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國小語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研究

國小語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研究

小學語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研究2000字

  語文教材是將民族文化傳承下來的重要載體,是不斷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憑藉。語文學科不僅僅是一門工具性學科,也是一門人文性學科。正如葉聖陶先生說,語文作為“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而李鎮西老師也說過,語文正是一門解放心靈、喚醒自我、發展個性的“人學”。所以,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語文教材所選入的文章,不僅傳授學生關於字、詞、句等的基本知識,關於閱讀和寫作的語文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技巧,還透過教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事蹟等來對學生們進行情感薰陶和引導、教育。[1]所以有必要對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其背後蘊藏的價值,並試圖闡釋出對學生情感、價值和人格等的認識形成的影響。

  一、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人物形象一般是指作品中的人物在讀者心中留下的印象,一般可以從性別、角色和職業、性格以及正反面角色形象等方面分析。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級的教材為例,對其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統計分析,其統計分析的結果:1.教材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中,男性出現的數量遠遠多於女性。如表一所示透過表一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人教版版五年級教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性別方向主要傾向於男性,在這27個主要人物中,其中男性就達到總人數的74.1%。2.小學語文教材所塑造的人物在職業角色方面分佈方面存在差異。如表二所示透過表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教版五年級教材所塑造的主要任務的職業角色主要集中在“英雄”和“帝王將相”形象範圍內,別為25.9%和22.2%。其次是“慈母”形象,其他職位角色都是佔在很小的比列中。3.教材中所塑造人物的職業型別在不同性別中,存在嚴重差異。如表三所示透過表三可以看出,男性形象在不同職業角色中基本都有涉及,而且主要集中在影響力較大的英雄角色中,而女性的職業則比較單一,而且多以家庭婦女或是慈母的角色和職業出現。4.小學語文教材所塑造的人物的人格品質在不同性別間存在不合理性。如表四人格品質*性別交叉製表透過表四和表五,我們可以發現:其一,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所塑造的人物人格品質的描述詞多為正面和肯定行的;其二,在所塑造的這些人物的人格品質方面,反映“德”的詞語佔據絕對的領導地位,主要表現為“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勤勞”、“勇敢”、“善良”等品質;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描述男性的人格特點的多為內在性的品質和評價,主要表現為“勇敢”、“機智”、“愛國”、“奉獻”和“堅持”等,體現了中國傳統對男性人格特質的認同。而對女性的評價則主要體現的“善良”、“慈愛”等傳統行的女性化特質。

  二、對這些統計的結果或現象進行分析研究

  透過利用對以上表格的分析研究,我們針對小學語文教材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1.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在性別方面分佈不科學,而且,男性被賦予的身份角色優於女性。透過表一所示,單純從數量上已經證明了男性角色佔據著教材人物描寫的大部分空間。同時,男女兩性的職業分配遵循傳統模式,要麼“男主外,女主內”,要麼,“男強女弱”。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角色性別定位的重要時期,而且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對小學生人格的培養和完善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這種人物塑造在性別方面的嚴重不均衡易使學生對兩性角色產生不科學認識,甚至對以後社會角色的認同方面產生不利影響。2.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的職業分佈不均,且主要集中在對歷史和人類進步貢獻起主導作用的英雄或是帝王將相。當然本文是以五年級教材為主來進行分析研究的,適應此階段學生英雄崇拜的心理和愛模仿的特點,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語文除了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還應是一門生活性的學科,內容來源於生活,進而更好的應用於生活。若是能夠更多地塑造一些學生們身邊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們有切身實際的所感所悟,更有利於達成語文教學的目標。3.教材中存在男性化語言現象,如,描繪男性人格特徵的詞語多於女性,而且對女性角色的描寫多缺乏個性鮮明的特點。透過以上表格分析,發現教材中對男性人格品質的描寫主要表現出性格特徵的較高層次,側面顯示了男性的主體性和智慧化,而對女性則突出溫柔、善良、慈愛的形象特徵,缺乏個性鮮明性,反襯其從屬性和弱主體化。4.教材中塑造人物形象所運用的一些人各方面的描述詞語,多積極正面,這非常符合小學生人格教育的規律,啟蒙教育階段更多地接受人格的正能量,感染人格的真、善、美。總體來說,以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材為例,對教材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女性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實際處於邊緣地位,女性在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中的作用被弱化或是忽視,被刻畫為社會的配角。這樣的教材內容所形成的性別印象,透過教育逐漸刻印到學生腦海中,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利用教材中所描繪的男性和女性形象來思考和行動,結果只怕是更加強化了男女性別的不平等和阻礙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針對以上分析研究發現的問題對教材編寫方面的一些思考

  針對以上現象,究其原因,也許是文化傳統的影響,社會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性別無意識行為,習慣了依據男性社會的標準和方式來構造學習內容。針對這個盲區,教材編寫者要變性別無意識為有意識地控制,在關愛兒童的基礎上,關注學科知識體系的性別適應性和性別比率平衡。

【國小語文教材中人物形象分析研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