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就業研究論文

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就業研究論文

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就業研究論文

  1研究背景

  經歷了2008年以來的世界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將加速轉向基於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雙輪驅動新模式[1],這就導致一批中小企業關停,就業崗位大量減少。加上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繼續增加,近幾年的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小部分大學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現實。計算機專業是高校中發展最快、學生人數最多的專業,相同專業學生之間的就業競爭相當激烈,這給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培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使他們能夠儘可能多就業,已經成為各高校共同思考的問題。中國計量學院計算機專業是在1999年6月建立的。經過多年努力,專業建設已走上正軌。

  2005年,我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碩士點申報成功,2006年4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校重點建設專業,2007年11月,升格為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2008年4月,我校參加了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專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規範辦學試點”工作,側重在“計算機工程”方向的試點[2],並參與“面向本科就業市場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與試點”教學研究專案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階段走向了“大眾教育”階段[3]。在招生人數增加的同時,社會為大學生提供的工作崗位卻不能同步增加,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隨之產生。就業壓力已經成為大學生沉重的心理負擔。

  2005年到2007年,我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7.5%以上,就業率似乎已經達到了較高水平。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小部分畢業生工作在“精英”崗位層面,而大部分畢業生工作在“非精英”崗位層面。由於種種原因,有的學生工作不久就失業了,而我們應該看到現象背後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畢業生從事的專業是否對口;平均薪酬是否滿意;畢業生是否真地紮實掌握了專業基礎知識;畢業生是否能迅速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是否已經具備了企業需求的基本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的教學是否達到了培養要求;以上問題的存在,是否與我們的教學管理、教學內容、培養計劃以及學生學習方法等有一定的關聯等。所以,我們要抓住大學本科畢業生就業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或改善問題的方案,進行系列教學改革,使學生在大學期間能真正學到知識、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2面向就業市場的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目標和思路

  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型別主要有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四種。高校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教學型三大類,教學型高校又可以細分為技能教學型高校(高職高專)和技術應用教學型(一般本科院校)兩類。中國計量學院目前還屬於教學型高校。針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工程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必須高度重視特色專業的建設,以特色增強競爭力,以特色服務於社會。根據中國計量學院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對照“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範”的要求,我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的人才定位於工程型。

  符合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指導思想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協調發展,注重對學生探索精神、科學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計算機工程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能夠滿足新興技術發展的需要,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適應性,具備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工程師。計算機工程型本科人才融合了傳統本科基礎知識寬厚、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和麵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實際應用能力的特點[4]。工程型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加強專業基礎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其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工作崗位,以適應市場的需求。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計算機專業人才,我們必須認識和了解當前計算機行業發展的趨勢和特點,分析市場對計算機技術人才的需求,針對高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不足進行準確及時的調整。

  我們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開展教學改革和課程體系建設。一方面本著寬口徑、厚基礎和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理念,堅持把向社會輸出“用得上,用得久”的計算機工程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另一方面堅持“強化工程、軟硬結合、敢於創新”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強調人才培養要實現“三個適應”,形成“三種能力”,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適應浙江省及長江三角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形成較強的適應能力、競爭能力、自學和創新能力。第三方面是專業特色方面,中國計量學院是我國計量領域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還是國家解決與計量相關的重大科技問題的研究基地和計量行業的服務基地,學校除了在人才培養上體現計量特色外,還在計算機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融入具有“計量立校、標準立人、質量立業”專業特質的辦學理念,尤其在軟體測試與度量等具有計量概念的`專業課程方面辦出特色。

