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通用11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當代作家葉永烈於1981年創作的一篇議論文。此文主要是用多個事例論證並告誡了人們只有不斷的探索與發現,才能獲得真理,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通用11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機械,玫瑰,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等詞語。

  2、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初步瞭解論文結構、寫法。

  課件:ppt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言:

  幾天前,我在車上聽到兩個中學生的一番爭論,覺得很有意思。內容是關於歷史上兩個名人,其中一個說:劉邦雖然是地痞、流氓、市井之徒,但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他可以稱得上是英雄。另一個說:項羽才是真正的英雄,他驍勇善戰,信守承諾,雖然兵敗自刎,但卻不失為一位頂天立地的真英雄。第一個學生說:“以成敗論英雄,這是天經地義的真理。”第二個學生說:“莫以成敗論英雄,這才是不容爭辯的真理。”聽了兩人的一番高談闊論,讓我不覺深思?到底什麼是真理?同學們你認為什麼是真理?

  生:真正的道理

  生:永恆不變的事情

  師:例如呢?

  生:太陽轉 太陽東昇西落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師:有道理。那麼“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生:有了疑問,解決了疑問才會產生真理。

  師:有人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就是一個真理,你信嗎?

  生:信。

  師:真理不是誕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嗎?你們一個問號都沒有,真理怎麼這麼快就誕了呢?要敢於懷疑別人的觀點,多提出自己的疑問。

  生:①真理一定要誕生於100個問號之後嗎?

  生:②一定是100個問號嗎?50個問號就不能誕生真理嗎?

  師:問得真好,你們這麼想,這麼問就邁出了發現真理的第一步!開啟課文,作者在提出這個觀點後是怎麼解釋這個觀點的含義的?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師:讀第二自然段

  生:讀

  師:司空見慣什麼意思?生活中什麼現象司空見慣?

  師:這裡的“?”和“!”分別表示什麼?

  生:“?”對司空見慣的現象產生了疑問;“!”表示經過不斷的探索,終於發現了真理。“?”表示一個按一個的問題;“!”表示最終找到了了真理。

  師:把“?”提直成“!”找到了真理,這句話就是什麼意思。

  生:“真理誕生於100個問號之後”的意思?

  師:但是在表達上有什麼不同?

  生:新鮮、直觀、簡單

  師:再來說一說吳雨霏同學的問題。一定得100個問號嗎?99個,101個不行嗎?

  生:“一百個”不是100個,而是指許多許許多的問題,真理的發現過程是很長的。

  師:“一百個”不是實指,而是指真理的發現要經歷長期而艱辛的發問、探索的過程,比如“這件事交給我,你放100個心吧”是不是一定要正好放一百個心?

  生:不,是絕對放心的意思。

  師:讓我們再來讀這一觀點

  三、學習3、4、5、自然段

  師:默讀3、4、5自然段概括一下作者用哪些事例證明這個觀點

  生:說深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睛的轉動

  師:這三個事例有什麼相同之處呢?(快速讀文,發現相同點)

  生: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的第一個相同點。

  師:怎麼開始的?

  生:①從生活中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說深水漩渦

  ②不小心液體濺到紫羅蘭上,發現花瓣顏色變紅

  ③睡覺時眼珠轉動

  生:生活中的有心人第二個相同點

  師:從哪些體現他們是有心人呢?謝皮羅敏銳地注意到波義耳敏感地意識到醫生感到奇怪,連忙叫醒兒子

  生:這三個事例中的討論都是經過不斷探索才得到的。

  具體說說:

  ①抓住問號不放,反覆研究實驗。

  ②反覆實驗

  ③反覆觀察實驗

  生:最後得出結論:發現問題→反覆實驗→得到結論,寫法一樣。

  師:既然三個事例基本相同,為什麼要寫三個,寫一個或二個不行嗎?

  生:不行,一個是偶然,兩個也不足以說明問題。

  師:那何不用4、5、6個例子豈不更有說服力?

  生:那樣又太過羅嗦,閱讀者也會在讀的過程中失去興趣和耐心。

  師:有道理,那麼讓我們讀一讀作者對三個事例的總結。

  四、學習6自然段

  生:讀

  師:“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是什麼樣的人?

  生:堅持不懈,追根求源,鍥而不捨的人。

  師:文中哪些是“發現”?哪些是“發明”?

  生:說深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是發現;石蕊試紙是發明。

  師:發現與發明有什麼不同?

  生:發現的東西本來就有,發明的東西本來沒有的。

  生:發明創造了新東西。

  師:對啊!發明是一種創造,而做出重大科學貢獻的創造才稱得上“成就”。發現→發明→創造→成就這四個詞語表明了科學貢獻的層次和大小。

  師:經過事例論證,最後得出一個什麼結論?讀下一自然段。

  五、學習7、8自然段

  學生讀課文

  師:這一段告訴你,“發現真理”難不難?

  生:不難!

  師:何以見得?

  生:科學並不神秘,真理並不遙遠。

  生:只要……就……並不難

  師:只要我們敢於提問,細心留意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我們也就具備了科學家的基本素質,也許我們六年一班會誕生幾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呢!那麼你在生活中發現過什麼現象,讓你產生疑問?

  生:開啟汽水瓶蓋,汽水冒泡。

  生:為什麼運動員都是逆時針跑賽?

  生:為什麼清潔工人的服裝晚上會發光?

  師:看來同學們真的個個喜歡思考,問出了這麼多的疑問,只要我們有疑問,就向真理靠近了。是不是隻有疑問就行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後一個自然段。

  師:這一段寫了什麼?

  生:探尋真理只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善於獨立思考,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師:請問你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生:不是。我雖然問了問題,但通常情況下沒有去追根問底。

  生:我也不是。我常常喜歡問別人而不喜歡獨立思考。

  師:是啊!很多人都敢於問卻止步于思,這讓我們感受到發現真理的真的不容易。更多的人沒有持之以恆,刨根問底的毅力,那麼文章結尾作者的觀點似乎很矛盾,一會兒說不難,一會兒又說不易,他想告訴我們什麼?

