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哲學> 《精神生活與哲學》讀後感

《精神生活與哲學》讀後感

《精神生活與哲學》讀後感

  讀到了周國平評價奧伊肯的精神生活的哲學的文章,就此發表一些個人感悟。

  奧伊肯是活躍於19—20世紀之交的德國生命哲學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寫了一本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即解說基督教信仰崩潰和物質主義盛行背景下的生活意義的丟失。他們都曾試圖透過高揚人的精神性的內在生命力,來為人類尋找一條擺脫困境的出路。

  奧伊肯最感憂慮物質成果與心靈之間的尖銳矛盾。我倒覺得,這是一切社會都存有的通病,社會越向前發展,這種矛盾就越是尖銳。"社會生存情緒激奮而精神貧乏的瘋狂旋渦"這只是暫時的過程,人類從猿進化到人,首先是生理的,再到物質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下個千年或許就是精神文明的進化了。在現階段,物質成果與心靈之間的矛盾只能是慢慢的轉化,但畢竟是心理活動,有著極大的隱蔽性,全民心理解放我是想象不到的。

  "任何否定和不滿的背後都有著一種肯定和追求"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因為我們有對生活的肯定的追求,才會有對現實的滿。"

  奧伊肯並沒有告訴我們要怎麼解決物質成果與心靈之間的矛盾,而是不停的追問,我們為什麼會感到失落。我們比任何時代更加繁忙,物質上更加豐富,我們為什麼還會失落呢?這是我們還有另外的一種生命,即尋求,體驗和評價生活的意義,我們的內在精神生命——也就是我們的靈魂。

  奧伊肯對所有的生活意義問題的全部解決都建立在"內在精神生命"這個論點上。但他的結論卻是將內在精神生命和宇宙生命共為一體,企圖說服人們相信,人的生命不過是宇宙生活的一種承載方式,也就是宇宙的一個外形而已。這是人類不願承認的一種跳躍式思維,也是很沒有根基的,對於人類治療時代詬病並無意義。

  中國現代社會對於宗教的信仰日漸淡泊,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正是宗教向我們啟示了一個獨立的內心世界,堅持了動機純潔性本身的絕對價值,給生活注入了一種高尚的嚴肅性,給了心靈一種真正的精神歷史。"在此意義上,宗教精神是人類一切精神活動的基本背景。

  精神生活不是一種自然延續的進化,不是可以遺傳的'本能,更不是日常生活經驗活動中的經驗積累,而極其內在而深刻的,需要喚醒並救贖。

  周認為,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信仰失落和心靈不安的時代,奧伊肯並沒有向我們推銷一種救世良策,而是鼓勵人們自救。無論什麼時候,每一個個體都必須並且能夠獨自面對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獲得他的精神個性,重新佔有精神生活的過程也就是賦予生活以意義的過程。

  生活很矛盾,我們不顧一切的追求事來進步,追逐現實生活中的麵包和房子,甚至不惜於名譽掃地,而且總在崩潰的邊緣徘徊,可到頭來是為了什麼呢?還不是為了生活幸福嗎?現實是,得到後仍不感到幸福。一切不擇手段得到的東西又讓自己的生命過得如此的不踏實,僅僅是為了可笑的自尊呢?或者說一時的表面風光呢?所以鄙視一切非常道得來的東西,並重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人生格言。

  我們追求愛情和良心,卻常常為此而憂愁。走在馬路上,我有時會莫名的景仰那些精神失常的流浪人,可以堂而皇之的浪跡天涯,沒有理會別人嘲笑的智慧,卻活的無比實在。不明白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不會對房子車子垂涎,不會被票子折磨,更不會因為情感而受挫,不用受傷後獨自療傷。反倒時不時的會因為無意識而感到幸福,自由啊!

  面對自己的精神上帝,我感到自己並不幸福,我好像不是在過日子,就如同奧伊肯所認知的那種,我只是宇宙中的某一產物,我的生命是極

【《精神生活與哲學》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