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國小資訊科技的教學設計

國小資訊科技的教學設計

小學資訊科技的教學設計

  第一部分 關於教學設計

  一、資訊科技課程指導性檔案

  20XX年試行的《中小學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 》是目前小學階段資訊科技課堂教學的依據,另外2004年頒佈的《普通高中技術領域課程標準》也可以作為資訊科技教師的參考。

  根據課程指導綱要,資訊科技教材形成了一綱多本的狀態。同時要提高資訊科技專業素養也要進一步閱讀專業書籍,並查詢專業網站資源,加強學習。

  二、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就是運用系統方法,將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轉換成對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分析、教學策略與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以及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進行具體計劃的過程。

  教學設計

  (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 2)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學情)

  ( 3)教學目標(三維)

  ( 4)教學重點和難點

  ( 5)教學流程圖

  ( 6)教學過程(資源、模式選擇)

  ( 7)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 8)評價標準

  ( 9)板書設計

  (二)教學設計中的困惑

  困惑一:不知教學設計每一項具體寫些什麼

  困惑二:如何進行學前分析

  困惑三:不知教學重點、難點該如何確定

  困惑四:不知如何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三)如何開展教學設計

  (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學科課程標準》是指導教師教學的依據;

  教學理論、學習理論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礎;

  指導思想將影響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等;

  這一部分也是依託、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環節。

  (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要分析本階段內容在整體資訊科技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本節課在本節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

  學生情況:學生的基礎狀況,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所選擇的主要教學方法及原因,(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

  技術準備:包括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

  ( 3)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目標的主語是學生

  目標要體現出學生要掌握的技術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學生技術應用能力方面的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對應課標中課程目標中的內容

  目標要體現出能力層次(學習目標的行為動詞)

  ( 4)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本節課的主要支撐部分(不宜很多)

  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一定的'篇幅和時間用於突出重點

  難點 ——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不一定是重點)

  難點教學過程中應該有一定的篇幅和時間,設計一些環節用於突破難點,一節課不宜重難點過多,或沒有重點。

  ( 5)教學流程示意

  目的:使教學過程一目瞭然,體現出授課教師思路的清晰程度

  教學流程的參考環節:

  創設情境 ——讓學生儘快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溫故知新 ——引發知識的承前啟後,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同時加強知識的應用

  新課講解 ——知識傳授,多種學習方式的呈現

  實踐操作 ——學生操作,教師指導,關注全體學生

  分享交流 ——透過作品等方式的交流,引發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開闊視野、獲得經驗、體驗成功的喜悅

  效果評價 ——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要透過評價瞭解自己的狀況

  歸納總結 ——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本節課知識和以前知識的聯絡,形成資訊科技的整體概念,總結學習方法

  拓展提高 ——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應用,引導知識應用於學生身邊 ( 6)教學過程

  教學整體過程環節不一定面面俱到,要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學生情況、教學環境情況而定。

  教學過程展現出每個教學環節 ——活動過程要與流程一致

  教師活動要體現出教師的作用,講授、引導、學習過程監控等

  學生活動要體現出學生的學習關鍵點,思考、觀察、操作、討論等

  設計意圖要對這一個具體的教學環節進行解釋分析,對應教學目標、重難點處理、課程目標的實現等。

  技術應用要體現出這一環節所使用的技術手段、資源等

  時間安排要體現出教師對整體課堂的流程安排

  ( 7)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要多樣化,一節課的評價方式不宜過多;

  評價內容不要過於繁複,要易於操作;

  評價結果的用途是什麼?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過程情況、學生之間學習情況的認可程度、學生對自己的瞭解程度等。

  ( 8)評價標準

  要設計評價量規,量規內容不宜過多,形式可以是填寫分數、給出等級、簡單評語等。

  ( 9)關於板書

  板書的用途 ——提醒學生、突出重點

  提醒的內容 ——技術的主要環節、學習任務的要求等

  提醒和重點要起到標尺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握自己的學習方向

  (四)如何提升教學設計

  1.認真學習學科課程標準

  2. 積累教與學、心理學相關理論

  3.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文字背後的教學價值和教育價值

  4. 多聽課,多分析,多反思,多實踐!

  第二部分 關於教學設計案例

  案例、《愛心傳遞——圖形的改變》

  (一)教材分析:

  第 9課 《社群活動要文明——圖形的改變》是海淀版《小學資訊科技》三年級下冊,“畫圖與檔案管理”,第三單元《綠色家園》的第二課。介紹“畫圖”軟體基本技能——圖形的改變(翻轉 /旋轉和縮放)的方法。

  結合今年是奧運年,是對學生進行奧運教育最好的時機,故將前一課改為《聖火傳遞——圖形的選定與移動》讓學生

  在快樂的氛圍中熟練掌握了圖形的選定和移動。

  在本節課即將上課時,遇到國家突發事件——四川汶川發生 8.0級大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全社會都在奉獻愛心,捐助受災的同胞。因此,教師抓住這個時機,將教學內容改為《愛心傳遞——圖形的改變》。一方面保證學生能在整個課堂學習過程中在有意義的情境中完成,掌握資訊科技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激發學生關愛生命,伸出援手,將愛心傳遞給受難的災區的小朋友們。

  (二)學情分析:

  1 .本冊教材的學習主體是小學三年級學生。

  2 .已有知識技能:

  ( 1)會使用“選定”工具和“任意形狀裁剪”工具選中圖形。

  ( 2)會移動選中的圖形。

  3 .本課所涉及的知識技能:

  ( 1)學習圖形的“翻轉 /旋轉”命令。

  ( 2)學習圖形的縮放。

  知識與技能目標 :

  掌握圖形的翻轉和旋轉的操作。

  熟練掌握圖形的縮放操作。

  過程與方法目標 :

  在當一名小小志願者,幫助清理泥石流造成路面阻礙的過程,掌握圖形修改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在創設的真實的情境中快速解決問題,感受時間就是生命,提高學習效率。

【國小資訊科技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