有線、線中有面,並且他能在重複運用繪畫語言的情況下,畫出變化豐富的畫作,在統一中尋求變化,可見突出他性格敏感、心思細膩的一面,而他的構圖中畫面不拘小節,能畫大山大水,就算是畫小景也能畫出小中見大的氣象,用“盡精微,致廣大”來形容十分貼切,這是龔賢廣闊的胸襟和理性的思維所致。

  結語

  龔賢,文人氣十足,情感豐富,包含多層性格。他一生作品多樣、型別豐富,從詩詞到繪畫,無不體現出其才華橫溢。他性格孤寂又親和、理性中又包含感性、直率中有著謙厚、痛苦中凸顯堅韌,他的繪畫藝術用筆圓潤蒼勁、積墨厚重、墨色清亮、簡中見繁、寧靜致遠,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無盡思考。

  參考文獻:

  [1]顏曉軍,田洪.龔賢研究文集——紀念龔賢誕辰395週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2]張卉.龔賢藝術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

  [3]孟繁瑋.中國繪畫大師精品系列:龔賢[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2.

  [4]柯文輝.龔賢畫論臆解[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8

【龔賢性格特點對繪畫藝術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