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鳥的天堂》的公開課教學設計

《鳥的天堂》的公開課教學設計

《鳥的天堂》的公開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初步瞭解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麼不同;

  2. 學習課文1、2兩段,理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體會“鳥的天堂”的壯觀;

  3. 能分辨課文中寫的具體事物與作者的聯想,並認識體會聯想的作用;

  4. 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 理解鳥的天堂是怎樣的。

  2. 能分辨課文中寫的具體事物與聯想,認識體會聯想的作用。

  教學難點:

  讀課文描寫大榕樹的重點詞句,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啟發學生進入情境,進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樹蔚為壯觀的美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南國風光,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錄音機、磁帶、課件製作

  說明:課前預習20分鐘(1、讀順課文、理解生字新詞;2、瞭解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匯入:

  1. 出示“天堂”,問:“天堂”原指什麼?現在一般用來比喻什麼?(指學生回答)

  2. 出示“鳥的”,構成課題——“鳥的天堂”,問:由這一課題,大家會想這該是一個怎樣的環境呢?(讓學生說說)

  3. 匯入(師述):現在,就讓我們隨著巴金爺爺的妙筆去廣東新會市天馬村天馬河,看看河中小鳥上有500年左右樹齡的大榕樹。(課件展示“大榕樹”的全貌)

  二、 初讀課文,瞭解作者前後兩次看到的“鳥的天堂”的異同。

  1. 快速瀏覽課文,知道作者前後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兩次)

  2. 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景象有什麼不同。

  課件出示具體要求(作業練習第4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作者曾()次坐船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是()經過;第二次是()經過。因為經過的()不同,看到的()也不同。第一次看到(),卻沒看到()。第二次去聽到了(),又看見了()。

  這使作者信服那支葉繁茂的()真是()。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試著獨立填空;(課堂作業第4題)

  ②指名反饋答案。

  ③教師引導小結,過渡到第一段的學習。

  師: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麼知道的?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來。

  三、 學習第一段,體會作家描寫時間的語句的美妙之處。

  1. 學生讀文;

  2. 彙報交流討論:

  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原句:

  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關,在樹梢。

  ① 齊讀。

  ② 說說從這句話中感受到這裡“傍晚”的理由。

  3. 比較句子的異同,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妙。

  課件出示被比較的句子:

  太陽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山頭、樹梢。

  ① 討論分析兩個句子的異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並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紅霞”不只是撒在“天邊”、“山頭”、“樹梢”三個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紅霞”就只撒在“天邊”、“山頭”、“樹梢”三個地方似的。

  ▲ 韻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讀起來有韻味。

  ② 感情朗讀第一句,讀出韻味。

  四、學習第二段:體會大榕樹大得壯觀的美。

  1. 聽錄音讀第二段,想: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2. 學生彙報說。

  可能出現的情況:

  ①這是一棵高大(龐大、巨大)的樹。

  ②這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樹。

  ③這是一棵高大繁茂的樹。

  師述:大家說得都沒錯,但那一個更準確呢?

  3. 學生再讀課文:要求可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文,並用自己喜歡的標記劃找課文描寫大榕樹的重點詞句。

  ① 學生回答交流所劃找的重點詞句:

  a.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下列句子:一簇簇的綠葉伸到水面來。樹葉綠得可愛。這是許多棵茂盛的榕樹,但是我看不出樹幹在什麼地方。

  b.我見過不少的大榕樹,但是像這樣大的榕樹卻是第一次看見。

  c.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樹,有著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這處看,這像一棵大樹斜躺在水面上一樣。

  d.這棵榕樹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e.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

  ② 引導理解體會以上句段:

  ▲ 說說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從哪幾方面寫大榕樹的?

  板書:遠——近

  樹幹、枝葉

  ▲ 遠看的大榕樹,給人什麼印象?(板書:高大、繁茂)為什麼?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許多棵?

  兩棵?

  一棵!

  ▲ 近看的大榕樹,又給人什麼印象?(指點板書:高大、繁茂)為什麼呢?

  A.交流討論:(大榕樹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來)

  b.讀榕樹“真面目”的句段。師:能把榕樹“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來嗎?(學生讀文後試畫)

  c.課件展示幾種情況,讓學生分析對照明白畫的正誤。

  師:的確,正因為大榕樹有著樹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許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因此它的枝幹不計其數。這樹實在是高大!

  d.還從哪個詞有見榕樹的高大?(斜躺)理解體會“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7自然段。

  B.交流討論:(大榕樹的“繁茂”)

  a.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標記劃找表現榕樹繁茂的詞語,並想想這些詞語的意義作用。

  b. 交流彙報:(提示按“讀句子、找詞語、說意義作用”的順序交流)

  c. 師:的確,這樣榕樹的綠葉多得不計其數,“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板書:樹葉多而綠)怪不得,作者聯想到了——

  d. 學生接讀“這棵榕樹好象在把它得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似乎每一片樹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抖”(板書:展示生命力、新生命在顫動)

  C、引發學生聯想,進一步體會大榕樹高大繁茂,蔚為壯觀的情景。

  a師:要是這棵高大而美麗的榕樹就在我們面前,相信大家也會被吸引,被傾倒,繼而讚歎不已!

