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一、英語專業同學的思想特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反應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2]隨著人類進入資訊化時代,目前已經有許多社會人士可以透過互聯去了解西方文化、認識西方世界。英語專業的同學們必然首當其衝,這主要是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英語專業的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接受英語語言能力的學習,因此直接從英語母語者那裡汲取養分能夠很好地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其二,目前的國際環境中英語國家在整個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仍然是占主導地位,俗話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多數同學也相信從這部分文化中所吸取的養分應該是一種國際主流思想、一種較為先進的思想。而英語專業的同學在進入本專業學習之時,還沒有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這就導致了其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他們的思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盲目推崇西方自由民主;愛國主義思想淡薄;盲目認同西方傳統文化;盲目模仿西式生活;對西方的價值觀念、倫理價值認識模糊。[2]這些現象的發生歸根結底主要是由於這部分同學在對文化的理解上產生了偏差。

  二、英語專業同學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和其方式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階級、政黨、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範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3]現階段我國多數大學生所接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與高校所開設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課程緊密相聯絡的。多數同學從這部分老師那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其次,目前高校當中輔導員所開設的形式與政策課程也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課程也表現出以下四個方面的不足:一是老師照本宣科使同學們感覺課程枯燥無味;二是內容陳舊,脫離實際,部分課程內容重複出現。三是這部分課程是公共課,不希望影響專業課學習。四是市場經濟講實用,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課程既抽象又無實用性。[4]不難看出,前兩個原因主要是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相關課本的編排有關,這一部分因素可以透過和課本的更改進行提高和改變。但是後兩個因素則成為了英語專業同學難以接受該課程的主要原因。關於第一個原因即部分同學認為公共課影響了專業課,這一點在一部分的英語教師中也有這樣一種傾向,他們認為外語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授學生掌握外語、運用外語,至於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則是思政老師和輔導員的事情。[3]因此,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將學習重點放在了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之上,而忽視了對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培養,忽視了對人文知識的傳授。其二,當前市場經濟強調專業技能的重要性,強調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讓許多英語專業同學迷失在了對英語技能的學習上,認為只有學好該項技能才能找到好工作、才會有一份好的收入。以上兩個原因讓英語專業同學對思想政治課程的開設難以產生興趣,因為這種課程對本專業知識技能可以說毫無用處,對將來的就業也毫無影響。可實際上缺乏了對人文知識的關心的英語專業同學卻沒有意識到在社會工作中,人文知識也是衡量一個人的知識儲備的標準。英語專業同學很難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轉換成為一種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雖然他們有語言能力,但是卻沒有可以轉換為語言的知識儲備。

  三、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4]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為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保證。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係時,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即培養人的人文素養,包括按照社會要求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個人與集體等關係,人文素養的外在表現為理解能力、情感能力、意志能力有機統一的人格魅力。[2]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提倡的德育教育正是屬於人文教育中的一部分。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以佛道文化為補充”[5]的一種教育方式。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澱,它所提倡的核心思想成為我國當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輔助型資源。因此,人文教育中應當內含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積澱。如果在人文教育中單純強調西方哲學文化的培養,那麼我們必將失去本民族的特色。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當今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也必須內含人文教育。如果只提倡科學教育,那麼我們也勢必會失去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園。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英語專業精英教育下的普及模式

  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很難在英語專業同學中普及主要原因包含了英語教師強調語言性,高等學校強調專業性,社會環境強調市場性。這些因素從個人到整個社會環境對於傳統文化普及產生了障礙,使得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只重視語言技能學習,只重視本專業課程分數,只重視專業技能的實用性。要從根本上改變這些情況必須要讓同學們意識到通識知識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作者認為提倡在目前盛行的大眾教育中應當提倡精英教育。目前高校中英語同學所接收課程設定大體相似,主要圍繞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展開,在日常課程設定中每項技能都可以獨立開設成為一門課程。在這種環境中,同學們所接收的教育大體一致,大眾教育在英語專業中體現明顯。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精英教育其存在的必要性,即每個人都有接收教育的權利,這是基本權利,但是由於每個人由於生活環境、生活經歷、興趣愛好不同,受教者永遠不可能達到同一水平。[6]目前的英語專業的培養和許多英語培訓班的性質相同,多數學英語的同學所接收的課堂知識類似,無外和語言能力的培養相關。這種無差別教育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消除了競爭,不利於同學們的發展。因此,開設英語專業精英教育,使部分英語功底較好的同學除了接受英語語言能力的訓練外,能有更多地接觸人文教育,接觸各領域或某一專業領域知識,真正達到我國《2012英專規範》要求:“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熟練的英語語言技能、厚實的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專業知識,能在外事、教育、經貿、文化、科技、軍事等部門熟練運用英語和本族語從事外事、翻譯、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種工作的英語專業人才。”(高教司2012;89)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變:首先,對入校新生進行英語語言能力測試,根絕測試結果將英語水平較弱的同學分到需大量接受語言訓練課程的班級中;將英語水平較好的同學分至需要接受少量語言課程訓練的班級中。其次,對於這兩類同學的課程設定應該有所區別。大量接受語言訓練課程的同學主要以基礎英語的學習為主,課程內容可以保留聽、說、讀、寫相關的課程。而對於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來說,他們日常所接收的課程應該進行有效整合,例如整合聽、讀作為統一課程,將寫作和演說單獨開設課程。同時對他們開展大量人文教育,包含歷史、哲學、文學等課程。人文教育中首當其衝的教育就必須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為主。只有充分掌握了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甄別西方文化,也才能將英語作為工具,將本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只有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才能體現精英教育中所體現的“精英”二字。最後,儘早開設雙學位課程,對於英語水平達到一定標準的同學在完成相應課程學習以及相應測試之後,若英語能力已經到達某一水平,允許其提前申請雙學位的課程學習。雙學位課程的申請既可以針對大量接受語言訓練的班級,也可以針對接受少量語言課程訓練的同學。根據個人自願原則選擇所接收的教育,實現接受教育的權利一致這一原則。

  五、結論

  本文從英語專業同學學習特點出發,闡述了當前英語專業同學思想的複雜性。介紹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英語專業同學中開展所存在的困難。同時,也介紹了人文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在英語專業思想政治教育中普及的重要性,以及透過精英教育的方式進行普及的課程改革模式。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