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物理課堂教學中設疑激趣的技巧

物理課堂教學中設疑激趣的技巧

物理課堂教學中設疑激趣的技巧

  興趣、好奇是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採取設疑、提問、創設問題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誘發學生好奇心,產生認知衝突,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熱情。現就物理課堂教學中設疑、激趣的技巧問題談點體會。

  一、設疑激趣、變“教”為“導”

  教師的職責主要不在於“教”,而在於指導學生“學”;不能滿足於學生“學會”,更要引導學生“會學”。對學生不只是傳授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激勵思維,變“教”為“導”。而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有問題才會思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提出幾個“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帶有挑戰性的問題,可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但課堂上設計的問題必需符合物理學本身的知識規律,設計的問題即要有一定廣度又要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也只有跳起來才能摘到果子”。教師的提問應符合由低階到高階、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具體到複雜、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的認識規律。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應分層次進行。

  (1)依據教綱、巧設疑點:教師可根據教材的系統性,從各方面設疑。

  如在知識點上“設疑”,以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在知識的聯絡處“設疑”,以溝通知識間的聯絡;在思路上“設疑”,以指明學習的思維方向;在應用知識時“設疑”,以強化已有知識。例如對力的認識,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①力是怎樣表現出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②為什麼必須有兩個物體才能產生力的作用?

  ③力對物體的運動有什麼影響?

  ④力對物體的形態改變有什麼影響?

  又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時,可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①電流可以產生磁場,磁場可否產生電流?並用實驗演示。

  ②“切割磁感線”與“磁通量變化”兩種現象的區別與聯絡是什麼?

  ③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什麼?在教師的指導下,分層次學習與討論,層層深入地認識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

  (2)因材施教、分層提問:針對學生的水平與能力差異,向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提問,以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出較基本、較淺顯、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對中等生提出適當思考即可回答,透過對比即可判斷出結果的`問題;對優秀生可提出較困難、有深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都有所思、有所答、有所利。例如在學習“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時,讓學困生回答什麼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並舉例說明;讓中等生回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讓優秀生回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區別與聯絡。又例如在學習在牛頓第一定律時,對學困生可提出以下問題:物體為什麼有的運動,有的靜止?用力推車,車子才前進,停止用力,車子就停下來。亞里斯多德是怎麼分析這個問題的?用正確的觀點又該怎樣理解?讓中等生回答: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麼?它包含幾層含義?讓優秀生回答:牛頓比伽利略的結論進了一步,體現在何處?你能舉出幾個運用慣性的概念分析應用慣性的例項嗎?這一系列問題的創設,頓時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問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體現,從而促進個性發展。

  (3)設定懸念、逼人期待:根據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為學生創設情境

  設定懸念,作為觸發學生創造思維的動力。讓學生帶著疑問上課。比如在學習動量定理之前,可提出這樣的問題:人從高處往下跳,為安全起見,為什麼要腳先著地?運輸瓷器時,為什麼在貨物之間要墊上紙屑或海綿墊子?在學習光的折射時,先把筷子斜插入水中,提出問題:為什麼筷子成了“折條”?人在某處剛好看不到水中的石頭,保持人、頭的位置不變,你能想出什麼辦法讓人看到水中的石頭嗎?並注入水示之。這些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把學生的思維帶入一個亢奮狀態,學生很快進入角色。

  二、啟發釋疑、發散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產生疑問和設想,並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但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是表面較多,直接涉及本質的少。教師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忙於解答,要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或讓學生按自己的設想說一下,弄清楚學生的問題所在,然後對症下藥。學生的疑問主要出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方面的疑問:學生對某些知識掌握不夠,對概念理解不透或理解錯誤,對某些定理、規律應用不當,導致疑問。解答這類問題時,一定要讓學生正確理解物理概念、規律、法則、定理,透過討論使學生獲得全面、深入的理解。比如學生問:雞蛋碰石頭,雞蛋碎了而石頭為什麼完好無損?甲乙兩隊拔河,甲隊勝了,乙隊輸了,是因為甲對乙的力大於乙對甲的力嗎?透過這些問題的解答,要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又比如學生提問:鞋底為什麼要凸凹不平?要使腳踏車儘快停下來,應該怎麼辦?解答這些問題之前,可讓學生複習摩擦力的概念,再進行啟發,敲開疑惑之門。

  (2)思維及方法上的疑問:由於思維不到或方法不得當,也是學生常常提出疑問的原因之一。對於這類疑問,教師除應指出其不當之處外,還應指導學生應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在習題教學中還應採用一題多解、一題多聯想、一題多變、一題多問的訓練,來鍛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聯想思維能力及思維的流暢性。採用多題歸一,鍛鍊求同思維能力;用反證法解題,鍛鍊逆向思維能力;用假設法解題,鍛鍊想象能力和產體思維能力;用等效法解題,鍛鍊相似思維能力;用多解擇優法,鍛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等等。

  (3)涉及新知識的疑問:有些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了教材範圍,或是後續章節的內容,這類問題不能一概以“不作要求”來打發學生,而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對待。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敢於表現自己、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增強學生的創造動機和創造潛能,使他們的特長得以發揮。教師應珍惜學生的好奇心,努力使他們的想象力發揮出來,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想象,多做探索性的實驗,在學習中鞏固已有的知識。總之,教師答疑的藝術關係到答疑的效果,適當正確的引導,對學生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使學生“豁然開朗”。

  由於學生積極又創造性的介入了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學生在親自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頭腦中片面的認識就會逐步發展成全面的認識;錯誤的認識就會轉化成正確的認識;表面的認識就會深化為內在的認識。提出和解決這些問題還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演講水平,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學,真正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鍛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只要我們以飽滿的創造熱情去積極營造一個可供學生積極探索的創造氛圍,精心鋪設臺階,調控引導,就一定能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具有競爭力的優秀人才!

【物理課堂教學中設疑激趣的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