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國小音樂老師的家訪日記

國小音樂老師的家訪日記

小學音樂老師的家訪日記

  現在的孩子對家訪比較陌生,而對於上個世紀7、80年代的人來說,“感覺”頗深。小時候的我們,一聽到家訪二字,往往會感到心驚肉跳,老師又要向父母“告狀”了。家訪之後,輕則挨一頓訓斥,重則受皮肉之苦。長大成為一名老師後,我基本家訪很少,主要是認為家訪主要是班主任和語數老師的事,家長對音樂老師家訪未必歡迎,能夠交流的也很少。在這次“萬名老師進萬戶”家訪大活動中,透過對任教的一年級學生進行家訪,徹底顛覆了自己固有的錯誤觀念。現將本次家訪活動情況記錄如下。

  家訪第一站: 李諾婷,2018年8月8日下午放學後。

  把李諾婷放在第一個家訪,主要考慮她是個乖巧的女孩子,成績很好,而且在學電子琴,家訪起來應該比較好溝通。該生的最大不足之處是在學校裡缺乏自信和活力。

  來到了李諾婷的家裡,映入眼簾的是溫暖舒適的小臥室,一角擺放著多功能電子琴,小小的書架上滿滿的各類書籍,再加上她家人從容的微笑,看得出一家人平時非常和睦幸福。

  坐下來細聊,知道了孩子平時在家很活潑,今天大概是因為我在的原因,顯得有點拘謹。我讓孩子表演一段電子琴演奏,她立即沒有了剛才的羞赧,優美的旋律隨十指輕快流動,讓我感受到了那顆可愛的童真童心。曲畢,我報之以熱烈的掌聲。

  看到孩子露出的害羞又喜悅的笑臉,讓我想到,我們老師總認為應該把更多的關愛留給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孩子,經常進行個別輔導。但事實告訴我:優秀的學生同樣期待老師的關愛。透過這次家訪,我相信找到培養她自信的方法,也相信內向的她未來會變得更優秀!

  家訪第二站:王學奧,2018年8月8日下午放學後。

  這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小男孩,聽他數學老師講,他學習比較拖沓,多次聽到家長反映不愛動腦筋,每天的家庭作業要花幾個小時來完成,決定去看個究竟,邀我一道。由於事先沒有打電話聯絡,當他的家長應聲開門見到我們後,很有點意外,忙問是不是孩子在學校惹禍了。我們笑著說“沒有沒有”。接下來我們沒有和家長交談,直接讓王學奧去做家庭作業,他媽媽在旁邊盯著。突然聽到他媽媽說你又做錯了,王學奧惶恐地看了媽媽一眼,呆在那裡,陳老師趕忙讓他繼續做,他才低頭做起來。我和陳老師交換了一下眼色,我便拉著他媽媽走開了。他媽媽說她是個急性子,每當孩子作業慢或老出錯時,都要捱罵或捱打。我明白了王學奧做作業很慢的原因了,就跟他媽媽說:“你以為陳老師剛才沒有看見王學奧算錯了嘛?你去看看陳老師是怎麼輔導學生的吧。”於是我和他媽媽又回到書房,只見陳老師站在旁邊不作聲,每當王學奧不會做發問時,陳老師讓他把那題放一放,去做下一題,等做完了一道問。大約20幾分鐘後,王學奧說作業做完了,於是陳老師給他講剛才不會的幾道題,並指出其他做錯的題,讓他補做和訂正。不一會,他做完了,經檢查全部正確,總共也就用了半個多小時。他媽媽看到這種情況後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說按今天數學作業量,他平時要花一個半小時。臨走時,他媽媽接連向我們說感謝,說我們的這次家訪讓她看到了自己的輔導方法有問題。