  生:不難,讓我們鼓起信心;不易,讓我們做好準備。

  師:是的,這種辯證對待問題也是真理,讓我們再次重申作者的觀點——

  生(齊):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六、總結全文

  師:放下書,我們回顧一下全文,文章作者先提出一個觀點——

  生:真理誕生於100個?之後

  師:再用三個事例——

  生:說深水的漩渦,紫羅蘭花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

  師:證明了觀點,同時也告訴我們科學發現屬於那些——

  生:有準備的人,善於獨立思考的人,具有鍥而不捨精神的人。

  師:觀點+事例+結論=議論文,這是構成議論文的基本要素。

  總結:中國古語云:學則需疑,疑則進也。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有疑問,只有不斷質疑,解疑,學習才會有進步。留心觀察生活,見微知著+不斷髮問+追根求源+獨立思考+鍥而不捨,才能把“?”變成“!”。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2

  一、匯入

  1、小實驗

  課前老師先給大家帶來一個實驗,不過老師有個要求:你們必須用敏銳的眼睛觀看,用睿智的心靈去傾聽,用聰慧的腦子去思考。行嗎?那好,請看老師在這水槽裡裝了些水,這兒,還有兩個小瓶,裡面一個是洗衣粉浸液,一個是食用酸醋。大家觀察一下,這三種液體,有顏色嗎?(沒有)老師可有辦法,讓它們變出顏色呢,我先倒入洗衣粉浸液(使水槽水變紅),這還不夠,更神奇的還在後頭,我再倒入食醋,用棒攪勻(使水槽水恢復無色。)

  老師:從你們“哇”的一聲中,老師知道你們心中有太多的疑問。(師板書:“?”那誰來?(指名提出問題)

  老師:你們真是好問,好思考的好孩子,只要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就一定能找到真理。(板書:真理)正如一句名言說得好:“真理誕學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老師來寫一寫,提示“誕”字的寫法)

  老師:一百個問號,老師就要寫一百個嗎?這一百個代表什麼?

  學生:不要寫那麼多,這一百個代表的是很多,許許多

  老師:對,許許多多,數也數不清

  2、今天我們就與作者葉永烈一同走進課文《真理誕學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許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解決你們心中的疑問。

  (提示讀課題,沒有拖腔拖調的感覺,要緊湊,乾淨利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家默讀課文,想想本文有寫事嗎?如果有的話,寫了誰的什麼事?

  老師巡視,在1—2分鐘時,相機表揚,提示學生在文字上做批註。快到時間後,老師:同學們咱們到了高年級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呀!

  (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下,紛紛做批註,和快速閱讀。)

  學完後,老師:大家做得非常好,默讀不僅有一定的速度,還能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呀!這種邊讀邊在文中作上批註,,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同學們書讀得怎麼樣呢?老師先檢查一下你們的學生字情況。

  2、檢查學生字:洗澡、機械、玫瑰、逆時針、領域、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追根求源、

  ⑴誰來給大家讀一讀,一個詞讀兩遍。邊讀邊正音,然後齊讀

  老師:瑰,在這個詞中讀輕聲,單獨讀第一聲

  學生在老師帶讀後,齊讀詞語

  ⑵瞭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的意思

  老師:什麼是“無獨有偶”“見微知著”呢?

  學生:“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還能找到還能成對的。

  老師:獨就是?

  學生:一個

  老師:偶就是?

  學生:兩個。

  老師:雖然單個很罕見,但偏偏有成對的,那你能不能用這個詞說一句話?

  學生1: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可是英國化學家波義耳也發現紫羅蘭會變色,這真是無獨有偶。

  學生2:雖然這是寶玉,可是這也是無獨有偶的。

  學生3:他是光澤人,我也是光澤人,這真是無獨有偶。

  老師:你們觀察一下“無獨有偶”這個詞很有特點,“獨”跟哪個相對?

  學生:偶

  老師:“無”跟哪個相對?

  學生:有

  老師:很有特點嘛,你們學生活中還有類似的詞語嗎?

  學生1:天高地厚、大驚小怪、前因後果

  學生2:七上八下、先苦後甜

  老師:看來你們平時有豐富的積累,我們說厚積才能薄發呀!那麼另外一個詞什麼是“見微知著”?

  學生:遇到事情的苗頭,就能預知事情的發展趨勢。

  老師:科學家探求真理就必須要有這種見微知著的能力。

  ⑶重點指導書寫:“逆”“械”

  老師:在這些詞中還有兩個字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個是機械的“械”字,

  這個字的右邊是一個戒

  請同學們拿出手指,跟老師一起寫。

  老師:還有一個“逆”字,它是半包圍結構,請跟老師寫。你們記牢了嗎?

  學生:記牢了。

  3、讀後,我們顯然知道,這篇課文也有寫事。不過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篇課文中的寫事,與我們以前寫事的文章一樣嗎?它有沒有學生動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學生:沒有)有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對,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文章不是記敘文而是一篇——(議論文)作者,為什麼要寫這個事例,就是為了證明一個觀點,讀(課題)。為了證明這個重要觀點,課文寫了哪些事例?那我們按順序來說說都寫了誰的什麼事呢?

  4、指名反饋,教師相機板書(水的漩渦紫羅蘭變色 眼珠轉動)

  學生1: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旋轉方向與地球自轉有關。

  學生2:英國化學家波義耳發現紫羅蘭遇鹽酸會變紅色,最後發明了石蕊試紙。

  學生3:奧地利醫學生由兒子睡覺眼珠轉動,發現睡覺眼珠轉動與做夢有關。

  前面幾位同學用精煉和準確的語言概括出了文中的三件事例。雖然三件事發現的現象不同,得出的結論不同,但這三件事都說明了一個觀點。(學生:真理誕學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老師:他們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板書:橫線和歎號)

  5、這裡的“?”號和“!”號,它們代表的是什麼?“拉直”又指的是什麼樣的一個過程呢?此時在你的心中也產學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那麼我們就來透過學習第一個事例來解決你心中的疑問,把它拉直變為歎號。

  三、精讀事例,感受精神

  1、(看大螢幕)根據表格,我們看看謝皮羅教授,從普通小事中,看出了什麼問題,他又是如何探索,最後找到了什麼真理?下面同學們自由地,輕聲地讀讀第三自然段,你能從中發現答案的。

  人物

  看出的問題

  探索過程

  找到的真理

  謝皮羅教授

  很多同學能邊讀邊動腦,這是很好的讀書習慣。

  2、反饋:

  ⑴謝皮羅教授從洗澡這件小事中看出了什麼問題?

  學生1:“每次……總是……”

  老師:誰還能讀讀?

  學生2:讀“每次……總是……”

  老師:誰還想來讀讀?

  學生3:“每次……總是……”

  老師:你們聽出了沒有,她哪兩個詞讀了重音?全班齊讀,

  學生:每次、總是

  老師:那我作一起來讀讀。你們體會到了什麼?

  學生1:謝皮羅教授他實驗了很多次。

  學生2:謝皮羅教授他對身邊的事觀察的很細緻。

  老師:你從哪個詞中知道他觀察的細緻,是因為他有一雙什麼樣的眼睛?

