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五年級語文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課(略讀課文)《絲綢之路》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自讀,自學,自寫課文內的生字詞,能獨立閱讀文章,會查閱課外資料,有動手整理資料的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與態度:透過引導閱讀,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闢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透過集體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採用探究式、交流互動、角色扮演學習方式,能用簡潔的話概括故事大意,從而培養他們的資訊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學生自己理通課文的故事情節,從故事理解絲綢之路意義。

  教學難點:如何從課文故事瞭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一、匯入:圖片展示,沉美樸實的圖片吸引學生對圖片主題的興趣。

  師:現在我們要去羅馬,可以搭飛機,坐輪船,但古代的人,又是怎樣到達遙遠的羅馬呢?(學生小聲討論)

  師:條條大路通羅馬,今天,我們就走一條特別的道路,感受東西文明是怎麼透過這條道路交流的。這條路便是――絲綢之路(板書)

  二、新授:

  生:齊讀課題:絲綢之路

  師:從課題中,大家對絲綢之路有什麼瞭解嗎?

  (學生自由發表,)

  讓學生略讀課文,劃出不懂的生字,可同桌間相互幫助學習。老師個別輔導。

  1、讀讀記記“矗立、凹陷、戎裝、迴圈、鴕鳥、匕首、貿易、芝麻、美侖美奐”並進行適當的解釋。

  2、在認識生字後,學生再細讀課文,熟悉課文。

  3、老師導讀第一段:“一座古樸典雅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提問:作者看到了什麼?作者聽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聽到了飄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師:絲綢之路是怎樣的景象,又有怎樣的悠悠駝鈴聲?現在我們也隨作者看一看絲綢之路的繁華,聽一聽絲綢之路的故事,好不好?

  4、師:大家讀讀第2到第12自然段,看看文章介紹了在絲綢之路上一個怎樣的故事?(課件展示問題: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

  (學生自由朗讀,小組討論,發表意見。)

  進入第一個場景

  師:走進“絲綢之路”,課文首先描寫了一個怎麼樣的場景?

  (學生讀課文)生:安息國人民熱情接待中國使者。

  師:文中的哪些字詞和句子表現了熱情?

  (學生交流,提問回答。學生分角色讀出相的字詞,分小組讀相關的句子)

  師:由第一個場景,有哪位同學能說說絲綢之路的第一層意義?

  (學生討論分析,老師板書)

  進入第二個場景

  師:絲綢之路僅僅是一條友誼之路嗎?兩國人民見面後就立刻分手嗎?

  (學生反應很強烈,立即提出從課文看出的故事發展情節,小組討論,讀課文)

  引導學生畫出贈送的禮物,提問若送其他禮物好不好?為什麼?贈送的禮物有什麼象片意義?

  (讀出禮物及表演的相關句子)

  師:由第二個場景,有哪位同學能說說絲綢之路的第二層意義?

  (學生討論分析,老師板書)

  5、直接引句: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絡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全班齊讀句子)“聯絡”的意義?“偉大”的表現?

  讓學生齊讀課文13自然段,提問:絲綢之路對我們有什麼重大的意義?聯想到沒有這條路,會對我們造成怎樣的影響?(答案多樣,擴充套件學生思維)(板書意義)

  6、播放影片,穿插張騫的事入,介紹絲綢之路的歷史,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層面。

  三、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跟著作者重走絲綢之路,重見了我們國家與安息國國民歡聚交流的一幕。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橋樑,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透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在以後, 們要繼續深入瞭解絲綢之路的價值及其意義。

  四、作業:

  讀讀課後的資料袋,回去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五、板書設計:

  絲綢之路

  東西方友好交流(友誼之路)

  東西方互贈禮物(經濟之路)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絲綢之路》相關連結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

  絲綢之路與中西交通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遭匈奴扣留,至公元前126年方歸。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再派張騫西去聯絡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同時分派副使赴大宛(今費爾幹納盆地)和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間)、大月氏(阿姆河中上游)、大夏(巴克特里亞)、安息(帕提亞)、身毒(天竺)各國。司馬遷《史記大宛傳》稱他的兩次出使為“鑿空”,其意是他第一次走通了前人未曾開通的道路。從公元前2世紀開始,在我國西漢時期,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絲綢之路已有南北兩道。公元3世紀以前,天山以南兩道,以南道較為繁榮。公元3世紀至5世紀,兩晉南北朝時期,以天山以北的通道最為昌盛。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代還有一條通往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與中西貿易中國除出口大量絲綢之外,還輸出鐵器、鎳、貴重金屬、銅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亞、西亞直到羅馬。中國從中亞以西輸入毛織品、玻璃、寶石、瑪瑙、香料和化妝品,特別重要的是從大宛輸入汗血馬、天馬;中亞各國的葡萄、苜蓿、蠶豆、石榴、番紅花、芝麻、胡蘿蔔和黃瓜等植物,都傳到中國。從西域和伊朗傳入中國的,還有箜篌、琵琶、篳篥等樂器及繪畫、雕刻、圖案設計等技藝。安息和羅馬的毛織品、玻璃也源源東來。

  絲綢之路與中外友好絲綢之路開通之後,中國與中亞、西亞和南歐各地各民族友好往來綿亙不絕,日益密切。

  出使西域的張騫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尋找並聯絡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合力進擊匈奴。張騫一行從長安起程,經隴西向西行進。他們來到河西走廊一帶後,被佔據此地的匈奴騎兵發現。張騫和隨從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單于知道了張騫西行的目的之後,把他們分散開去放羊牧馬,並由匈奴人嚴加管制。還給張騫娶了匈奴女子為妻,一是監視他,二是誘使他投降。但是,張騫堅貞不屈。

  整整過了十一個春秋,張騫才乘機和他的貼身隨從甘父一起逃走,離開匈奴地盤,繼續向西行進。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越過沙漠、戈壁,翻過冰凍雪封的蔥嶺(今帕米爾高原),來到了大宛國(今費爾干納)。國王熱情地接見了張騫,並幫助他先後到了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樂業,不願再東進和匈奴作戰。張騫未能完成與大月氏結盟夾擊匈奴的使命,卻獲得了大量有關西域各國的人文地理知識。

  張騫在東歸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獲,後又設計逃出。於13年後回到長安。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內地的人們瞭解到西域的實況,激發了漢武帝“拓邊”的雄心,發動了一系列抗擊匈奴的戰爭。

  公元前119年,漢王朝為了進一步聯絡烏孫,斷“匈奴右臂”,便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這次,張騫帶了三百多人,順利地到達了烏孫。並派副使訪問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國家。但由於烏孫內亂,

【五年級語文絲綢之路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