  家訪第三站:吳家鑫,2018年8月15日下午放學後。

  這是個普通的孩子,普通得連他的媽媽都沒有足夠的自信。進家後,我向她談了孩子在學校的裡的表現:不太遵守紀律,貪玩,上課總是走神,課間卻活力十足。近期有了一點好轉,但聽語數老師反映家庭作業總是不能按質按量完成,希望家長能配合老師督促一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他媽媽聽後很不意思,說非常願意與老師配合,但也說出自己的困難:孩子爸爸平時早出晚歸,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輔導不了,孩子又不怕她,每天回到家裡,把書包一放,就下樓與小朋友們一起玩,回家吃完飯後又要看電視,快到睡覺了才不情願地寫作業。同時,家長也表達了老師對她孩子嚴加管教的願望。

  看著家長帶著歉意而又滿懷期待的目光,我知道工作有很大的難度。但我仍感到一點欣慰,畢竟這次家訪是有收穫的,收穫了家庭的理解,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意願。

  家訪第四站:王繹宸,2018年8月15日下午放學後。

  來到王繹宸的家,開門的正是這彬彬有禮的小男孩。當我和他媽媽開始交流時,他給我倒了一杯茶,就安靜地去寫作業了。

  我和他媽媽說起了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當我說起王繹宸不但能管好自己的學習,還樂於幫助其他同學,配合老師搞好班級管理,是個不錯的小能手。他媽媽不好意地呵呵笑著說“哪有那麼好!”

  聊著聊著,我發現他媽媽似乎想說什麼卻又停住。我忙問她有什麼問題。原來她給孩子報了個看圖寫作班,可發現孩子每次在家寫作時總是感到很難,自己又不知道怎麼去引導,可能因為想起我是音樂老師,就沒好意思問出口。看著她歉意而又擔憂的眼神,我告訴她沒關係,我剛工作時是教語文的`,憑僅有的教學經驗,認為寫作與平時的閱讀有很大關係,孩子現在剛上學,還處於學習拼音和識字階段,不用那麼緊張。等孩子稍大一點,認識的字和詞多了,適當地增加他的閱讀量,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

  解決了一個家長疑惑的問題,心情很不錯,去進行下一個家訪吧。

  家訪第五站:陳思媛,2018年8月15日下午放學後。

  就近一個學期的表現看,這個小女孩的性格較為沉靜,相對同齡人,已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語文和數學成績很好,音樂課的表現卻不慍不火,不點名一般不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試唱或進行表演。

  在通知家長要去家訪時,其母親接的電話,聽語氣驚訝中帶著點不安,估計是與我小時候父母得知老師要來家訪時同樣的忐忑心情。

  放學後,按約跟陳思媛一起來到她家中,她的母親已在家中等候。進家後,首先將她的住家大致看了一下,房子不大,客廳擺放簡潔有致,陳思媛的臥室兼做書房,小小的書櫃中已存有不少的各類書籍。

  在談及陳思媛在音樂學科方面的表現時,母親明顯有了點侷促,但很坦誠地告訴我,她和孩子的父親都是從農村走到城市,在內心裡,確實有重“主科”輕“輔課”的觀念。為了緩和氣氛,我笑著談及自己孩子學習鋼琴的苦惱、頑皮的頭痛,並請教她們是如何培養出陳思媛同學很強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一下子打開了這位母親的話匣。她說曾經也想給孩子學習一門樂器,但考慮到自己夫妻二人平時工作都很忙,也不懂,擔心半途而廢,就打消了念頭。說起受父親的影響,女兒自開始識字後,就比較愛看書,養成了比較愛靜的性格;在給女兒講過一些孩子自己起床、洗衣的故事後,立馬就能夠學著去做;邊講邊是滿臉的幸福……。

  家訪快要結束的時候,我也很坦誠地告訴這位母親,作為音樂老師,我來家訪,並非一定要求孩子非得把音樂當作目標去追求。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我們沒必要讓孩子樣樣俱佳!就像她的女兒,音樂雖不那麼突出,但她自小就有著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愛看書的良好習慣,她的未來天空一定非常廣闊。

