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繪畫/書法> 東西方繪畫藝術審美理念研究論文

東西方繪畫藝術審美理念研究論文

東西方繪畫藝術審美理念研究論文

  摘要:東西方文化起源不同,也導致了東西方繪畫作品當中所體現的審美取向有所差異。雖然在東西方的繪畫作品當中,畫家都極力追求一種和諧的氛圍,但是在時空觀、自然觀以及審美觀的構造當中,卻體現出了不同的文化思想。本文也將從這三個角度,對東西方文化作品當中存在的審美差異做出分析。

  關鍵詞:東方;西方;審美差異

  一、時空觀所體現的理念差異

  1、東方繪畫作品時空特點

  西方作家在創作繪畫作品的時候力求表達事物的真實性,要從客觀的角度去描繪具體的事物,每個事物都是具有自己的真實形態,不可以將之虛擬化。因此他們在繪畫的過程中,力求突破平面性給繪畫帶來的困擾,力求透過透視的方式表現出事物的縱深感,因此在西方的繪畫作品中,透視法成為了常見的表現手法。同時,為了保證所刻畫的事物絕對真實,達到精確的空間效果,繪畫者對於區域性的細節也要求極為嚴格,甚至在繪畫藝術中引入瞭解剖學的理念。透過解剖法、透視法兩種方法的有效結合,將每個個體的形象準確描繪出來,並且將這些個體再組合,為欣賞者營造出了完整的空間效果。西方的繪畫作家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繪畫想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崇尚科學,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基督教的印象。文藝復興使其的畫家喬託的作品中,為人們營造出了美妙的氛圍,讓每個人都感覺到這種宗教故事真實地發生在自己的眼前,這也改變了西方繪畫的整體思想。

  2、西方繪畫作品時空特點

  中國作家多喜歡採用長方立軸來展現自己看見的美景,透過深淺不一的層次構造,來凸顯整幅繪畫作品的氣韻。西方的畫家透過對立平時的方式,採用橫幅來表現出美景,但是中國的畫家則超越了原始的畫境,從高處俯瞰整個大自然,因此在中國的繪畫作品當中人們無法找出作者觀看的角度,在這樣的創作方法中,畫家個人心境、愛好品格也都巧妙地融入到了整幅繪畫作品當中,在每個線條當中都有所體現。遊客可見,中國的繪畫作品運用的是俯視的創作方法,體現出的是虛靈空間。

  二、自然觀所體現的理念差異

  1、中國繪畫作品的自然觀

  中國古代的文人學者,對自然環境都十分重視。在先秦時期,老子、孔子等學者在自己的文學作品當中都表達出自己對自然之美的感嘆,在六朝之後我國的水墨畫開始興起,因此文人紛紛藉助手中的畫筆表達自己對自然的喜愛。中國與西方不同,我們的文化起源於農耕時代,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將自己比喻為大地的兒女,提倡的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因此在不同的繪畫作品當中,也都表達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主題,同時也表現出了中國山川河流的雄偉壯闊,比如江參的作品《千里江山圖》。中國人在領略了山水美景之後,只求的是迴歸自我的目標,將自己從萬事萬物當中抽離出來,迴歸到最初的本質。古代耕種的人民將自己居住的農舍視為自己的世界,這就是他們的時空觀念,他們跟隨者太陽的腳步完成一天的勞作後休息。他們的空間觀念就是房屋,而時間觀念就是太陽,因此畫家在表現時空的作品當中,不僅僅體現了房屋是建築物的特點,同時也從中體現出了人們以房屋為中心的生活。

  2、西方繪畫作品的時空觀

  與東方講究寫意的繪畫手法不同,西方的繪畫作品重在模仿,力求對客觀生活當中人物、事件的描繪,能夠將這些場景再現在畫紙當中。但是西方的再現也不是一味地模仿與重複,它以真實存在的“第一自然”為基礎,而後創立出了“第二自然”。西方的繪畫作品當中體現最多的是個人主義,作家追求的是要讓欣賞者從這幅畫當中領略到作者的個人審美,瞭解作者對於美的各種追求。但是藝術需要創造,需要在原始的構思當中注入作者個人的思想、品位、興趣,才能形成一幅生動形象的繪畫作品,但是由於西方繪畫藝術講究模仿與再現,因此西方繪畫作品很多都停留在事物的表層,沒有體現出事物的本質。同時對於自然的認識,西方繪畫與中國也有所不同,比如在《猶太的墓地》當中,作者繪製出了一幅烏雲密佈、無人問津的墓地場面,從該繪畫作品當中人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同時也體會到大自然給人們造成的一種壓力,這與東方作品中描繪大自然和諧、壯美的場景截然相反。

  三、審美觀所體現的差異

  1、中國繪畫作品的審美觀

  中國畫的`創造是以本民族的哲學為基礎,表現出了《易經》當中作者所提倡的宇宙觀,即宇宙萬物都是有陰陽兩部分合並而成,而陰陽也體現出事物發展的一種節奏。在我國的八卦圖當中,則透過簡單的線條描繪出了萬物變化的節奏,而在以後的很多繪畫作品當中,也都採用類似的筆墨手法來表現出事物的骨氣。中國繪畫作品當中採用的是散點透視的方法,即透過俯瞰整個大自然,讓是現在不同層次、不同方位往復來回,來體表現出虛靈的繪畫已經,這裡就需要講究作品的“高、深、平”。

  2、西方繪畫作品的審美觀

  西方的繪畫作品受到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將他們所看到的具體實像全面、完整地展現在畫紙當中,是畫家創作的初衷。在雕刻物當中產生的凹凸光影,畫家透過有色暈染的方式將這些光影移入到作品內部,透過忽明忽暗的光彩以及顏色,可以彰顯整幅繪畫作品的氣韻,體現的是一種物我對立觀察手法。圖畫當中景物以及空間的構造,是基於平視的角度所描繪的,有某個固定的點當中所看到的空間景象,這種創作手法表面上看起來很客觀,但其實也融入了主觀的色彩。西方很多畫家喜歡創作一些無邊際的自然風光,但是在他們的繪畫作品當中體現的精神境界確實有限的。

  四、結束語

  透過將東西方繪畫藝術進行對比,發現了因為文化理念的不同,繪畫作品的創作手法,所體現的人文思想也有所差異。西方的繪畫作品在文藝復興的影響之下,注重寫實,推崇表現出事物原本的面貌,體現的是西方畫家對客觀現實的追求;東方的作品更加註重意境的描繪,重在將自己情感寄託於繪畫作品中。但是兩種繪畫作品都體現了畫家對和諧的追求。

  參考文獻

  [1]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90.

  [2]楊柳夢.中國畫若干問題的思考[J].美苑.2010(6).

  [3]劉叔成等.美學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0.

【東西方繪畫藝術審美理念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