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貿易/消費/租賃>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論文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論文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論文

  摘要:傳統教學模式培養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以後很難適應社會和單位的需求,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滿足社會對外經貿人才的需求,我們需要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本文首先介紹了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弊端,其次從理論角度介紹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理想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出需要對現有培養模式進行改革的結論。

  關鍵詞:國際經濟與貿易 “123”人才教學模式 “以證定課”

  近年來,隨著對外貿易的蓬勃發展,我國對外經貿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從企業反饋來的資訊來看,每年大量經貿類畢業生難以勝任企業的外經貿工作。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傳統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三本院校,改革現有的培養模式,培養適應市場經濟變化、社會需求的專業型、外向型的人才已是當務之急。

  一、現有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

  現在高等院校對於人才培養的模式過於形式化,不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經過四年培養出的學生進入社會後還得重新學習才能適應工作的要求,這等於是資源的浪費,這也是目前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所決定的。具體來說,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弊端如下:

  1.培養方向模糊。很多高等學校對於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都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這一定位的關鍵是“應用型”人才,既對理論水平有一定要求,同時對實踐應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需要透過科學、系統的培養而獲得。現在,很多院校在教學過程中都忽視了教學目標,講課過程中課程照搬、教材照搬、教育模式照搬,脫離實際需求,忽視實踐技能的培養。wWW.133229.cOM另外,很多學校的教學模式都降低了人才培養標準,削減理論課程、基礎課程的數量,甚至減少實踐課程,打破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理論科學性、系統性。

  2.課程設定不合理,重理論,輕實踐,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雖然高等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應該有很強的專業理論基礎,但是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在畢業後要能夠直接進入工作崗位,避免重新“學習”,而目前很多學校在實際教學中,比較偏重的是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操作,授課的內容多是純理論性的內容,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動手能力較差是用人單位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較為普遍的評價,因為大多數學生是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考入大學,基本沒有參加過社會實踐,所以對對外貿易工作本身是缺乏感性認識的,再加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課堂講解為主的單向傳遞,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理解掌握起來有困難,而且也難以融會貫通,更談不上在完成學業後去適應變化快而複雜的實際工作了。這樣就不能滿足企業對專業人員的“來則能幹”的要求。

  3.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從事的是涉外性的工作,對英語水平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在以後工作中的貿易談判、合同的訂立以及單證的製作等環節中都離不開英語,英語不僅要看懂,還要能聽懂、會說。現實的情況是,很多三本院校的學生在畢業後拿到英語六級證住的都不多,這對於以後從事相關涉外工作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缺陷,也使得很多單位不敢接受三本院校畢業的國貿專業的學生。

  4.忽視了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的結合。國際貿易專業是一個實際操作性很強的專業,相應的也有很多職業資格的.考試,如報關員資格證書、國際貿易單證員證書、報檢員資格證書、國際貨運代理員證書、外銷員從業資格證書、國際商務師執業資格證書等,這些崗位資格證書更能體現國際貿易類專業的特色,使畢業生求職時更具有競爭力。但現在很多三本院校對職業證書的考試不夠重視,沒能夠將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培養與職業資格考試結合起來。這對於學生以後從事相關工作也是一個缺陷。

  二、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建議與對策

  為了解決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準確把握人才市場對報關、單證、報檢、貨代、跟單、外貿業務員等高等直接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結構的需要,我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積極開展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參照其他同類院校的改革狀況,各位專業教師共同制訂了 適合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包括以職業崗位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123”人才教學模式以及以證定課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些模式跟原來的教學模式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

  1.以職業崗位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模式

  國際貿易實務專業每年都定期對畢業生相對集中的就業地區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人員訪問與問卷調查,及時掌握就業市場上國際貿易專業適用職業崗位需求的變化,並有針對性地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教學計劃、課程體系等做出適時、有效的調整。

  正是根據市場對報關員、單證員、跟單員、外貿業務員、貨代員和報檢員等高階應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們確立了“能在外貿企業或相關行業

  從事報關、單證、報檢、貨代、跟單、外貿業務員等業務工作的高階直接應用型人才”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按照這樣的培養目標,我們在課程設定上注重應用性,設定了外貿單證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綜合實習等課程,並在其他專業課程中加大了實踐課時的比例,透過這樣的改變,學生在大學期間不光學到了理論知識,還能提高自己的技能,與原來的培養模式只培養“書呆子”相比,學生畢業之後能夠直接適應工作的需要。

  2.“123”人才教學模式

  “123”人才培養教學模式如下圖1所示:

  “1”即“一箇中心”,是指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即以市場為導向,以教育部提出的“實際、實踐、實用”原則為指導,在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理論素養的基礎上,堅持以培養學生“零距離”崗位就業能力為中心,使本專業培養的學生能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實現“零距離”上崗。

  圖1: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123”人才培養模式

  “2”即“兩個依託”,是指為了達到培養學生既具有“零距離”崗位就業能力,又具有一定的理論素養的目的,一方面以“實踐教學”為依託,培養學生較強的操作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以“理論教學”為依託,向學生提供“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

  為克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平衡“兩個依託”,我們在實踐中採取了強化課內實訓以構築理論與實踐的橋樑、採取多種模擬模擬手段以加大校內課外集中實訓力度、建立校企合作辦學機制以創造真實訓練環境等多種措施以凸顯實踐性教學,使理論講授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達到0.91:1。

  “3”即“三個基礎”,是指培養的國貿專業的學生一是要有外貿職業素質基礎,二是要有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基礎,三是要有經營管理能力基礎,以確保其具有“一箇中心”所要求的“零距離”崗位就業能力和良好理論素養。

  “123”人才教學模式首先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基礎上就要求學生具有專業應用能力,並且重視實踐,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這樣能夠避免學生畢業到工作崗位以後重新學習、適應崗位的要求;其次,“123”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經營管理能力的培養,學生畢業以後進入工作崗位能夠從事一定的管理工作,避免學生需要長時間從事打雜跑腿工作,不能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第三,學生在校期間,外貿職業素質基礎的培養液很重要,比如外貿英語的講授,國貿專業的學生應該在本科畢業之前透過國家英語六級考試,外貿英語課程的考核分數達到一定水平,這樣在畢業以後才能夠很好的從事相關的對外貿易工作,所以“123”教學模式注重對外貿素質的培養,提高了學生工作以後的素質水平。透過“123”教學模式,我們希望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在畢業以後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和一定的理論素質,滿足社會對於國貿專業學生的要求

  3.“以證定課”的人才培養課程模式

  根據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自身特點,還可以構建“234”多重層級模組式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在該體系中,6個“職業技能模組”中的每個模組均對應一個相應的行業從業資格證,而每個從業資格證又都對應行業企業中的一個具體的職業工作崗位,“職業技能模組”中的課程直接選用考證教材,從而真正實現了“教學、考證、‘零距離’上崗”三者的完美結合。

  透過這樣的改革,避免了原有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能夠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培養合格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從而解決現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的“瓶頸”。

  圖2:“234”多重層級模組式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竇建華.論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08(6).

  [2]張明英.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初探[j].http://www.chinaacc.com/new/287_294_201012/31yi42682745.shtml.

  [3]楊光明.以就業為導向的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09(5).

  [4]謝嵐平.試析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2007-1.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