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越劇

中國傳統文化越劇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越劇

  越劇佈景經20世紀40年代的摸索與實踐,為越劇舞美風格的形成奠定基礎。新中國誕生後,越劇的文學創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舞臺美術設計也更上一層樓,寫意、寫實和虛實結合的風格得到進一步發展,又創造出了多種多樣的佈景形制。

  1 寫實。以寫實產生意境的手法,時空變化不大,卻能在觀眾中產生一定的幻覺,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上海越劇院演出的《西廂記》《紅樓夢》,靜安越劇團演出的《光緒皇帝》等劇的佈景。

  2 虛實結合。越劇佈景大量採用的方法。一種是小裝置(從20世紀40年代“樣式化裝置”發展而來),設計景物以區域性形象為主,省略其他,由觀眾的想象去意會全域性。此佈景留有較大的表演空間,如上海越劇院演出的《三看御妹》、少壯越劇團演出的`《李翠英》等劇。另一種是大小裝置相結合的佈景(即寫實佈景與小裝置相結合),如上海越劇院演出的《祥林嫂》《北地王》《金山戰鼓》等劇。

  3 中性特性。在吸收話劇佈景表現方法的基礎上,據越劇自己獨有的舞臺美術語言糅合而產生的。在運用上既有統一性又有多變性,使不同的場景產生和諧美,又不失各個場景的規定情境及自己固有的特點。如上海越劇院在20世紀80年代演出的《漢文皇后》等劇。

  4 裝飾性。在“守舊”的基礎上加以豐富和創造,常用在時空變化較大、傳統表演手法較濃的劇目中。如上海越劇院演出的《盤夫索夫》《打金枝》《碧玉簪》等劇。

  5 民間風格。把特定環境與裝飾性糅為一體,如把民間剪紙、皮影藝術手法吸收運用,具有較強的民間藝術韻味。如上海越劇院演出的《白蛇傳》《十一郎》、現代劇《紡紗闖將》等劇。

【中國傳統文化越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