  3面向就業市場的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方案

  3.1以就業為導向,確定工程型人才培養目標

  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堅持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相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應重視專業理論課程體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應用性部分,把應用性環節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突出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堅持工程科學教育與工程實踐訓練並重,透過產、學、研結合,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計算機工程型本科人才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對往屆畢業生的定期回訪,對於瞭解市場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改進教學工作具有積極的作用。講授專業課程的教師利用假期時間,對往屆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回訪調查,瞭解市場對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的實際要求,收集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對我校專業培養方式的建議等。為了加強與企業的聯絡與溝通,我們與許多在杭企業進行合作,並開展調查,掌握和了解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重新確定本專業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要求,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如企業對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有一定要求,我們就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出“大學生就業指導”等課程,聘請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專案經理到校授課。這些調整和合作得到了企業的認可與支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2以就業為導向,改進專業理論課程體系

  經過對計算機專業相關職業技術崗位的調查和分析,本專業採取“平臺+模組”的形式構建課程體系。根據“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課程體系建設原則,為了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專業課程搭建了四個平臺,即通識基礎教育平臺、文理基礎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和實踐教育平臺。其中,專業教育平臺由專業必修和專業選修兩個板塊組成,以適應社會對高階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需求。在計算機工程人才培養計劃中,分專業方向進行培養是合理的,也是必需的。根據社會需求,我們在專業方向上將計算機專業課程分為“軟體工程及測試”、“嵌入式系統應用”和“網路應用技術”三個方向類,設定了三個方向課程模組。結合學校的計量特色,我們仔細統計和分析現有的三個模組培養方案,找出問題並對培養方案進行調整。如在嵌入式系統模組培養中,學生選修人數相對較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該方向和硬體課程緊密相關,而學生普遍對硬體知識掌握較少,存在著怕難的思想;同時該模組的學習門檻也較高,給學好嵌入式系統相關知識帶來一定的難度。結合上述問題,我們在介紹系統原理時,儘可能多結合例項,把抽象的內容簡單化和形象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結合教師的科研專案,吸引優秀學生參加科研,進行相關工作的改進[5]。在實行分專業方向培養的同時,要注意突出課程的應用性、技術性和聯絡性,理順必修課程的先修關係,如圖2所示。模組課程以專業課程為主,在強調知識傳授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透過模組課程學習,學生在計算機的某一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解決工程問題的實踐能力。

  3.3以就業為導向,完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軍事訓練、社會實踐、專業課程設計、專業課程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我校採取了靈活彈性的專業選修課設定、考核與管理模式,加強了專業培養方案中的集中實踐環節,每門課都制定了嚴格規範的指導書或實施細則。為了增強學生就業的實際動手能力,我們還在實踐教學中增加了實訓環節。我校的系列實驗具有明確的實驗目標,重視課內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環節,採取“講授、模擬、實踐”三位一體的教學活動,分階段設定不同層次的基礎實驗、專業實驗,規劃由驗證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組成系列實驗體系[6]。驗證性實驗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使學生“學會走路”;設計性實驗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能力,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自主走路”;探究性實驗重點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塑造學生的創新品格,讓學生“自己找路”。

  1)專業課程實習。透過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我們與協作單位在合作研究、雙師型教師的聘用、共建實驗室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富有實踐經驗和技術開發能力的師資隊伍,提供技術服務。透過承接橫向合作課題並讓學生參與,採用教學和科研兩種手段,使學生在“真刀實槍”的訓練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另外,我們積極與合作單位建立掛鉤實習合作關係,每年選拔優秀的高年級學生到產學研合作單位頂崗實習,使分散與集中實習相結合,畢業設計與崗位工作相結合。實行雙導師制,給學生配備學院教師與掛鉤單位業務人員組成的指導教師。實習結束後,實習單位在同等條件下接收優秀實習生,或出具就業推薦書。以上方式可以加大學生現場實踐的力度,彌補傳統實習環節中走馬觀花的缺陷,使學生在專業學習後期就有面向實際問題的機會和利用專業基礎技能解決問題的驅動力。

