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多媒體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論文

多媒體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論文

多媒體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論文

  一、多媒體技術異化的現實表現

  現代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應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新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藉助現代多媒體技術這個中介平臺,可以高效地收集多種教學資源,把文字資訊、圖片資料、音訊影片等教學素材整合起來,使學生產生更為直觀的情境體驗,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提升了教學效果。除此以外,還有助於師生間交往的良性互動和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形成。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辯證地認識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其優越性的體現是有條件的,它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如果運用失當,必定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問題。就目前多媒體技術運用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教學而言,其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對立。現代教學模式是以計算機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為基礎的,不可避免地影響、漸次變革甚至大有取代傳統教學模式的態勢。相較於“黑板加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螢幕加滑鼠”的現代教學模式優勢明顯。多媒體技術擅長於創設形象生動的感性體驗情境,能夠較好地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跳出傳統教學模式中重理性輕感性的窠臼。多媒體資訊的刺激縱然可以很好地激發受教育者學習的主動性,但是,過量的影音強化會結出適得其反的苦果。其實,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作為兩種教學模式,優劣各具,原本可以實現有機互補,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維深處總是橫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兩者關係對立起來。這種片面的思維方式,其負面效應不可小覷。如現代教學模式推崇者,只是看到了現代教學模式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的一面,卻不能正視現代教學模式在理論知識深化、課程體系架構、思維邏輯推導等方面的欠缺。傳統教學模式固守者與之相較,思路一致,結論相左。

  2、教育主體與學習主體名實不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學主體只能是人而不能被技術取而代之。不管是出於主觀自覺還是客觀被動,長時期高頻次地使用多媒體技術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物役”現象已經在教學主體及其交往關係上有所顯現。首先,降格了教育主體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實施的教育主體;但是,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教育主體地位的實現決不是外在賦予的,實現與實現的程度同教育主體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直接相關。令人遺憾的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對多媒體技術已經有了相當的依賴性,平日裡不再注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更不能靜下心來鑽研教材教法,一旦出現諸如停電等突發狀況,便手足無措,一籌莫展,教學活動隨即戛然而止。其次,弱化了學習主體思維。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主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實現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大學生主動性的參與度。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在量上有了顯著的增長,大學生只能跟隨思想政治教育者滑鼠點選的節奏和課件翻轉的頻率疲於應付。換句話說,大學生這個學習主體不是自覺的建構者,而是成為被動的接受者。久而久之,勢必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再次,阻隔了師生交往關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實踐本是教育主體與學習主體之間的交往活動,即人與人的活動。可是,多媒體技術的介入使得原來“人—人”的交往模式演變為“人—物—人”的交往模式。在“人—人”的交往模式下,教育主體可以透過自己語言語調、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與學習主體良性互動,教學相長。但是在“人—物—人”的交往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體關注的是自己滑鼠的點選,而不是學生聽課的反應;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主體聚焦的是螢幕的翻轉,而不是教師講課的神情。簡言之,多媒體技術阻隔了人與人的交往活動,全無人的主體性可言。

  3、教育目的與教育手段本末倒置。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教育手段是教育手段,兩者不能本末倒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透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學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其個體的全面發展,進而促進社會整體的發展。現代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學手段上的便利,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極大地拓展了自己的教學視界,教學資源的有機整合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服務教育目的。現在的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實際過程中日益偏離了教育目的本身。年輕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熱衷於為用多媒體而用多媒體,為製作課件而製作課件,過分地追求文字的網路連結,過度地強調媒介的視聽效果,全然忘記了使用多媒體技術與製作教學課件的價值旨歸。毋庸置疑,多層次、立體式的現代多媒體教學的確很是吸引學生眼球,可是,感官表層的感知並不必然上升為思維深層的肯定。心理學試驗表明,學生持續的注意是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的必要條件。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學生內化思想政治理論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注意,二是持續的注意。現代多媒體教學確實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解決學生的注意問題,但是持續的注意需要的則是理性思維的認同。系統的知識體系、嚴密的邏輯結構經過如此這般碎片化的解構之後,恐怕留下的除了熱鬧的虛幻映像,就再也沒有別的什麼了。

  二、應對多媒體技術異化的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多媒體技術是順應時代之舉,我們堅決反對因噎廢食的短視行為,理性的態度是採取可行的辦法來逐步消除由多媒體技術異化所帶來的弊病。為了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我們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自覺反思、技術水平提高、考評制度革新及社會氛圍養成等方面有所作為。

  1、人的思想認識具有邏輯上的先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思想觀念上清醒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異化現象的存在及其危害,這是揚棄多媒體技術異化的首要條件。技術為人所用,對技術異化我們不是錯誤地從技術本身找尋原因,而是應該看到多媒體技術異化的背後實質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即人的異化。思想政治教育是關於人的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方透過思想與思想的交流、靈魂與靈魂的對話來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預期目標。起主導作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在思想上先行反思,這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想要求。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多媒體技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多媒體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多媒體技術水平較高者之所以異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問題;部分多媒體技術水平一般者之所以異化,主要歸因於技術水平上的不足所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多媒體技術的實際運用中出現的諸如機械照搬、內容堆砌、華而不實等問題,主要受限於客觀的多媒體技術能力。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跳出多媒體技術異化的樊籠,就必須提高自身的多媒體技術能力,這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技術要求。

  3、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評制度。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制度可以激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熱情和內在潛力,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實效性。與之相反,非科學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制度不僅無助於此,甚至會起相阻的作用。高校現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制度看似在方法論上堅持的是科學主義,其實是打著科學的旗號行反科學之實。重構科學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制度,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度要求。

  4、全社會要大力高揚價值理性的旗幟。在科學技術盛行的時代裡,人們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功利主義的壞習氣,成為工具理性的俘虜。高校作為社會有機體的組成部分,自然難以獨善其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因此大打折扣。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工具理性應該在價值理性規約的範圍內發揮作用。工具理性大行其道,徹底淹沒了價值理性,這正是問題所在。在全社會範圍內,我們決不能將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等同視之,更不能厚工具性價值而薄目的性價值,而是要旗幟鮮明地把價值理性擺在優先的位置上,正所謂“矯枉必過正”。全社會大力弘揚價值理性的理念,這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整體要求。

【多媒體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