  出門說再見時,我依稀從孩子母親的臉上、眼睛裡看到一種愉快和感激。

  家訪第六站:張文迪,2018年8月16日下午放學後。

  她的家庭算是比較特殊,父母均長年在外打工,平時跟爺爺奶奶生活。決定去她家家訪,主要是想和她爺爺奶奶溝通一下如何培養她講衛生、講整潔的習慣,去的路上心情有點沉重。

  到了她家,見到她的爺爺奶奶,已經上了年紀,顯得有點蒼老。趁著他們招呼我沏茶的功夫,觀察了一下她家的擺設,狹小的客廳裡只有一張桌子,一臺冰箱,幾把椅子,沒有沙發。兩間臥室除了床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家當。坐定後,我跟爺爺奶奶拉起了家常,首先表揚了張文迪非常乖巧,在學校很講禮貌,爺爺奶奶聽後呵呵地笑著。當我向爺爺奶奶提出要加強她的衛生習慣培養時,爺爺不安地搓著手,奶奶眼裡似乎有淚要湧出。看此情景,我突然變得嘴笨起來,不知道說什麼好。只好教育張文迪平時在家一定要聽爺爺奶奶的話,幫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張文迪一一答應著。

  結束這次家訪出門後,心情又沉重了一點。

  家訪第七站:劉凱軒,2018年8月18日下午放學後。

  該生在校表現尚可,尊敬老師,跟同學相處也很好,但各科學習基礎較差,學起來相當吃力。

  打電話時是他的媽媽接的,但出乎意料的是,開門迎接我的是他的奶奶。透過交談才得知,父母一起在做小生意,平時很忙,顧不到孩子,多與爺爺奶奶相處。他爸爸平時有空也不管孩子的學習,母親文化程度很低,輔導不小。從小上過很多輔導班,但還是因為地過問得少,也不知道學得怎麼樣。爺爺奶奶對我的到訪表示感謝,同時希望在今後能對孩子的學習多一些關心和輔導,縮小與同學們的差距。

  出門後,心情有點沮喪,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光靠學校,就能教育好孩子?抱怨歸抱怨,孩子們總是天真可愛的,儘自己所能吧!

  家訪第八站:餘子欣,2018年8月18日下午放學後。

  這又是一個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的孩子,平時也跟爺爺奶奶生活,在學校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此行的目的是瞭解家庭是如何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的。

  去之前打電話是她爺爺接的,到她家的時候,只有爺孫兩人在家,奶奶出去買東西了。餘子欣家房屋雖說有點陳舊,但擺設讓人看了很舒服,簡潔、乾淨、溫馨。

  當我說到餘子欣在校的優異表現時,她的爺爺毫不掩飾對孫女的驕傲之情,說她小從就很讓人省心,平時主要都是奶奶在教育她如何做人、做事和學習。在沒有爺爺吩咐的情況下,餘子欣又是倒水又是拿水果,做事情很得體,足以看出這些已成為良好的習慣。我問餘子欣父母不在身邊會不會想念他們,希望父母留在身邊嗎。爺爺搶先回答說,她父母在外老擔心孩子吃不好、學不好,已決定今年春節回來後,媽媽留在家裡不出遠門了,在家照顧孩子和自己老倆口。我沒有多說什麼,我想這個決定是明智的,我也看到了餘子欣臉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這次家訪留有的遺憾是沒有和奶奶談一談,我想知道一個老人,在中國隔代親的傳統之下,是怎麼教育餘子欣的。但不管怎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重大的,在性格、行為、習慣等方面會潛移默化地成為孩子的榜樣。但願所有的家長都能像餘子欣的家長一樣關心孩子的成長,也願所有的學生都能像餘子欣一樣自立自強。

  家訪總結:

  孩子的成長和發展,是一個系統、綜合、長期的教育過程,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家長與老師的經常性聯絡和廣泛溝通,能夠讓我們彼此加深對孩子的認知,發現她的特長和缺點,更好地因人而教,讓孩子們能夠始終保持一種健康、積極、愉快的心態,更好地茁壯成長。作為一名音樂老師,家訪也不必非得談孩子的音樂學得如何,最低限度可以擔當橋樑,把孩子在學校的點滴表現傳遞給家長,把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情況反饋給班主任及其他任課老師,這對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未失是一種有益幫助。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音樂老師也可以家訪!

【國小音樂老師的家訪日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