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夾竹桃教學後記

夾竹桃教學後記

夾竹桃教學後記

  導語:教學後記是下課後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自我評析和反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夾竹桃教學後記,歡迎參考!

  【篇一:夾竹桃教學後記】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中有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夾竹桃》,這是文學泰斗季老的作品,淡淡文字,娓娓道來,這是季老文章的一種境界。面對這種名家名篇,我們如何教,教什麼,則變得至關重要。《語文課程標準》總指出:“閱讀時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我覺得我們應該將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進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為本課的主要教學任務,讓學生真正習得語言,感悟品行。

  一、質疑閱讀,明確學習目標

  課堂中,學生首先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總起段和總結段作質疑性閱讀,去發現問題:“夾竹桃不是名貴的花,也不是最美麗的花”,但為什麼是作者最留戀的花?教師抓住這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認準目標,用自己的學習方式,或獨立地思考和感悟,或合作探究和討論,最終得到自己的體驗和理解,這樣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二、品味文字,感受夾竹桃品性

  夾竹桃的韌性是作者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這樣的韌性”是指怎樣的韌性呢?“我”為什麼愛夾竹桃,到底愛它什麼?要指導學生感悟“韌性”的`內涵比較難,因此我採用“從文字自身入手,緊扣關鍵語句設計迴環朗讀文中的那句雙重否定句:“……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茂盛的地方,也看不出有什麼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豔。”“然而,在一牆之隔的大門內,夾竹桃卻在那裡悄悄地一聲不響,一朵花白了,又開出一朵,一嘟嚕花黃了,又開出一嘟嚕。”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在反覆品味朗讀中,體悟夾竹桃的堅強和花期之長,從而領悟作者對夾竹桃可貴韌性的那種發自內心的讚美之情。

  由於學生經歷了真實的閱讀實踐,他們透過觸控語言,加深了對季老先生所要表達的夾竹桃的形象美與精神美的理解和感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情趣。

  三、弄懂寫法,學會運用語言

  到了高年級,不僅要看課文時怎麼寫的,更要看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在理解夾竹桃的韌性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要用雙重否定句,為什麼要寫其他的花,怎樣才能更好地理清文章的脈絡”等,就是在引導學生研究語言表達、幫助他們掌握方法,學習運用語言。

  “讀”的過程是輸入,“寫”的過程是輸出。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並非僅僅侷限於課堂,應該貫徹在日常的生活中,增加語文課堂的實踐活動。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因課制宜,為學生創造遷移文字語言的機會。因此在教學完這篇文章之後,我讓學生也仔細觀察身邊的一種植物,模仿季老的寫作方法,可以用上對比,可以運上雙重否定句等,透過對植物外形和習性的描寫,體現出植物的某種精神、或人物的某種志向,進一步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方法,習得語言。

  【篇二:夾竹桃教學後記】

  《夾竹桃》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去欣賞夾竹桃可貴的韌性,走近作者,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本節課,我抓住了課文四字短語特多的特點,讓學生找出來,為了理解課文表達準確、精練、而又結構整齊,讀起來琅琅上口的特點,我讓學生直接去讀它,悟它,還讓學生學會將它譯成散文句式,對比著讀,從而讓他們透過自己的語感來體會到這種語言形式的妙處。同時,從文字的字裡行間去揣摩作者對夾竹桃的韌性的讚美這一顯得非常可貴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

   教學伊始,我緊緊抓住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以作者的感情為主線,以最後一個自然段為突破口——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直奔中心。緊接著講讀第四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主要講的就是夾竹桃可貴的韌性。這一自然段的教學,我以讀為主,力求透過個性閱讀,引導學生讀中學文,讀中生悟,由悟生情。第四自然段中的兩個雙重否定句是最能體現夾竹桃的韌性的,我讓學生朗讀、談感受、說體會,結果學生談得面面俱到,過於細化,沖淡了對夾竹桃的韌性的理解和認識,也沖淡了兩個雙重否定句的作用。

   第三自然段對於第四自然段而言,所起的是對比襯托的作用。這一自然段無需過多講解,可以透過對比朗讀的方式,將春、夏、秋三季的花與夾竹桃進行對比朗讀,學生就不難體會到夾竹桃默默無聞、可貴的韌性,也就不難體會第三自然段所起的對比襯托作用。回顧我的課堂教學,學生雖也能產生以上認識,但印象一定不及對比朗讀的方式來得深刻。

   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學生經歷了真實的學習過程,他們透過觸控語言,加深了對季羨林先生所要表達的夾竹桃的形象美與精神美的理解與感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亦即使人文性突顯出來。而學生透過觸控語言,這種人文的東西,也都具體化了,它的教育方式也不再是灌輸注入,而是一種自然的薰陶感染了。

   可見語言文字的賞析課並不是單純的工具性教育,而是把工具性和人文性自然地結合起來。

【夾竹桃教學後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