  學生:敏銳

  每次放掉洗澡水時他都要觀察,很會留心學生活。是呀,引讀:“當滴水成冰的冬天,謝皮羅教授,靜靜觀察,他發現——;當烈日炎炎的夏天,他靜靜地觀察,他發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靜靜地觀察,他發現——”

  老師:每一次都觀察,每次觀察到的情形都是一樣的。謝皮羅教授從普通現象中看出出問題,(隨機板書:看出問題)並且能夠預知現象產學生的原因……這就是具有見微知著的能力。為什麼每次觀察的情形都是一樣的呢?在謝皮羅教授心中也產學生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⑵接下來他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號呢?他又是怎樣做的呢?

  學生: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⑶師幻燈出示這句話,要求:現在你們發揮一下想象,這個謝皮羅是怎樣進行反覆的實驗和研究的,誰說?

  學生1:他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實驗和研究,可能是在早上,也可能是在晚上,甚至還可能是在半夜。

  學生2:他可能在炎熱的夏天做實驗,還可能在寒冷的冬天做實驗。

  學生3:他應該是在各地進行不同的實驗,他到過地球的南半球,到過北半球還到過赤道

  老師:你怎麼知道的,難道你和謝皮羅一起出去嗎?

  學生:書中說,他認為——

  老師:他很會聯絡書本上的內容,很會讀書,他從書本上知道,他可能去過北半球,可能去過南半球,還可能去過赤道。

  老師:同學們,剛才所說的看出你們有豐富的想象力,也看到謝皮羅確實千辛萬苦地進行了反覆實驗和研究。

  老師:請你來把這句話來讀一遍。(指名讀句子)同學們聽出了沒有,剛才他在讀這一句話時,強調了哪一個詞語?

  學生:反覆

  全班來齊讀一遍。

  老師:謝皮羅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假設不同情況,進行反覆實驗和研究,其實我們聯絡上下文,知道這句話就是解釋了第二段中哪個詞的意思

  學生:追根求源(師隨機板書)

  ⑷是啊,反覆的實驗和研究之後他終於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隨機板書:找到了真理)

  1962年,他發表論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誰來讀讀?

  指名讀課文

  老師:他日夜奔波,堅持不懈地進行反覆實驗和研究,他終於找到了漩渦與地球與自轉有關的完全正確的結論。這就驗證了——引讀“真理誕學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⑸透過剛才的學習,你現在明白了第二自然段中的問號和歎號的意思了嗎?

  學生1:“?”指發現問題,是不斷的追問;

  學生2:“!”是透過探索,解決了疑問,發現了真理;

  老師:這件事中的,問號和歎號又指的是什麼呢?

  學生3:這裡“?”是指謝皮羅教授發現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這是為什麼?

  學生4:這裡“!”是指謝皮羅教授發現水的漩渦旋轉方向與地球自轉有關。老師:你看,這樣一個比喻就把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這件小事中,看出問題,透過探索,找到了真理的過程寫得形象,學生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謝皮羅把問號變成歎號的過程是艱辛的,你們從他身上感受到了什麼精神呢?誰來說說。(隨機板書:鍥而不捨)

  學生1:我感受到他的鍥而不捨的精神。

  學生2: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學生3:堅持不懈的精神。

  學生4:追根求源的精神。

  老師:是呀,謝皮羅對學生活留心觀察,見微知著,鍥而不捨,追根求源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們。

  三、拓展延伸:

  不僅謝皮羅教授的發現是如此,其實,我們自己在學生活中,也有過類似的發現和探索。你們能說說你們的發現故事嗎?

  要求:

  1、要按“發現現象”——“如何探索”——“……”的順序把話說清楚。

  2、聲音宏亮,表達流暢。

  3、要適當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先同桌互相說一說

  指名全班交流

  學生1:我家養了頭大白鵝,媽媽叫我去趕鵝。我發現它從水裡出來,羽毛居然沒有溼,我很是納悶。回家時我就問媽媽為什麼,媽媽讓我從《十萬個為什麼》找一找。後來,我從中知道原來鵝遇到水,它的羽毛會分泌出一油脂,水就透不進去,順著羽毛就流下來了。

  老師:你說得很清楚,並能把遇到困難時自己真實的情感說出來。

  學生2:有一次媽媽叫我去買雞蛋,回來時我發現雞蛋上有些髒的東西,於是我就拿水去洗。媽媽說不能洗,這樣洗容易壞掉。我心裡感到很疑惑,為什麼會壞掉。媽媽說你想知道,就自己去探索。我就去翻閱了《十萬個為什麼》,上面說到雞蛋上有一層保護膜,一旦洗掉,細菌就很容易蛋殼內,所以雞蛋容易壞掉。從中我感受到真理並不遙遠,而在於我們要去探索真理。

  老師:我想將來你也會像謝皮羅教授一樣,成為一名科學家的。

  學生3:有一天,媽媽趕集回來,買了許多水果。我開始準備吃蘋果,後來又改變主意吃起芒果來,而蘋果隨手一放,也不知放哪了。過了好才一段時間,媽媽想到那次還買了土豆,忘了吃呢,我們想肯定會發芽的。於是我們就找出土豆來,可是沒想到的是土豆好好的,當我們納悶時,發現我上次落的蘋果原來躺在這兒。我想土豆不發芽會和蘋果有關係嗎?於是我就上網搜尋,原來蘋果會釋放一種乙烯,會抑制土豆的發芽。

  老師:從你的眼神中,老師感受到探索的快樂。

  四、總結:

  你們都是愛探索的孩子,能夠見微知著,追根求源,發現了別人沒發現的秘密。40分鐘時間很快就過去了,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受到謝皮羅教授見微知著能力,欽佩他追根求源,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工作態度,更學到作者用一個個具體地(師指板書“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讓事實說話。

  事實勝於雄辯,列舉事例是最好用,最常用,最管用的方法。大家一定要學習它,運用它。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的:

  1、正確地朗讀課文;

  2、能聯絡上下文體會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能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後”;

  3、理解關於科學發現的三個故事在寫法上的相同點,以及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一個觀點的寫法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用事例說明觀點的寫法,初識議論文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所列舉事例之間的聯絡

  教學過程:

  一、以“三”引入,激發興趣:

  1、在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你知道哪些與“三”有關的故事?哪些與“三”有關的成語或名言?

  2、讀課題,指導“誕”的寫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你能從課文中發現多少個“三”?

  2、彙報交流:

  ⑴、三個故事三個人物:分別簡單說說是哪三個人三個故事?

  ⑵、三個地方三個方向:順時針、逆時針、沒漩渦

  ⑶、三百多年:說明了什麼?

