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時間管理> 《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讀書筆記

《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讀書筆記

《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讀書筆記

  番茄工作法早有耳聞並自以為無師自通,鮮有關注。當近期讀了《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之後,才自覺當初的想法淺薄,尤其是嘗試了一把番茄鐘的工作方法,再次驗證了“說”遠遠比“做”簡單。一個番茄鍾為25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按照每兩個番茄鍾休息3-5分鐘,每4-5個番茄鍾休息30分鐘的節奏,將此放到我們每天8小時的工作中,理論上為15個番茄鍾。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專注能力,我挑選了一個工作日進行了一次自我測試。我發現當我成功地完成4-5個番茄鐘的時候,基本已經到了下班時間。我受了點小小的打擊,畢竟我曾經認為自己還算是專注和高效的人,可最後還是敗給了時間。但不是隻有打擊,也會有小小的收穫,比如專注在一個番茄鐘的時候,你會有一種“進入”的狀態,每當鬧鈴響起,你才有一種被振回現實的感覺。當你產生這種感覺的時候,恭喜你,你的番茄鍾起效了。

  為什麼要用番茄工作法?

  目前市面上關於時間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可謂種類繁多,就連時間管理理論也在與時俱進的更新到了4.0的版本,但奇怪的是,人們似乎沒有享受到這波紅利帶來的福利反而更加焦慮,越來越迷失在時間中。曾經聽聞某大型企業有種文化叫“加班文化”,當加班和工作態度劃上了等號,這個“態度”的含金量到底還有多少?這個時間的利用率又有多大?後來再看看一些影視劇中,一線城市的白領似乎不來個通宵達旦,就會缺點職場魅力和敬業精神。

  久而久之現代的都市人陷入一種怪圈,加不完的班,幹不完的活兒,擺不脫的焦慮,等突然清醒時,只剩下一句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以一種不可逆的狀態直線前進,我們常常羨慕那些會享受生活的.人,或許他們只是更精通於合理使用時間罷了。

  番茄工作法解決的就是如何將有限的時間最大化的問題。它將時間分割為小段,然後在一種空間狀態下逐段拉伸,同時避免過分用腦造成的疲勞懈怠。

  我試著畫過時間餅圖,也試著做過列表標籤,在全域性規劃上有一定的效果,但如何助攻計劃的實現,就要靠番茄工作法了,因為它更為精準的落在具體任務的執行層面。

  如何使用番茄工作法?

  開始前的準備——心理準備

  在利用番茄鍾工作法之前,我們不妨先放空一下,想幾個問題。

  1、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你會先思考今天會有哪些事情要完成?還是望著電腦發呆坐等任務?

  2、在做一件事的過程中,會出現干擾因素嗎?

  3、當出現干擾因素的時候,你一般會如何處理?

  4、你曾經專注在一件事的時間大概有多長?

  我曾經有一段迷茫的時間,“上班等下班”的講法一定也不誇張,在很多人看來覺得這樣的日子蠻爽的,但是對於當事人來說,享受一兩天算是福利,但如果連續這樣的狀態卻是一種精神的折磨。由於沒有規劃,做事的過程中也很難集中注意力,經常寫著工作報告,腦海裡突然冒出一個郵件沒回,趕緊開啟郵箱去回郵件,又或者有微信過來,趕緊拿起手機回信息。一上午過去,發現報告還僅僅是個開頭。這樣的狀況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也發誓要改變,卻因為不得要法,總是很難有實質性的進步。直到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和《番茄工作法》,我才算摸到了點門路。

  所以在真正開始番茄工作法之前,你需要對自己做個心理預測,你有多大的意願去改變,哪怕只是從每日的規劃著手,又有多大的意願去堅持,哪怕剛開始時很難專注於25分鐘。

  開始前的準備——工具準備

  定時器。我認為“番茄鍾”只是25分鐘的代名詞,不管是專門買個番茄鍾,還是用手機手錶的定時功能,我認為工具只是一種形式,實質是能精確計時。我是直接用手機自帶的定時功能,因為我做事的時候,喜歡相對安靜的環境,番茄鐘的滴答聲只會干擾我的思緒,所以定時器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就好。

  筆。用於規劃和記錄

  清單。準備紙張或筆記本,用於記錄活動清單、今日待辦和每日反思。

  番茄工作法的使用方法

  1、每日規劃。檢視自己的清單,將重要的或者今日必須完成的事項記錄在今日待辦裡,或者記錄在每日的時間餅圖上,這個可以根據自己日常的規劃習慣來,目的是要將今日的任務清晰化。

