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類師範生師德培養對策論文

生物類師範生師德培養對策論文

生物類師範生師德培養對策論文

  摘要:教師職業道德是高校師範生德育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養成教育則是規範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舉措,師範生的師德品質和職業修養直接影響中小學生的培養質量。本文分別從教育觀念、職業意識、教育形式、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當前生物類師範生師德培養與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有效對策。

  關鍵詞:生物類師範生;師德問題;對策

  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行為準則和道德品質的總和,是教師職業中的特殊體現,同時也是指導教師處理各種利益關係的行為準則[1]。養成教育本質是塑造人格的教育,是對師範生良好的集體觀念、行為習慣、道德修養、學習能力的養成習慣的培養[2]。生物類師範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普及生物知識,推廣生物教學方法為主要目的[3]。新課程標準要求生物類師範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禮儀修養,才能勝任培養優良素質的中小學生物教師的工作崗位。但由於受當今社會發展、物質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生物類師範生的師德養成中存在諸多問題,如何提高師德教育和養成教育已成為師範院校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高校生物類師範生師德培養與養成教育現狀

  調查研究表明:當前新課標教育背景下,多數師範生思想政治狀況較為良好,心態較為積極健康,但部分學生思想觀念落後,儘管多數學生基本能夠清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規格要求及就業方向,但有相當部分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仍存在一定偏差,普通認為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生物實踐技能最重要,而勿略良好行為、高尚道德和職業習慣的養成。從學校方面講,部分師範院校在師範生的養成教育和師德培養工作中,仍處在簡單的教育層面,仍以傳授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為主,卻忽略了學生的職業道德、人格素養教育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導致一些高校在具體教育環節實施過程中存在誤區,進而影響師範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和養成教育的深入[4]。

  二生物類師範生師德培養和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生物類師範生教育觀念落後,職業道德意識薄弱

  目前多數師範類高校對生物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過於強調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教學技能的培養,不能充分認識師德素質在教師個體素質中的重要地位,更意識不到師德培養是教師職業生涯過程中的自我修養和提升。在調查中發現:普遍生物類師範生認為,生物類學科在中學不受重視,一直被稱為“小學科”和“豆芽科”,雖然自然科學領域不斷呼籲二十一世紀生命科學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且我國高考制度一直不斷進行革新,但生物學科仍改變不了非基礎學科的命運。生物類的師範生缺乏教育工作熱情,缺乏正確的教學態度和對學生的負責心態。在當前經濟、社會及就業壓力下,再加上生物學科在中學課程中的地位,良好的師德觀念在當代師範生身上已發生淡化,這樣的師德意識對未來的中小學素質教育非常不利。

  (二)師德教育和養成教育形式簡單,教師職業體驗不足

  週中梁老師在關於“師範生素質教育觀念再調查”報告中指出:課堂獲得的素質教育觀念、概念是零散的,遠遠不能滿足師範生作為未來人民教師的專業要求。學校管理層面上,多數學校對待師範生的教育僅在課程設定上有別於非師範生,其它方面則一視同仁,缺乏政策引導,這無疑不能凸顯“師範”的專業教育特色。教育實踐是師範教育的重要教學環節,目前,儘管普遍生物類師範專業均開設有實踐教學課程或實踐教學模組,時間設定在某個學期中的1-2周,或大四的一個學期,且大多采用集中實習方式。但在師範生實施實踐教育的過程中,大多高校仍重視學生專業知識強化訓練、生物實驗技能和中學生物教學技能的培養,缺乏師範生師德修養的體現。

  (三)師德養成教育評價機制

  缺乏,標準不統一師範生的師德水平高低,看不見,摸不著,更說不清,其本身具有可控性差的特點,無法形成一種評價機制。儘管現階段生物類師範生的師德養成教育形式不同,但實效性不強,多數專業過多強調師德理想、原則及內容,而對師德培養及養成教育的規則要求太少;再者,在師德建設過程中,側重一些簡單標準、規範要求師範生,忽略了師範生的個體差異。