  三、細讀課文,對比發現:

  三個例子,三件事,三個人!大家仔細讀文,老師這裡有一張表,你們能對照著書填一填嗎?(表見後)

  1、學生自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表格;作者為什麼選擇這三個事例?這三個事例有什麼相同之處?

  2、課文中哪一段話可以概括你們剛才的分析?

  3、文中有一個詞語可以概括這一段的內容,是哪一個詞?

  4、分別說說每件事例中的`“微”和“著”分別指什麼?

  5、這一段中有一個“?”和一個“!”,它們分別指什麼?

  6、從“?”到“!”的過程容易嗎?科學家們是怎麼做的?從這些描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7、三位科學家用他們的經歷告訴了我們什麼?

  人物

  發現的現象

  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找到的真理

  謝皮羅教授

  洗澡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

  為什麼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緊緊抓住問號不放、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化學家波義耳

  紫羅蘭濺到鹽酸會變紅

  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

  敏感地意識

  一連串的問題

  許多實驗

  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奧地利醫生

  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

  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

  百思不得其解

  一連串的疑問

  反覆的觀察實驗

  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四、小結關係,明確寫法

  1、聯絡三個例子的相同點,你發現了什麼?

  2、用不同事例說明同一個觀點的文章,就是議論文。

  3、你還知道哪些事例能夠說明他的觀點?

  五、拓展練筆,鞏固寫法:

  1、選擇其他事例,說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觀點;

  2、選擇另外一個觀點,再用事例去證明

  “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團結就是力量”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4

  【課文分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課文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教學目標】

  1、會寫5個生字,正確讀記“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

  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格言匯入

  1、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幾句格言,誰來讀一讀?

  誰來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格言?

  這些格言都闡明瞭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它們稱之為真理(板書:真理)

  2、今天,老師再送同學們一條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這也是今天要學習的一篇新的課文。

  齊讀課題。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3、為什麼說這也是一條真理?作者是怎樣說明這個觀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

  二、檢查預習讀課文情況

  接力讀課文,思考:課文先寫了什麼?接著寫了什麼?最後又寫了什麼?

  三、朗讀感悟

  1、課文哪些語句形象化地表達了課題的意思?(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這其中的“?”“!”分別指什麼?作者這樣表述有什麼好處?(板書:?!)

  “拉直”在這是指什麼?

  2、課文通過了幾個具體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在課文的哪些段落?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這幾段分別寫了三個什麼事例?

  3、小組合作學習。

  這三個事例中,你對哪個最感興趣?就認真地讀一讀那一段。想一想這個事例中的人物是誰?“問號”是什麼?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劃下來。再想想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

  4、以下教學步驟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

  你對哪個事例最感興趣?給大家讀一讀吧。

  事例1:

  ⑴這個事例中的主人公是誰?他對什麼產生了疑問?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

  人物

  “?”

  從“?”到“!”的過程

  “!”

  謝皮羅

  為什麼水的漩渦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敏銳地注意緊緊抓住問號不放、

  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水的漩渦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波義耳

  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別的植物中會不會有同樣的物質?別的酸對這種物質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對化學研究有什麼樣的意義?

  敏感地意識一連串的問題

  許多實驗

  大部分花草受酸鹼的作用都會改變顏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顯,它遇酸變成紅色,遇鹼變成藍色。利用這一特點,波義耳製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鹼試紙──石蕊試紙。

  奧地利醫生

  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呢?會是什麼關係呢?

  百思不得其解

  一連串的疑問

  反覆的觀察實驗

  當睡覺的人眼珠轉動時,他確實正在做夢。

  ⑵引讀:他認為,在北半球……;如果是在南半球……;而在赤道……。

  他的結論正確嗎?咱們同學今天回家也去實驗一下,看看結果是不是這樣。

  ⑶這個真理是怎麼誕生的呢?為什麼謝皮羅教授能從這麼司空見慣的現象中也能發現真理呢?這其中歷經了怎樣的過程?

  師:從謝皮羅教授的經歷中,你有什麼感受?

  事例2:

  ⑴這個事例主人公是?他有怎樣的疑問?指名讀文。說說他有什麼疑問。

  ⑵由此發現的“真理”是?齊讀。

  ⑶這個真理是怎麼誕生的呢?

  點選示:敏感地意識、一連串的問題、許多實驗。

  齊讀短語。從這些短語中,你又讀出了什麼?

  波義耳曾說:“人之所以能效力於世界,莫過於勤在實驗上下功夫。”

  師:是的,波義耳也善於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事例3:

  ⑴這個事例主人公是?他的疑問是什麼?指名讀一讀。

  ⑵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

  ⑶這個真理是怎麼誕生的呢?

  點選示:百思不得其解、一連串的疑問、反覆的觀察實驗。

  引讀,奧地利醫生同樣善於從細小的……找到了真理。

  5、的確,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於……有所成就。(出示“發現、發明、創造、成就”)

  這四個詞可以互換位置嗎?為什麼?(是按收穫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6、現在再請同學們仔細默讀三個故事,看看這三個故事的介紹和內容,有什麼相同點?、

  三個故事都是講生活中的偶然發現的問題;

  三個故事都是講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故事;

  三個故事都是說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師小結:三個故事中提到的科學家發現和發明的過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發現問題,不斷地追問;再進行反覆的研究和試驗;最後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

  7、讀了課文中的三個事例,你知道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是源於什麼?用書上詞來說說。(如“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師根據學生彙報板書。

  誰能用上這些詞連起來說一說嗎?一起讀一讀7、8兩段。

  (示課件:只要你見微知著……)誰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一讀?(個人讀、男生讀,女生讀)只要你見微知著,善於發問並不斷探索,那麼,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後,就能發現真理。就能把“?”拉直變成“!”

  透過這個感嘆號,你還能感受到什麼?(科學家們的驚喜、興奮、激動、驕傲、自豪以及給世人的震撼……)是啊,一個“!”凝結了多少難以名狀的情感啊!謝皮羅教授激動地對世人說(指板書):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化學家波義耳驕傲地對世人說……;奧地利醫生自豪地對世人說……讓我們也堅定地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8、課文學到這,相信同學們對課題一定有了新的理解。

  你還能說說這樣的事例嗎?