  2、預估每個任務需要完成的番茄鍾數。簡單的任務可能一個番茄鍾(25分鐘)即可完成,而複雜的任務在25分鐘內根本不可能完成,那就需要事先預估一下完成任務需要的番茄鍾數。很多人在第一次嘗試的時候未必能摸準,所以開始的預估是建立在工作的時間和要辦的事務性工作的基礎之上先做出的理論性分配。理論需要實踐來不斷修正,在經歷幾次預估之後,你的準確性也會有所提高。

  3、開啟番茄鍾。一個番茄鐘的時間為25分鐘,每兩個番茄鍾之間要進行一次短休息,為3-5分鐘;4-5個番茄鍾後要進行一次長休息,為30分鐘。任務完成後在清單上劃掉。

  4、跟蹤總結。我的習慣是在第二天早上寫反思日記,日記的內容基本上是對前一天計劃執行情況的一個反饋,完成的效率如何,或者是出現了什麼情況導致了進度受阻,以及如何改進等。我覺得這種反思之後的當日規劃會更有針對性。

  番茄工作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1、番茄鐘的不可分割性。番茄鐘的實質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高度專注和集中,所以25分鐘儘量不被打擾,以免失去了番茄鐘的意義。所以我在實施番茄鐘的時候,將手機的網路完全關閉,這樣就不會被各種APP的推送資訊或者好友的資訊干擾或者打斷,如果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我都會告知稍後我來處理,如果出現特別緊急的情況,那隻能先將番茄鍾暫停,等忙完之後,再重新開始。

  所以,25分鐘作為一個原子單位,是必須完整的進行下去的。

  2、勞逸結合。當25分鐘結束,鬧鐘響起時,無論做到哪一步,都請停下休息3-5分鐘,這個時間是用來放空的,絕對的休息狀態,將工作的事情先暫時放一放,上個廁所倒杯茶,或者是望向窗外,讓自己完全放鬆下來。因為,休息是為了更好的投入。

  3、如何應對中斷。

  書中提到中斷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內部中斷”,一個是“外部中斷”。可控的是“內部中斷”,管好自己就行,難點是“外部中斷”,因為不可控。不管是哪一種中斷,首先我們要正視和接受並做好中斷標記,為每日的跟蹤反饋做好資料儲備。

  內部中斷主要是指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比如在做某一項任務的時候,突然腦海裡蹦出了一個新的事情,我們首先要預判一下這件事情是否緊急,如果是今日必須完成的緊急事情,就將此列入“今日待辦”的清單內,如果並非緊急,則記錄下來並標註上最後完成的期限,然後繼續完成當前的番茄鍾。

  為了更好的跟蹤和記錄,可以在該事項後面做一個小標記,以示此項任務被中斷過,出現幾個標記,就代表在一個番茄鍾裡中斷過幾次。

  外部中斷。無論是工作和生活,我們都缺少不了人際關係,尤其在工作中更是這樣。如果我們在進行番茄工作法的時候,有同事或者朋友來打斷你,你會如何應對?三高青年會說:“對不起,我正在忙個case,您的事特別緊急嗎?或者我先記下來,等我幾分鐘,忙完手頭上的事我去找您溝通!”普通青年會說:“什麼事,我來幫你!”二逼青年會說:“走開,我正在用番茄工作法呢!”

  我相信你從上述虛擬的三人回覆就能看出端倪了。首先我們不能排斥,先告知對方現在你的工作狀況,如果是必須此刻完成的,那就先中斷番茄鍾,如果沒有那麼緊急,先記錄下來,繼續當前的番茄鍾,但記得要按約定及時給對方以反饋。

  當我自己嘗試了之後,覺得專注力和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時,我也試著把這個方法傳授給我的女兒。當然她還不到六歲,處在幼小銜接的階段,作為媽媽為了讓女兒有時間觀念,也是不遺餘力啊,但結果很不理想。

  我第一次嘗試是在她練琴的時候,我說我給你定個番茄鍾,25分鐘內你什麼事情都不要想,就專注做一件事——練琴,當你聽到響鈴響的時候,你就可以休息一下喝喝水。她聽到“番茄鍾”覺得很新奇,於是同意嘗試,但是在彈琴的過程中,不時問我,鬧鈴響了沒有,鬧鈴什麼時候響……原本想練習專注度卻怎料適得其反,只好在練琴的過程中先放棄。

  第二次嘗試是在她寫作業的時候,結果計劃沒得逞,胎死腹中。25分鐘對於她而言完成作業是相當輕鬆的,但是她卻害怕我進行定時,誤以為我是在檢測她的速度,極度牴觸。我只能放棄。

  後來我細細思考了兩次失敗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孩子連基本的時間長度都還沒形成概念,又怎會懂得25分鐘意味著什麼呢。

【《番茄工作法圖解: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