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反思家校教育交流的負面行為

反思家校教育交流的負面行為

反思家校教育交流的負面行為

  家校教育交流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這其中包括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仔細思考家校教育交流中的某些行為,其結果與上述目的相去甚遠。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要使教育真正做到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創新能力,對於那些具有負面影響的教育行為,要有充分的認識並徹底摒棄。

  1、以考試講評為重點內容的家長會。

  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是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的有效手段之一,這對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從理論上講,這是一種有效的教育行為。但在實踐中,家長會往往是以學校和家長相互配合來提高成績為目的,家長會的本質就發生了異化。目前,大多數家長會以考試講評為重點,對學生心理的負面影響較大,仔細分析,弊端有三:

  首先,這樣的家長會給學生心理造成極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主要來自於家長對學生考試結果的過分關注,從而使他們不能正視期望值與客觀現實之間的差距,並把這種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全部推給學生,進而不能正確評價甚至否認學生在學習中所做的努力。學生還沒有從考試所帶來的痛苦中走出來,又面臨家長批評帶來的苦惱,心理上承受不了。

  其次,它使學生形成對考試的牴觸情緒。這種牴觸情緒主要表現在,要麼考前焦慮不安,要麼對考試滿不在乎。考試只具有診斷性和評價性等“手段性”而非“目的性”的作用。他們從根本上忽視了平日的學習,在認識上把考試結果與學習過程剝離出來,錯誤地注重考試結果所帶來的周圍環境的反應。因此,為了避免引起對自己不利的`反應,他們不樂於參加考試。

  第三,它使考試挫折的影響擴大到家長,反而增加了學生擺脫挫折的難度。學生考試受挫折後本能的出現後悔和自責。這時學生需要的是關心、信任和幫助。家長會上的考試講評給受挫學生的家長同樣帶來挫折感,家長的這種感受也會直接的給學生帶來刺激,從而使學生更加後悔、自責,加深其痛苦,增加了他們正確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突破自我的難度,使得他們更難樹立信心。鑑於此,我們認為學校的家長會應力求辦成家長學校。透過會議向家長介紹一些學習心理、學習方法、與學生年齡相適應的心理變化規律的知識以及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從關心考分轉移到全面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家庭教育再現“育人而教”而不是“育分而教”的局面。

  2、以會診學生“缺點、問題”為主的老師與家長的秘密聯絡。

  老師與家長加強聯絡,經常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情況,有助於教育學生。這種聯絡形式可以是教師家訪,也可以是家長訪校。但聯絡應讓學生知曉,最好是讓其准許的情況下進行。違背學生意願,尤其是學生表現出缺點錯誤後,請家長來校或找老師告狀,往往事與願違,且危害極大。

  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的表現並不是完全一致的。家庭裡表現出一些缺點和不足,他們可能在學校儘量不表現出來,甚至在學校力求掩飾。學校裡表現的缺點,他們在家裡也很少表現。這實際上是人格兩面性的一種體現。家長違背學生意願,把在家庭生活中的缺點告訴老師,學生知道後覺得其隱私受到侵犯,沒有得到尊重,受到傷害。學生在學校出現錯誤後,教師違背學生意願,動輒請家長到校,會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

  因為家長對被傳到學校和對學生錯誤的理解方式,以及由此引出的教育方式,都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不快。如果此事發生較多,學生會在心理上覺得家庭和學校都不是安全的地方。他們對家長和教師感情上疏遠開來,對雙方的教育產生一種排斥心理。其實,現實中的每一個人都不可能做到在每一種場合都表現出完全一致、完全正確的行為。人們在一定場合再現某些缺點和不足,實際上是一種心理調整的需要,也是人們作為生活的主體,認為周圍環境能夠接受其某些缺點錯誤時,才表現出的一種行為,一般它的程度都比較輕,周圍環境中的人對此應予以寬容接受。

  如果不能,也只能在周圍環境這一特定範圍內予以指出或提出建議,這是人們在一起和諧相處的一種本能需求。至於學生犯了嚴重錯誤,學校和家庭當然不能聽之任之,應嚴加教育並密切配合。但從事學校教育的教師和承擔家庭教育的家長在學生心目中的角色是有顯著差異的,因而要配合,但有不同分工。學生對教師和家長在教育的情感、方式、角度等方面要求是不同的。學生很難接受這兩種角色就同一問題,在同一場合甚至用同一方式對他們的教育,因為他們心理上對這兩種角色難以認同,學生面對這種教育就會表現出封閉性。因而,對於學生的教育,家長、教師首先應明確自己的角色作用,雙方聯絡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要達此目的,首先應扮演一個合適的教育者角色,聯絡的方式和教育的方式都應與此諧調一致。

【反思家校教育交流的負面行為】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