  四、隨文練筆

  作者運用三個具體事實說明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觀點。我們也仿照課文的寫法進行一次小練筆,示課件──小練筆: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團結就是力量”指2名讀,稍作評價。

  五、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知道了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知道了文章思路:開頭提出自己的觀點,再用三個具體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最後再來闡述開頭的觀點。

  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希望同學們也做一個“有科學準備的人”。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的

  1、學會詞語:誕生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機械洗澡逆時針無獨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見微知著領域

  2、瞭解課文中寫的三個事例,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三個事例的內容。

  3、初步瞭解用事例來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科學精神)

  2、前面兩課告訴我們哪方面的科學精神?(18課:居里夫人堅定執著,為科學做貢獻,為人類做貢獻的精神;19課:中國航天人團結合作、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精神。)

  師:是啊,在前幾篇課文中,我們瞭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國航天人身上精神。

  這一些科學精神是非常可貴,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學習的。而具有這些科學精神千千萬萬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學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們去敬重的。

  今天我們學習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讓我們繼續瞭解和感受可貴的科學精神,另外,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我們要來學習這種寫法。

  3、出示課題《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齊讀課題,問: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自學課文,完成以下任務:

  1、讀通讀準課文。

  2、自學生字詞語。

  3、瞭解課文內容。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對課文內容的瞭解。

  提問:

  課文裡講了哪幾個人物?(麻省理工大學教授謝皮羅、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奧地利醫生)課文寫了幾個事例?(三個)

  你認為這篇課文的體裁是屬於哪一類?(說理性文章或者議論文)

  2、檢查朗讀。指名四個學生分別來讀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檢查詞語。教師出示詞語。

  先讓學生自己讀讀詞語,想想哪幾個詞語比較難理解;指明朗讀詞語;重點理解一些詞語;齊讀詞語。

  重點學習詞語:誕生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機械洗澡逆時針無獨有偶玫瑰見微知著領域

  司空見慣:意思(看得多了,不以為奇),近義詞(習以為常、屢見不鮮),反義詞(絕無僅有、鳳毛麟角)。書上司空見慣的現象指哪些現象?司空見慣還可以跟哪些詞語搭配?(司空見慣的事情)

  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發生的根源),近義詞(刨根問底、追本溯源)

  機械:械是形聲字,用械組詞。

  逆時針:給逆組詞。

  無獨有偶:意思(某種少見的情況,偏有類似的出現,配成一對兒),舉例。

  見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隱約、明顯),意思(見到事物的苗頭,就能知道它的實質和發展趨勢。

  領域:用域組詞。

  四、快速默讀課文。

  1、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用波浪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文舉了哪幾個事例?

  檢查

  1、指名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道理?朗讀第一自然段。

  2、課文舉了幾個事例?舉這幾個事例目的是什麼?(為了用事例說明這個道理。)

  3、找出課文中寫這三個事例的內容。(3、4、5自然段)

  五、初讀三個事例,瞭解三個事例的內容。

  下面我們來概括這三個事例主要內容,有一個自然段可以幫助我們來完成這個任務,哪個自然段?(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寫了哪幾個內容?)

  指明三個學生來朗讀課文3、4、5自然段,其他同學再想想,分別講了什麼?

  給學生一些時間,可以自己說說,也可以在同桌說或者在小組裡說。

  請三個學生站起來說三個事例的內容。

  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老師出示三個事例的內容,再讓全班同學讀一讀。

  六、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剛才我們已經說了,這篇課文是說理性的文章,也叫議論文,分哪幾個部分,在課題上邊寫出課文的結構,並且在書上分好段。

  檢查討論。著重討論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也是在證明作者提出的觀點,是三個事例的總起和總結,所以應該分到第二段,

  教師板書:提出觀點事例證明總結全文

  七、小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將《懷疑與學問》印發下來或做成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有很多同學特別崇拜科學家,能說一說你最崇拜的科學家是誰嗎?

  2.你們知道科學家們主要依靠什麼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嗎?(學生自由發言,如:善於思考、勤奮刻苦、鍥而不捨等等。)

  3.教師小結: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溯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

  4.誰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學生自由發言。)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第20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相信同學們學過課文,對這句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詞語:

  誕生 縱觀 漩渦 敏銳 追根求源 見微知著 鍥而不捨

  洗澡 花圃推理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打破砂鍋問到底

  (1)指名讀詞語。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4.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把這句話畫出來。

  三、細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什麼,給課文劃分段落。

  2.學生交流段落劃分,說明分段理由。

  3.教師對照板書進行小結:這篇課文思路特別明晰,作者開門見山提出自己的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本身就是“真理”,然後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學說都是在發現者、創造者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才獲得的,由此引出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確鑿事例,之後對三個典型事例作結,強調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卻從中發現了真理,最後指出科學發現的“偶然機遇”只能給有準備的人,而不會給任何一個懶漢。

  四、佈置作業,鞏固提高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交流感悟

  1.認真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來具體說明自己的觀點的?從這幾個事例中你想到了什麼?

  2.全班交流,教師重點引導學生:這些事例是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三個確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學家們都是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

  3.你還能例舉出這樣的事例嗎?(學生可能會談到曾經學過的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補充:蚯蚓在美國東海岸有,在歐洲西海岸同緯度地區也有,而在美國西海岸卻沒有,魏格納從蚯蚓的分佈,推論出歐洲大陸與美洲大陸本來是連在一起的,後來裂開了,分為兩個洲。)

  4.課文中哪些語句令你深受啟發,作出標註。

  5.交流令自己深受啟發的語句,說明從中受到的啟示,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關語段。

  二、再讀課文,感悟寫法

  1.默讀全文,邊讀邊想:這篇課文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這篇課文圍繞著“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一觀點,例舉具體事實加以證明。這樣的文章叫做論說文,也叫做議論文,不同於我們經常閱讀的記敘文。

  三、拓展閱讀,隨文練筆

  1.下面我們再來閱讀一篇論說文,看一看這篇文章作者要闡述的觀點是什麼?

  懷疑與學問

  顧頡剛

  “學者先要會疑。”──程頤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張載

  學問的基礎是事實和根據。事實和根據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自己親眼看見的,一種是聽別人傳說的。譬如在國難危急的時候,各地一定有許多口頭的訊息,說得如何兇險,那便是別人的傳說,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實際的情形,只有靠自己親自去視察。做學問也是一樣,最要緊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親見的事實根據;但這種證據有時候不能親自看到,便只能靠別人的傳說了。

  我們對於傳說的話,不論信不信,都應當經過一番思考,不應當隨隨便便就信了。我們信它,因為它“是是”;不信它,因為它“非”。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隨便輕信的態度,便是懷疑的精神。這是做一切學問的基本條件。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先見於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麼科學根據?我們若能這樣追問,一切虛妄的學說便不攻自破了。

  我們不論對於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後,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便是盲從,便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要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

  懷疑不僅是消極方面辨偽去妄的必需步驟,也是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明的基本條件。對於別人的話,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發展起來。許多大學問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學問家,不但對於流俗傳說,就是對於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古往今來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後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舊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也就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

  (選自顧頡剛《通俗論集》)

  (1)自讀自悟。

  (2)全班交流,說一說這篇文章作者要說明什麼觀點。(做學問首先要有懷疑精神。)

  2.讀了兩篇論說文,下面我們親自嘗試來寫一寫論說文。請同學們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失敗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等等。

  3.請2~3名學生讀小練筆,共同評議。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7

  一、複習回顧。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什麼觀點?