  (課件展示“高大繁茂”的大榕樹)

  師:現在面對這棵大榕樹,你會想到什麼?會有什麼感嘆呢

  b、學生圖文結合,試說心中的感嘆。

  c、交流“感嘆”

  d. 師小結:多麼可愛的大榕樹啊!簡直是一個奇觀,難怪作者由衷的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喜愛的、讚美的)

  e.運用自己最投入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f.體會“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一句的意思進一步感受樹的高大。

  五、總結:

  1. 師: 這節課,我們跟隨老作家巴金爺爺在傍晚時分經過了“鳥的天堂”。大家有什麼收穫?此時的我們又有什麼疑問呢?

  試指學生說這節課的收穫和此時心中的疑問。

  2.師:是啊,“鳥的天堂”只是一棵讓人稱奇的大榕樹,卻沒有一隻鳥,這是怎麼回事呢?下節課,讓我們來解開這個謎。

  六、完成課堂作業練習第2、3 兩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認識大榕樹的美、南國的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教育。

  2.提高按順序觀察事物的能力,學習描寫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理解課文的中心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節段;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二、講讀第二段

  學生瀏覽第二段,理清觀察順序,分清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遠看大榕樹,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近看大榕樹(第5、第6自然段寫遠看,第7、第8自然段寫近看)。

  學生自由讀第5、第6自然段,思考:遠看大榕樹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大、茂盛)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師:遠看大榕樹這麼大,這麼茂盛,那麼近看又是什麼樣的呢?誰願意讀第7自然段?請你抓住重點詞語來說一說。

  指名讀第2句,區別兩個“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來;真是:的確,確實)學生讀句、體會作者情感。(自由讀、指名讀)

  師:枝幹的數目為什麼不可計數呢7請大家齊讀第3句。

  師:(出示投影片、一邊指示一邊與學生共同敘述)大家請看,只見它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又長成新的枝幹,因此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

  師:你們還能從最後一句中的哪個詞語看出榕樹很大?(臥)

  師:這個“臥”字展示了榕樹姿態的龐大。老師告訴大家,這是一株已經生長了500年的古樹,它村冠的遮蓋面積相當於200多個教室多麼大,真是一株罕見的、龐大而又奇特的榕樹啊!這段課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樹枝幹的奇麗多姿來介紹它的真面目。(板書:枝幹)作者接著觀賞的是榕樹的葉子。(板書:葉子)

  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這句寫什麼?

  學生自學第2、第3句,邊默讀邊劃出表現榕樹茂盛的詞語,並想想該怎麼理解。然後交流彙報學習體會。(教師教給彙報方法:先讀句子,再找詞語,最後談理解。)

  (從“那麼多”。“一簇”“堆”“不留一點縫隙”等詞語中體會樹葉多和密;從“翠綠”“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等詞語體會大榕樹充滿活力的樣子。)

  師:(出示投影片)這株榕樹枝繁葉茂,簡直是一種奇觀。它那鮮嫩翠綠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機勃勃,多麼可愛的榕樹呀!因此.作者在結尾處由衷地讚歎道:“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板書:喜愛)

  指導朗讀。(體會讀,指名讀,範讀,齊讀)

  師:作者這次去鳥的天堂是在黃昏,鳥兒都歸巢休息了,因此,他一隻鳥也沒有看到,只看到了這棵茂盛的榕樹。他從枝、幹、葉的顏色、形狀、位置等方面進行描寫,突出了樹大、幹多、枝美、葉茂的特點。這種描寫方法就叫作靜態描寫,這種靜態描寫展示了鳥的天堂的靜態美。那麼,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又看到什麼場面呢?請大家一邊看錄影,一邊聽朗讀。

  三、講讀第三段

  看錄影,聽朗讀。思考:作者看到什麼場面?(群鳥齊飛的熱鬧場面)哪兒寫出熱鬧場面?教師引讀(鳥的叫聲和影子作者是怎麼寫的——,形狀呢——,顏色呢——)。

  師:為了突出鳥多,作者不僅寫了鳥的叫聲、影子,還寫了形狀、顏色和它們的活動情況,寫得很具體。這些鳥在樹上有哪幾種活動呢?請用書上的詞概括。(板書:叫、飛、撲)

  師:這裡的鳥的確很多,據有關材料介紹,在這棵榕樹上大約生活著10多萬隻鳥,光鶴類就多達七八萬只。而在課文中。作者既沒有用一個“多”字,也沒有。

【《鳥的天堂》的公開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