  三實施對策

  (一)教師率先垂範,強化學生職業素養意識

  俗話說: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其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首先,作為生物學師範專業教師群體,不僅要具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更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樣才能為學生做好表率,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和道德意識。其次,教師對於師範生的師德素質培養,不能是純粹的說教,而是在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把學生的師德培養、行為習慣、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第三,學校或學院可不斷組織校內外教學名師或道德楷模給學生作專題報告,他們的職業經歷或優秀事蹟可積極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建立教師職業道德意識和養成教育,增強社會使命感和教師責任感。

  (二)師德教育貫穿生物類專業整個教育過程,創造師德體驗條件

  生物類師範專業的課程體系、課程結構及教育方法與途徑,直接影響師範生的培養質量。首先,從新生入學開始直至師範生畢業,全程分階段分層次分重點對師範生進行師德教育,其次,教師要在各門課程中不斷滲透師德教育,強化責任認知。師德品質的'形成不是僅靠師德教育單一課程來完成的,也不是靠課堂教學的單一環節來完成。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強化學生生物專業技能培養培訓的同時,也要加強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集體主義意識、團結協作能力、認真負責精神等綜合的師德修養。最後,建立多種師德培養和養成教育的實踐平臺,創造師德體驗條件。透過實踐教學,師範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在課堂教中得到具體的檢驗,從而在實踐中能夠逐步培養職業情感和職業責任,而形成專業信念,為後續的教師職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調整教育課程結構與形式,不斷開展德育教學活動

  首先,生物專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機的穿插滲透師德理想、師德規範方面的內容,甚至可有效組織學生講課比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師德意識。其次,開設專門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課程,舉辦各種關於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的講座。第三,組織師範生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課外講座、學術報告會、辯論會、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課外活動,鼓勵參加社會實踐、創新實踐、教師科研等各類實踐活動,注重師範生的認識內化、行動外化等方面的師德教育。最後,可組織多種競賽活動,如生物師範生說課比賽、生物師範生教學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大賽等活動,引入正當的競爭機制,使他們相互學習相互進步。

  (四)構建“導師制”教師隊伍

  為人師者具有道德楷模作用。作為師範院校的教育者就應當首先承擔起育人的責任,在與學生相處中時時彰顯師德魅力,構建“導師制”教師隊伍新體系,這是該問題的有效的解決途徑。一方面實施大學教師和中學生物教師相結合的“雙導師”制。在師範生的教學技能實踐訓練過程中,雙方教師經過交流溝通,互相委派,“雙導師”制可更好的指導學生實踐,同時也利於師範生養成教育的深入。另一方面,實施師範生的大學教育“導師制”。生物師範生從大一開始,就指定導師,導師是從專業知識雄厚、實踐技能紮實、教學經驗豐富、師德修養良好的大學教師中選拔產生。大學“導師制”大大增加了專業課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機會,更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更有利於師範生綜合素養的提高。

  (五)建立有效的師德養成評價機制

  師範生的師德評價具有診斷和導向功能,是完善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手段。對生物類師範生的師德養成要樹立多元化的的評價機制。首先,生物專業課教師制定出體現師範生的師德素養評價的內容及評定標準,在各類教學過程中進行實施評定。其次,要結合生物類師範生成長特點和專業特點,制定易於觀測、易於評定和遞進包含關係的三級評價內容。師範生的師德評價評價體系實施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評價內容進行實施,評價過程由導師負責完成,學期初應給學生解讀測評量表,學期中收集德行資訊和記錄情況,期末實施集中性品德評價。評價組由學生個人、學生同伴、導師或教師、輔導員組成,實行加權總分制。

  四結語

  綜上所述,師範生的師德養成是教師職業師德師風和職業素養的展示,只有師範生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無愧於教師職業。生物類師範生作為未來中小學的準教師,其職業素養直接影響未來一代的教育質量,而師範生的師德培養和養成教育並不是一項短期的教育工程,因此作為高等師範院校的教育者,承擔師範生師德素養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賀春湘.當前師範生師德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2]饒苗苗.高校師範生養成教育的基本內涵與可行性途徑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5):109.

  [3]吳榕.淺談生物類師範生的培養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7,(4):48-49.

  [4]王衛東,石慧.生物科學專業師範生職業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J].湖北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3):89-93.

  [5]房佳.生物學準教師師德意識的調查與教育對策研究[J].中學生物學,2009,25(11):17-19.

【生物類師範生師德培養對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