  2、作者例舉了哪幾個事例來證明這個觀點?

  二、研讀課文,交流感悟。

  1、默讀課文3—5自然段,聯絡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為什麼選用著三個事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呢?(要求: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書上做好批註,想好後在小組的同學裡交流交流。)

  【學法提示】想一想、劃一劃、圈一圈、寫一寫。如:每個事例裡“司空見慣”的現象是什麼?(用——劃,再想想)“?”是什麼?(用~~~~劃,讀一讀、感悟到了什麼?),“!”是什麼?(用雙~~~~劃,讀一讀)科學家是怎樣把“?”拉直變成“!”的?(用……劃,讀一讀、品一品,想一想)

  2、誰能大膽地說說自己的想法?(課堂交流,師生點評)

  “洗澡水的漩渦”的事例:卻敏銳地注意到緊緊抓住反覆實驗和研究

  “紫羅蘭的變色”的事例:立即敏感地意識到許多實驗

  “睡覺時眼珠的轉動”的事例:感到很奇怪帶著一連串的疑問反覆的觀察實驗

  3、比一比、讀一讀:

  “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題不放,進行了反覆實驗和研究。”

  “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物件,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實驗……”

  從這三個事例中你們發現了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呢?(善於發現問題,不斷地解決問題,追根求源、鍥而不捨,終於發現了真理。)

  這三個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而科學家們把“?”拉直變成了“!”,都發現了真理。因此,科學的發現需要的是——“見微知著+追根求源+鍥而不捨”,有利地說明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4、齊讀第二自然段。讀後提問: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你們還能再舉例子嗎?(自由發言,適機點評【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魯班發明鋸子、瓦特發明蒸汽機、魏格納蚯蚓發現歐美洲板塊學說、阿基米德發現浮力定律……】

  讀到這裡你對“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這句話有什麼新的認識?

  三、品讀課文,學習昇華。

  1、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想法?

  2、課文中哪些句子對你深受啟發,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

  3、這兩段對課文有什麼作用呢?

  四、總結全文。

  1、現在你對課題《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有什麼新的想法嗎?

  2、課文學完了大家還有什麼“?”嗎?(學生質疑,教師視時釋疑)

  五、作業。

  1、摘抄課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並讀一讀、想一想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2、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來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失敗是成功之母”、“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等等。(打上“△”)

  (1)課文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讀一讀。

  (2)找出寫具體事例的段落,大聲地自由地讀出來,然後在小組裡試著用

  【板書設計】:

  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司空見慣“?”————————“!”真理提出問題

  洗澡水的漩渦為什麼與地球自轉有關|

  紫羅蘭的變色是什麼製成石蕊試紙事例證明

  睡覺時眼珠轉動有什麼關係測量做夢次數、長短|

  (見微知著)+(追根求源)+(鍥而不捨)總結全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讀寫本課“洗澡、機械、逆時針、玫瑰、領域、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等詞語。

  2、研讀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著重從“問號”、“真理”及“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3、能聯絡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4、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學習用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並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5、引導學生認識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體會並運用課文用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程式

  一、談話匯入。

  1、出示幾則格言,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幾句格言(課件出示),誰來讀一讀?

  2、你還知道哪些格言?這些格言都闡明瞭真實的道理,所以我們也把它們稱之為真理(板書:真理),這些真理也常常成為我們的座佑銘,指導我們的言行。

  3、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條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自由發言)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知的格言匯入,明確什麼是真理,進而匯入課題,由熟知到未知,形成自然過渡。】

  二、初讀感知。

  1、檢查預習:自薦接讀課文

  2、請同學們回想:課文中的那些內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學生自由談)

  學生可能談及三個科學發現的故事,適時引導:就讓我們先從這三個有趣的科學發現的小故事開始深入地學習。(請三名同學朗讀,針對朗讀的情況稍做評議)

  設計意圖:檢查預習,注重課堂反饋,關注學生感知課文的興趣點,順應學生的思路開始對文字的學習。

  三、細讀感悟,理解含義。

  1、對比閱讀三個故事,感悟發現寫法特點:

  (1)請同學們再仔細默讀一下這三個有趣的故事,感受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共同點?可以在書上圈畫或標註一下。(學生邊讀邊思考)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

  (3)師生交流。

  (4)小結:透過剛才的交流,我們發現這三段話的寫法是相同的,都是先寫發現問題,再寫研究問題,最後寫解決問題發現真理。

  【設計意圖:採用對比閱讀法,架設三個科學事例之間的聯絡性,引導學生初步感受三個科

  學事例表達的共性。】

  (5)三個故事寫法的共同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為我們進行了總結?(請學生找讀第二自然段)

  重點引導:這裡的“?”號和“!”號,它們代表的是什麼?(科學家的疑問和尋求到的真理。)你感覺採用這樣的符號有什麼好處?(用符號代替語言更能讓我們形象的感受到由問題到真理的過程)

  【設計意圖:由學生的概括回到文字,感受文字語言的規範、準確以及巧妙使用符號語言所表達的獨特效果。】

  2、回讀三個故事,感受發現真理的過程:科學家們憑藉著什麼在這漫漫的長途中尋找到真理?你能透過事例中的語言文字找到答案嗎?

  (以下三點可根據學生所答相機調整)

  (1)品讀“見微知著”

  重點句品讀: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國……敏銳……

  師:洗澡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謝皮羅卻敏銳地捕捉到一個細節……並抓住了問題的本質,這種本領就叫——見微知著。

  謝皮羅教授善於從細小的、隱約的現象中,看到它的實質,這種見微知著的本領同樣在波義爾和奧地利醫生身上找到嗎?

  重點句品讀:……波義爾立即敏感的意識到……

  他感到很奇怪,連忙叫醒兒子……

  (指導讀出對劃線詞語的體會)

  小結:看來要想發現問題,有所成就,首先得練就一雙銳利的眼睛,善於觀察到生活中的細枝末節,能見微知著。

  (2)品讀“不斷髮問、追根求源”

  師:請同學用波浪線畫出他們發問的句子。

  重點句品讀:這是為什麼呢?

  那麼,這種物質到底是什麼?……有什麼樣的意義?