  2)專業實訓環節。我們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包括與軟體開發設計第一線IT企業的合作,以及與專門從事培訓活動的企業合作。在前一種合作形式中,企業的高階技術主管、專案主管直接參與計算機課程教學,學生可以提前一步與社會實際和生產實踐相接觸,部分學生畢業後可直接進入該企業工作,解決就業問題,企業也同時獲得了人才與技術支撐。在後一種合作形式中,我們積極探索和研究多種形式的合作,比如學分替換、考證、合作培訓和參與大學生創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升其就業競爭力。近3年來,我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參加各種實訓的人數已達159人,其中有155人成功就業,像2005級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許旭娟、陳東等45人,在阿里巴巴、印度塔塔、美國虹軟等知名企業工作,月薪4000元以上。

  3.4以就業為導向,探索計算機專業第二課堂

  我們積極探索第二課堂多種形式的活動途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繼續抓好程式設計、多媒體技術、資料庫技術和嵌入式系統等4個學生課外創新基地,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提高。透過引導,學生成立了興趣小組;透過本科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專案,開展科技開發和學生自選科研課題,我們成立了學生科研小組;同時,我們以各種形式的創造與社會實踐性課題的研究,並以計算機應用為依託,成立學生社會實踐小組。這些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近3年來,計算機專業每年的在校生不到400名,但學生每年參加校級競賽的科研創新作品平均達到近百件。在國家級、省級競賽中,我專業學生榮獲全國大學生競賽國家二等獎2項,省級獎30多項。在教師的系統指導下,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中1位2007屆計算機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參加教師的實際科研專案,組織學生課題組完成了浙江省科技廳新苗人才專案1項,申請軟體著作權1項,參與專利設計1項,在《計算機應用研究》等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4篇。

  4面向就業市場的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培養措施

  4.1培養“雙師型”人才,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一個專業教師隊伍的總體水平如何,基本上決定了該專業的教學水平及其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教師培養是工程型計算機專業建設的關鍵環節。計算機專業教師必須參與到實際的科研和工程實踐活動中,以科研和工程實踐帶動學術水平的提高。教育部在2007年7月頒發的《關於啟動“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申報工作的通知》中規定,專職教師中具有工程師職稱的教師比例必須超過50%,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兩方面的素質和能力:一要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能力;二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因此,在教師的引進上,我校優先考慮有工作經驗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或者已在企業、公司、科研院所工作過的具有高階職稱的工程師。我們利用各種機會招聘有工程背景的新教師,讓教師到企業去實習鍛鍊,聘請企業專案經理為兼職教師等,提升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4.2引進“產學研結合”機制,培養工程型專業人才

  對於培養工程型專業人才來說,“產學研結合”機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透過聯絡一些具有一定科研與開發能力的企業,我們將本專業的畢業設計安排在這些企業中進行,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更接近實際工程的應用需求,也可以使學生畢業後能很快融入企業環境,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透過產學研合作,我們建立了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之間密切的合作關係。一方面,企業、科研院所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實踐環境;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為企業、科研院所輸送具有較強動手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近兩年,我們與杭州中聯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快威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杭州實時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天演維真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等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聯合培養工程型專業人才。

  4.3建立專業教學管理與學生工作良性互動體系

  要建立專業教學管理與學生工作良性互動體系,教學管理應充分利用學生管理工作深入班級、可以做到與學生零距離的優勢,促進教與學的互動;而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是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橋樑,促進教師有效地完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將工作重點落實到學風建設這一根本點上來。沒有優良的學風,教學質量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必將成為一句空話,優良的學風、班風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使全班學生受到感染、薰陶,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間相互學習、相互競爭。

  5結語

  學生就業工作是高等學校辦學的生命線,也是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總檢閱。工程型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人才培養的規律和學校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我校根據計算機行業對不同層次、不同規格人才的需要,研究和探索具有特色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而培養專業知識紮實、實踐動手能力較強、具有專業特色的工程型計算機人才,是提高學生就業率的重要途徑。幾年來的實踐表明,我校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了加強,應屆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與企業的期望值距離逐漸縮小。我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受到長三角地區IT企業的歡迎,近兩年的一次就業率達到97%以上,處於我校前列,就業情況良好。

【計算機工程型人才就業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