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我做的文具》教學設計

《我做的文具》教學設計

《我做的文具》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文具是學生最熟悉的朋友,本科就是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工具嘗試使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文具。在生活與藝術的聯絡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法美化和表現生活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設計造型新穎、色彩鮮豔的各種常用文具。

  2、引導學生運用橡皮泥表現各種文具的形象,提高學生立體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

  開啟學生積極、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引發對文具造型的興趣。

  教學難點:

  文具的造型、裝飾。

  教學準備:

  1、紙盒、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造型新穎、別緻的文具。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

  一、引導階段:

  猜謎語:說一說你的一種文具的形狀、大小、功能,請大家猜一猜是哪種文具。(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並抓住每種文具的特徵。)

  看老師製作的文具使用了什麼材料?(橡皮泥)

  大家試著用橡皮泥做一枝鉛筆,看誰做的像,請他介紹一下用了哪些製作方法。

  出示幾種造型、花紋獨特的鉛筆,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一下用什麼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鉛筆上裝飾上這麼好看的花紋,試著做一下。

  透過製作,總結出用橡皮泥進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新增裝飾。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組合作用橡皮泥製作一下其它的文具

  比比哪一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穎獨特。

  引導學生搓成不同的`線、捏成各種的點和立方體、長方體形象進行組合,如製作鉛筆盒時,可製作方形、橢圓形等外形,並可誇張其長短及粗細,並裝飾上小花紋,使製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在充分肯定學生大膽

  自由的設計基礎上,進行相互欣賞和交流,進一步鼓勵學生設計出更新穎的學習用品。

  四、收拾與整理:

  要求學生製作前鋪一張舊報紙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髒。製作結束後,要及時收拾剩餘的橡皮泥。

  課後拓展:

  課後利用多餘的橡皮泥再設計製作幾種學習用品。

  佈置下一課時帶紙盒、紙袋等廢舊物品。

  第二部分:

  一、引導階段:

  欣賞各種不同媒材製作的文具,瞭解製作文具的材料與手段是多樣的。

  以大紙袋做的書包為例分析如何將廢舊物品進行適合的改造成為文具。發現基本的製作方法。

  三、指導學生探討設計與製作文具的具體方法步驟:

  1、討論用自己帶的廢舊物品可以製作什麼文具,怎樣進行改造,提出疑難之處,師生共同解決。

  2、總結出設計製作的方法:

  ①觀察想象(所帶材料的特點)

  ②拼擺組合

  ③固定裝飾(固定一定要結識)

  四、發展階段:

  獨立或與他人合作用自己所帶的材料,透過巧妙的設計,認真的製作,打造出全新款式的文具。

  五、新款文具釋出會:

  各組將自己設計的文具以釋出會的形式到前面來展示一下。其他同學以討價還價的形式來對其評價。

  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繼續觀察、思考,利用更多的廢舊物品製作出文具。

【《我做的文具》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