  眼珠轉動會不會與做夢有關係……

  師:這一連串的疑問其目的是為了——用文中的一個詞:追根求源,或者說是打破沙鍋問到底(板書:追根求源)

  咱們跟隨著這些科學家一起發問,一起思考,一起追根求源,請齊讀這些發問的句子。(生齊讀)

  再導讀:一個微小的細節,在科學家們的腦海中產生了諸多的奇思妙想,當他們產生這一連串的疑問時,他們會是什麼樣的心情?(讀出疑惑、激動……)

  (3)品讀鍥而不捨

  當他們發現問題之後,他們是怎樣做的?尋求科學真理的過程更需要什麼?

  重點句品讀: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這一奇怪的現象……許多實驗。

  他百思不得其解……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語句,品讀由“疑問”到求得“真理”的過程的複雜性,進而感受課

  題的真正含義。】

  3、領悟“!”所蘊涵的情感

  (1)當科學家在獲得了真理會是怎樣的心情?現在讓我們再看看這個感嘆號“!”,它不僅僅是一個符號,他更洋溢著科學家們怎樣的情感?

  (2)師生交流:驚喜、興奮、激動、自豪……

  (3)一個“!”凝結了多少難以名狀的情感啊!當他們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過的歷程時:他們會激動地、驕傲、興奮……對世人說——(指課題齊讀)

  讓我們也堅定地說——(指課題齊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充分的體會科學家們獲得真理後的感受,激發起學生對發現真理的強

  烈情感。】

  (四)回讀全文,體悟寫法。

  1、請同學們再次感受全文:課題與講述的三個故事有著怎樣的聯絡呢?讀了三個故事,你對課題又有了怎樣的認識?(同桌討論交流)

  2、師生交流,小結:作者運用三個具體的故事證實了“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道理,讓我們更加信服作者想表達的觀點。這是一種很重要的寫作方法,是今後同學們學習議論文經常見到的寫作方法。(板書: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

  3、出示觀點:團結就是力量。請學生談談我們可以透過哪些事例來說明這個觀點?(請學生自由談)明確事例的蒐集可以來自於生活、書籍、網路、親歷……

  4、出示寫法借鑑,明確寫作方法:

  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方法,就是透過列舉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說明觀點、說明道理。俗話說“事實勝於雄辯”,典型有力的具體事例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作為典型事例的來源,可以來自生活,也可以來自書籍……在描述時,要緊扣所要說明的觀點,做到描述嚴謹、重點突出。

  【設計意圖:學習寫作方法,實現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讓閱讀為寫作服務。】

  (五)小練筆。

  課一開始,老師給同學們出示了幾則格言,請你們從中選出一則熟悉的,然後仿照課文的寫法,用一兩個具體的事例來說明這個道理。

  【設計意圖:由讀到寫,遷移延伸,學以致用。】

  教後反思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並給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圈畫、交流、彙報、朗讀、表達。

  本課是一篇進行“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滲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節課裡秉承著“引導學生悟得法——習得法——用其法”的教學理念進行設計。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引導學生將在閱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運用於習作中,實現讀寫結合的自然銜接。在“悟得法”環節,緊緊圍繞作者如何運用三個具體事例說明觀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找尋它們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同時感受文字特點——發現真理過程的漫長性和所需要素。然後進行追問:讀了三個有趣的科學故事,你對課題又有了怎樣的認識?自然過渡引導學生“習得法”: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道理)可以使讀者更信服所要陳述的觀點(道理),然後補充觀點:團結就是力量。引導學生尋求相關事例來說明這一觀點,透過交流感受事例的來源,明確事例來源的多種途徑。最後“用其法”,選取一兩個具體事例來說明一個自己熟悉的觀點(道理),閱讀為寫作服務,至此,迴歸初衷。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9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名言警句?

  2、出示課題,齊讀。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3、明確:題目就是本文提出的觀點。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課文是怎樣論證這一觀點的?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詞語:司空見慣、追根求源、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百思不得其解、打破沙鍋問到底。

  3、理解“見微知著”。

  4、文中科學家在生活中發現了哪些微小的事情,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

  根據生答板書:漩渦、變色、轉動;自轉、試紙、做夢

  5、小結:科學家們從這樣微小的事情當中發現真理,這就是“見微知著”。

  三、品讀感悟課文3——5自然段

  1、科學家們發現問題以後,是輕而易舉地就解決了問題,得出了結論嗎?(板書:?!)

  默讀課文3——5自然段,用“————————”劃出這三個小故事中描寫科學家反覆實驗和研究的句子。

  出示句子:

  ●謝皮羅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了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這一奇怪的現象以及一連串的問題,促使波義耳進行了許多實驗。

  ●於是,帶著一連串的疑問,他以兒子、妻子、鄰居為實驗物件,進行了反覆的觀察實驗。

  2、品讀第一句,感受科學家研究過程的艱辛

  1)生自由讀一讀句子。

  2)指名讀,生評價。(“緊緊抓住”、“反覆”讀重音)

  3)齊讀。

  4)為什麼要強調“緊緊抓住”、“反覆”這兩個詞呢?“反覆”、“反覆”,你讀出了什麼呢?(指生回答)

  實驗的過程是漫長的,是艱辛的,請同學們仔細地、反覆地讀一讀第三自然段,謝皮羅教授會在怎樣惡劣的條件下艱難地做著實驗?(生自由讀後回答)

  5)創設情境,教師引讀。

  我們可以想象,在又黑又冷的晚上,人們都躲在溫暖的被窩裡享受著生活,但……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裡,赤道上熱得讓人窒息,但……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寒,……

  6)困難再多再大,謝皮羅教授從來都不曾放棄過,從這可以看出謝皮羅教授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呢?根據生答板書:鍥而不捨

  3、品讀二、三兩句,進一步感受真理誕生的過程。

  過渡:不僅謝皮羅教授具有這樣的精神,同樣的,化學家波義耳和奧地利醫生一樣具有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出示第二句和第三句)

  1)這兩句話又該強調哪些詞呢?指導朗讀二、三兩句話。

  2)請同學們用心地讀一讀4、5兩個自然段,想象一下,化學家波義耳和奧地利醫生在實驗的過程當中還產生了哪些一連串的問題,他們是怎樣實驗的?選擇其中一個人物說一說,同桌交流。

  3)生自學後彙報。

  a根據生彙報師板書:……

  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必定會產生一連串的問題,科學家們這樣追究事情的根源,用文中的一個詞就叫?根據生答板書:追根求源

  b在研究的過程當中,還會有十個、五十個、一百個甚至更多的問題,只有把這些一連串的問題一一解決了,才能誕生真理,所以說:(生接讀)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4)讓我們想象科學家們研究時的畫面,用情地讀一讀這兩句話。(生齊讀二、三兩句)

  4、小結。

  看似簡單的真理,卻要科學家們經過這樣複雜的艱辛的研究,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才能獲得,此時此刻,你對科學家們產生了怎樣的情感呢?

