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探究用整體方法解讀教材論文

探究用整體方法解讀教材論文

探究用整體方法解讀教材論文

  一、教材解讀要關注細節處理

  “細節決定成敗!”有時影響一節語文課效果的不是大的教學思路,而是對教學細節的處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學生的學習往往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在這個累積的過程中,一個細節如果處理不好,學生就會對後面所學習的內容產生疑惑,而這種疑惑對於知識結構的形成會造成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教材解讀中,細節處理就成為一個重要內容。對教材解讀的精細化體現在對課文細節的解讀上。以《拉薩的天空》一文為例。文章開篇即說“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如果開始就讓學生根據這句話去想象湛藍、透亮的天空,學生就會出現理解上的困難。因為學生不知道怎樣的城市才叫“日光城”。而如果教師在課文解讀的過程中意識到這一點,並做好幫助學生理解的準備的`話,那麼學生在想象“日光城”時就會多一個思維加工的物件,從而收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筆者曾經嘗試過讓學生透過觀察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尤其是對霧霾天氣的感知吳雅玲之後,再去想象藍天白雲的拉薩天空,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良好認知。對教材解讀的精細化還體現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進入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教學方式成為教學研究的一個重點。

  教學方式既是一個宏觀問題,也是一個細節問題。比如說第一單元第一課教學方式的選擇,講還是唱,曾經是人們爭論的一個焦點。在筆者看來,顯然是既應講又應唱的,因為作為詩歌,本身就有唱的必要。但又該如何唱?翻閱教學參考書,我們甚至找不到明確的答案。那我們解讀的答案又該是什麼?筆者認為有兩個層次:一是純粹的唱,讓學生不帶任何目的,就只是唱。因為我們研究發現,古代對詩歌的唱也是沒有任何功利性目的的,唱就是跟說話一樣的表達方式。二是唱出一種意境,要讓自己彷彿置身其中,達到人文合一,這樣也是對文章的一種感受。再說習作的處理細節。“習作1”是其他習作的基礎,是指導習作的指導性文字,其中列舉了兩個同學的寫話例項,並指出了習作的寫作方法:打草稿,念一念,改一改,謄寫。再從“習作2”的“我的自畫像”一直到“習作8”的品讀詩句,我們既應看到其中的遞進關係,也要研究其中應當採用什麼樣的方法層層深入,才能既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又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教材解讀要重視整體感知

  相對於一般的備課而言,對教材的解讀特別強調整體感知。這是因為學生對所學內容只有建立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認識。而學生又不可能天然地對所學內容產生整體感知,這就需要教師透過對教材的整體解讀,來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拿到一篇課文,教師應先從整體上進行研究,確定一個整體性的認識,然後再從細節上落實,這樣才有可能實現某個階段(比如一學期或一學年)語文教學的高效。值得強調的是,語文教學從來都強調解讀的多元性,因此對教材的解讀既要依靠參考書,又不能侷限於參考書。擁有符合社會主流教學思想和價值觀,同時又不缺乏個性的解讀,才能算是有效的教材解讀。

【探究用整體方法解讀教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