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淺談新課改中的英語教學論文

淺談新課改中的英語教學論文

淺談新課改中的英語教學論文

  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是實施新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如何讓學生興致盎然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之中,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這是每一位英語教師面臨的新課題。這裡,僅就自己幾年來在實踐中的探索,談幾點體會。

  一、用英語教英語

  中學英語課是綜合性工具課,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用英語教英語是實踐性的具體表現,也是中學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貫徹用英語教英語的原則,要在教學方法上予以具體落實。一是要儘量使用學生已學過的語言;二是要把用英語教英語和複習已教過,但在課本里重複不夠的材料結合起來;三是要隨著教學進度的變化,不斷更新所使用的課堂語言;四是要制訂用英語教英語的專門計劃,包括各個年級、各個課型、各個環節用語和相應的情景,做到邊教邊用,學習和交際的統一。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低階到高階,循序漸進。如要求學生安靜時,最初可說:Be quiet,教了stop後可改說:stop talking,待教了enough後,又可說成:that’s enough talking now。因此,用英語教英語要求教師牢牢記住學生學過的一切語言知識和材料,要使學生不忘所學,在所學範圍內能聽懂教師所用的英語,首先教師就要不忘所教,在所教範圍內能隨機應變地用英語上課。

  此外,用英語教英語貴在堅持。從英語教學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時刻堅持;從課內到課外,時刻堅持;從備課到上課,時刻堅持;從新授課到複習課,時刻堅持。不認真努力貫徹用英語教英語的原則,就等於不珍惜學生的時間。而抓緊這一問題的解決,學生兩級分化、單詞能記、語音回生、聾啞外語等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了。這裡還需要說明一點,我們強呼叫英語教英語,並不是要把它絕對化,不許在英語課上說一點漢語。相反,教師還可以用板書、圖表、公式、圖畫、簡筆畫、表情、手勢、動作等等來降低語言難度,增強交際效果。

  二、用英語想英語

  用英語想英語,指的是在使用英語時用英語想(think in English),而不是用本民族語言去思考。

  用英語思考並不神秘,也非高不可攀。初學時,“心譯”的介入很明顯,但時間一長,反覆運用的次數越來越多,“心譯”的程度就會越來越小,以至接近到消失。可見,培養英語思考的基本途徑是系統的大量的反覆使用,是實踐練習。要消除“心譯”,培養用英語思考,首先要消除學生怕錯的緊張心理,同時增加同義詞和同義結構的替代練習,訓練有條理、有程式的表達習慣和理解能力。為了培養用英語思考,就要加強英語練習的邏輯性,注意按照英語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多種聯絡,訓練學生成套的表達和理解,形成以英語為外殼的思想定勢;只要接觸某種話題、情景、上下文,思維就會以訓練過的方式,按照一定的趨勢進行,而相應的英語材料則以連鎖反應的方式在大腦裡源源不斷地湧現。

  當然,用英語想英語就要培養英語思考能力,培養英語思考要注意創設英語環境,營造英語氛圍,並降低一部分練習的難度,以換取更高的練習速度。中學生的思想外殼主要是漢語,抓英語思考的培養,就要研究和處理英漢兩種語言的關係。實踐證明,對學生來說,用英語想最難,最常被卡住的地方,大多是英漢兩種語言和文化差異最大之處,是兩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和習慣截然不同之處。為了使學生用英語時思路暢通,就要把英漢的.差異點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反覆進行練習。從某種意義上說,針對難點是降低難度的積極辦法,因為一旦難點克服,難就化為易,英語思路通道上的障礙就被排除。

  三、背誦和多種練習結合

  要想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必須堅持“背誦和多種練習相結合”的原則。這也是對於一切不同條件下的英語教學的普遍有效方法。只有大量背誦同多種練習緊密結合,穿插交替進行,才能起到增效排難的作用。同時,也只有這樣,背誦不至於是純機械記憶的死記硬背,不致於是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

  一篇課文的背誦至少經過三個層次:嘗試性的、半熟性的、流利性的。圍繞一篇課文的多種練習也是多層次的:改變人稱和時間、同義詞句代換、設定問題、回答問題、擴充套件課文、壓縮課文、複述大意、模仿作文等。還可穿插泛讀、看圖說話、翻譯、句型轉換、分角色誦讀和表演等。由於背誦與多種練習互相接應、互相支撐、互相補充,結果二者的難度都降低許多,學生不以大量背誦為苦,還以大量運用為樂,這既達到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又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總之,激發學生英語興趣,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方法還有很多,這裡僅從一個側面詮釋“一孔之見”,更多的成功的做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去開掘、去總結。

【淺談新課改中的英語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