  生:敬佩、崇敬、佩服、感激……

  讓我們一起用朗讀的方式表達我們對科學家最崇高的敬意。

  生齊讀三個句子

  四、總結

  當他們走向了成功,回首自己走過的歷程時,他們激動、驕傲、興奮地告訴世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五、拓展

  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也從生活中的小事發現問題,在解答了一百個問號之後找到了真理呢?

  這樣的事情是舉不勝舉的,這些科學家成功的事例再次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真理,那就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六、板書設計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10

  【教材分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六年制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教材六班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題目“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就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主要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於觀察、不斷髮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而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

  【設計理念】

  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精神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本文所蘊含的善於觀察、不斷髮展、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玓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主旨,是創新精神公德重要方面。教學中,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質疑問難、追根求源的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另外本課是一篇進行“用具體事例說明道理”寫作方法滲透的有效教材,因而本人在整節課裡秉承著“引導學生悟法——得法——用法”的教學理念進行設計。進行了“讀寫結合訓練”的實踐,引導學生將在閱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運用於習作中,實現讀寫結合的自然銜接。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正確讀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深入學習課文,理解深刻的句子,感悟“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3、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入情入境,讀出自己獨特的感悟。

  2、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領悟課文內容,體會寫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體會並運用課文用事例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石蕊試紙、鹽酸、鹼及重點詞句的課件。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詢與文字有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聯絡實際、揭題質疑。

  1、同學們,在平時生活中你們都提出過什麼問題?發現過什麼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2、是的,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我們不斷進步!今天,我們要學習作家葉永烈的一篇文章,題目是《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呢?

  (預設:“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什麼意思?課文寫了什麼內容?為什麼說“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呢……)

  [設計意圖]

  從學生愛提問題的實際出發,啟用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麼,“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到底寫了什麼內容呢?他的含義是什麼呢?這是我們本課重點研究的問題。請同學們先自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呢?(讀時畫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用平時常用的方法解決。)

  2、學生自學後課件出示:檢測訓練

  (1)讀準下列詞語。

  誕生 漩渦 花圃 逆時針 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見微知著 鍥而不捨

  (2)引導學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詞語,啟發聯絡上下文理解。

  (3)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預設:a、課文主要用幾個事例,說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b、課文主要用三個事例說明只要善於觀察,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普通事物中發現真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既符合學生閱讀規律,又為後面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三、自主感悟,體會內涵。

  (一)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課文用哪三個事例來證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呢?請默讀,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

  2、你對哪個事例感受最深呢?請一邊讀一邊想,自己為什麼感受最深?並在重點地方做上批註。

  (二)學生自學後集體交流檢測。

  1、全班交流:你對哪個事例感受最深?為什麼?(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點撥、啟發、及時指導朗讀。)

  (1)當學生談到對謝皮羅教授發現誰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自轉有關的事例感受深時,課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敏銳地注意到”、“緊緊抓住”、反覆的實驗和研究“有感情地朗讀。並思考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當學生讀到對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偶爾發現紫羅蘭遇到鹽酸會變紅色,最後發明了石蕊試紙的感受時,可引導學生想象:當波義耳看到水落在濺上鹽酸的花瓣上,花瓣奇蹟般地變紅了時,他會怎麼想、怎麼說呢?

  (3)當學生談到對奧地利醫生從兒子睡覺時眼珠會轉動這一現象發現了眼珠轉動合做夢有關的感受時,可根據文中重點詞”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引導學生思考:是什麼讓這位醫生髮現了眼珠轉動和做夢有關呢?指導學生朗讀。

  2、你們明白了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了真理中的“?”和“!”的含義了嗎?請說一說。

  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卻由於他們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於是就成了“發現”、“發明”、“創造”、“成就”。你知道什麼叫“打破沙鍋問到底”嗎?這說明什麼?

  (板書:善於發現 不斷探索 發現真理)

  4、透過朗讀進一步理解學生不理解的語句。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 篇11

  學習目標

  1、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誕生、洗澡、漩渦、花圃、逆時針、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認識到到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4、體會本文語言生動、準確的特色,學習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文事例相關的圖片或錄影資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透過各種途徑查閱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板書課題,請學生談談對課題的理解。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透過學習,我們會有哪些新的認識和收穫。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指導較難寫生字的書寫,本課5個生字要求會認會寫。

  2、再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透過查字、詞典,聯絡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指生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通順,重點指導較難讀的句子。

  4、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①作者透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麼觀點?

  ②作者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③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匯入新課

  1、認讀聽寫生字詞,

  2、作者透過這篇文章要說明一個什麼觀點?用哪些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

  3、默讀全文,畫出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句子,反覆朗讀。

  二、品讀感悟,全班研討

  以第二自然段為線索展開學習,先學習具體事例部分,後學習前後兩部分。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朗讀,就這段內容提出問題。

  問題預設:“司空見慣”“追根求源”是什麼意思?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指的是什麼?不斷髮問,都會問什麼?這裡的“?”“!”各指的是什麼?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到文中所舉的三個例子中,去找尋答案。

  2、學習第一個事例。

  ⑴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謝皮羅教授發現的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說說這個現象細小在哪,司空見慣在哪?

  ⑵再讀第三自然段,說說謝皮羅教授問了些什麼問題?

  ⑶再讀第三自然段,交流謝皮羅教授的研究結果。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在讀書交流的同時設定填寫表格:

  人物 發現現象 不斷髮問 找到真理

  謝皮羅教授洗澡水的漩渦為什麼總朝逆時針方向旋轉?旋渦的方向與地球的自轉有關。

  3、學習第二個事例。

  ⑴總結學習第一個例項的具體學習步驟。

  ⑵按步驟自主學習第二個事例。

  ⑶全班交流學習體會,在交流時注意以讀為主,讀悟結合,共同填寫上面的表格。

  ⑷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4、學習第三個事例。

  以自學為主,自己填寫表格,在小組內交流學習體會。

  讀第二自然段加深對這段話的理解。

  5、學習一、二自然段。

  讀一、二自然段,圍繞著課初就這段所提出的問題展開交流,重點研討:這裡的“?”“!”各指的是什麼?作者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注意讀悟結合,切忌光談不讀。

  6、學習六、七、八自然段。

  ⑴自讀六、七、八自然段。

  ⑵小組交流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⑶全班重點研討“見微知著”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和課文開頭有什麼聯絡。

  三、迴歸整體,總結收穫

  1、回讀全文,談談課題的含義。

  2、全班同學交流學習收穫,可從文章內容和表達方法等方面談,教師重點強呼叫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3、作業:

  摘抄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