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巧用教材欄目內容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問論文

巧用教材欄目內容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問論文

巧用教材欄目內容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問論文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勤於動手和動腦,逐步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師不是“教書匠”,一定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引領作用,巧妙利用課本中的資料分析、正文內容、教材插圖、課後習題等欄目中的素材,逐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一、利用部分資料分析欄目,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

  生物學上許多發現都與批判性思維有關。教師可充分利用文字中的相關材料,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藉助必修三(人教版2007)第23~24頁資料分析欄目,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

  第一種動物激素——促胰液素的發現,充分說明了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在20世紀之前,學術界普遍認為,人和動物的一切生理活動都是由神經系統調節的。在這種情況下,尋找其他的調節方式,就意味著向權威觀點提出挑戰。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調節的呢?沃太默的實驗距離激素髮現僅一步之遙,但由於其囿於定論,缺乏批判性思維,喪失了發現第一種激素的機會。英國的斯塔林和貝里斯讀了沃太默的論文後,大膽質疑,提出假說並透過實驗驗證假說,發現了第一種激素——促胰液素。此後,科學家又陸續發現了許多激素的來源和作用,使人們認識到,人和高等動物的生理活動除了受神經系統調節外,還受激素調節。假如斯塔林和貝里斯沒有質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意識,不敢超越他人半步,他們絕不可能發現促胰液素。

  在教學中,教師可透過這些鮮活的例項,讓學生意識到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透過類似內容的介紹,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

  二、利用課本正文內容,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成功的課堂,就是教師帶領著學生,富有智慧地讀透教材、補充教材與批判教材,而不是對著教材頂禮膜拜。”

  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做好言傳身教,平時可透過引導學生分析評判文字材料,增強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必修二(人教版2007)第四章時,可組織學生評判第76頁“本章小結”欄目第一段中的一句話:“轉錄是在細胞核內進行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按照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mRNA的過程”。這樣的敘述合適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評判:轉錄的場所一定在細胞核?細菌、藍藻等原核生物的細胞有細胞核嗎?線粒體、葉綠體中是否存在轉錄過程?轉錄的產物一定是mRNA嗎?合成tRNA、rRNA的過程是否叫轉錄?

  線粒體和葉綠體是半自主性細胞器,其內有70S核糖體,能合成多種特有的蛋白質。“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還有RNA、核糖體、氨基酸活化酶等,說明這兩種細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須的基本組分,均有獨立進行轉錄和翻譯的功能。”

  原核細胞根本沒有細胞核,合成蛋白質時轉錄的場所一定不在細胞核。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轉錄場所在細胞核。

  教師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教會學生思考。要合理利用文字材料,培養學生不唯師、不唯書的精神,教育他們不要迷信書本和權威,要敢於向權威挑戰,逐步培養他們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高中生物課本圖文並茂,可讀性很強。許多彩圖簡單明瞭、形象直觀,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但看圖須仔細,以防對教學產生負面影響。教師透過引導學生對相關插圖進行分析、評判,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還可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例如,必修三(人教版2007年)的第17頁“反射弧的基本結構”中B圖“膝跳反射”圖中畫出了反射弧的5個組成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教師可結合書中圖的右側思考題3引導學生分析: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僅靠一個神經元能完成嗎?至少需要幾個?

  個別同學觀察此圖後武斷地認為: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至少需要兩個神經元。他們的理由是:教材的圖中就只畫了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這兩個神經元。果真如此嗎?膝跳反射只需要兩個神經元參與?我們知道,膝跳反射屬於單突觸反射。“不能把單突觸反射理解為只需要一個傳入神經和一個傳出神經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動。作為反射活動,至少是由一群傳入神經和一群傳出神經參加才能實現的活動。”

  教師可結合此圖,簡要介紹生物學中所涉及到圖的型別,如模式圖、概念圖、過程圖、示意圖、柱形圖、扇形圖、餅狀圖、結構圖等。告訴學生該圖僅僅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5個部分組成,不能得出“一個完整的反射活動至少需要兩個神經元”這樣的結論。透過對該圖這樣的分析評判,教育學生要敢於質疑,切不可“望圖生義”。

  四、利用教材上的習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向學生講解教材上的知識,更需要教師與教材為敵,去補充與批判教材。”

  教學時要注重發揮課本中習題的功能,我們可透過對部分課本習題的解答、評判,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必修一(人教版2007)時,就可利用第115頁拓展題第2題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第115頁拓展題第2題:在下面的座標圖中畫出有絲分裂染色體和DNA的數量變化曲線。

  在解答該題時,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筆者把帶有共性的問題製成PPT投在螢幕上,引導學生分析評價,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共性的答案:

  筆者組織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座標圖進行分析、評判:①縱座標指的是一個細胞中染色體、DNA的變化還是細胞核中染色體、DNA的變化?②是否考慮細胞質中含有少量DNA?③間期所佔時間比例是否合適?

  透過分析、評判,師生達成共識:假如考慮細胞質中的DNA,該題只能畫出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DNA的變化曲線無法畫,因細胞質中DNA的量暫時無法確定。

  在一個細胞週期中,分裂間期大約佔90%~95%,分裂期大約佔5%~10%。課本上該題所給的原圖中,間期所佔的比例顯然不對。

  假如不考慮細胞質中的DNA,縱座標表示一個細胞中還是細胞核中的數量變化?所以應分別考慮,應該有如下兩個答案。

  一個細胞核中染色體、DNA的數(下轉第48頁)(上接第45頁)量變化曲線如下:(在有絲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現,所以只在後期染色體數目暫時加倍)

  一個細胞中染色體、DNA的數量變化曲線如下:(在有絲分裂的末期結束,一個母細胞分裂成兩個子細胞)

  因此,該題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完善:①題目中要明確指出是畫一個細胞核中染色體、DNA的數量還是畫一個細胞中染色體、DNA的數量,同時還要強調不考慮細胞質中DNA。②間期時間佔整個細胞週期的90%~95%,座標圖中的橫座標表示間期部分應適當加長,或靠近原點處畫成波浪線或斷開,以示時間很長。

  批判性思維的本意是全面而深刻的評論,評論是非、優劣、對錯、得失等。不能把批判性思維理解為否定一切。透過對課本中不足之處的評判,可有效地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意識,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其實教材欄目中的所有內容都可組織學生進行評判,透過評判,澄清錯誤認識,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例如,在學習生長素髮現過程時,教師可組織學生評判:詹森實驗有無不合理之處?是否需要設定對照?透過對教材欄目中的內容進行分析、評判,不僅能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還有利於逐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和能力。

  總之,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當然,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任重而道遠。  []

  [參 考 文 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彬.課堂密碼[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3]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細胞生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王玢.人體及動物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巧用教材欄目內容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問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