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談動畫電影裡的人與自然關係論文

談動畫電影裡的人與自然關係論文

談動畫電影裡的人與自然關係論文

  摘要:宮崎駿是日本著名的動畫導演和漫畫家,從1963年進入東映動畫再到後來與高畑勳合作開辦吉卜力工作室,他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作品。從早期的《熊貓家族》、《幽靈公主》,再到他的封筆之作《起風了》,部部膾炙人口,打動人心,充滿著宮崎駿的人文情懷與思想。2014年8月,宮崎駿被美國電影藝術科學學院宣佈授予其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這位被迪士尼稱為“動畫界的黑澤明”的動畫大師之所以可以獲得這一電影界的至高榮譽,不僅僅是因為清新自然的“宮崎式”畫風,與久石讓默契的音樂合作,更是因為在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宮崎式”思想。宮崎駿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要傳達的不僅僅是環境保護,而是人究竟應該怎樣和自然相處。

  關鍵詞:宮崎駿;日本動畫;人與自然關係

  日本是世界動漫強國之一,日本動漫同時也具有極強烈的民族特色。著名的日本動畫家手冢治虫曾經把戰後日本的動漫分為了六個階段,記錄了動漫在日本社會中不斷提高的地位,以及人們對它的態度,在經歷了萌芽期、探索期、成熟期和細化期後,動漫產業已經成為了日本的第三大產業,與美國成為了不相上下的動漫強國。在被手冢治虫分為六個階段的日本動畫時期中,宮崎駿被人熟知在日本動漫的成熟期。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伴隨著大批出現的科幻機械類動畫片,日本動畫進入了成熟期,有大量的動畫師從事此類的動畫製作,而同時期開始嶄露頭角的宮崎駿卻走出了另外一條風格的路。他的作品有著清新自然的畫風、溫暖人心的故事、充滿深思的寓意等,這些都使他別具一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宮崎式風格”,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宮崎迷”,而宮崎駿本人也成為了日本著名的動畫大師,他的影片思想總能觸及人們的心靈深處,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這也是宮崎駿的作品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奠定宮崎駿日本動畫宗師地位的作品是1984年的《風之谷》,而真正讓宮崎駿走向世界的是宮崎駿2001年的作品《千與千尋》。這部宣揚人性莫要貪婪的影片在上映後獲得了三百億日元,摺合成人民幣二十億元,並且還獲得了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和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可謂口碑與票房齊飛。正是這部宮崎駿的巔峰之作將其帶入了世界,並且有許多人開始探討宮崎駿在電影中所蘊含的思想與內涵。

  一、宮崎駿創作風格中體現的人與自然關係

  如果想要探討並深入瞭解宮崎駿動畫電影裡蘊含的思想與內涵,那麼不得不提他的創作風格與創作理念。而在日本動畫進入成熟期後,使宮崎駿能夠在眾多漫畫師中脫穎而出的就是他當時與眾不同的創作風格。在日本大量湧現科幻機械類動畫片時,宮崎駿清新、自然、唯美的作品風格如一陣清新的風吹入了日本動畫界。看宮崎駿的動畫電影,即使場景、人物乍看從沒見過,像無臉男、湯婆婆,卻不會感到突兀。伴隨著悠揚的音樂,故事就這樣娓娓道來,似乎沒有高潮迭起,卻依然使人不忍棄之。在宮崎駿的作品裡,有現代的城市,如《聽見濤聲》;有日本的傳統建築,如《起風了》;有許多日本的神蹟,如《千與千尋》;也有他自己比較中意的歐洲小鎮,如《魔女宅急便》等等。而在人物設定上,宮崎駿把自己最想表達的品質突出在每一個人物的身上。在《千與千尋》中,宮崎駿在進行人物設定時把千尋設定成為了一個性格怯懦、做事慢慢吞吞、不漂亮的小女孩,但這卻是最符合一個普通的日本十歲小女孩的樣子。當我們看到千尋時,也許最初會覺得她有點怯懦,可當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情時,誰又不是這樣呢?千尋最後讓我們看到的不正是她的堅強與善良嗎?記得初看《千與千尋》的時候,我甚至在千尋的身上看到了簡.愛的影子。其實,試想一下,宮崎駿如此細膩地將自己的理想與感情融入進自己所設定的人物裡,觀眾們又怎會有不喜歡的道理呢?在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裡,每個人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即使是有些奇怪。正如《千與千尋》裡的無臉男和巨嬰,環境的汙染導致巨嬰的出現,不正是在警告著人們嗎?

  二、宮崎駿創作理念中體現的人與自然關係

  一直以來,宮崎駿都在用自己的作品關注著人與自然的關係、女權問題、和平問題等等。宮崎駿生活在戰後的日本,戰爭給宮崎駿帶來的記憶深深地印刻在他的作品中。對於戰爭,給宮崎駿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太平洋戰爭末期,1945年的7月12日,宇都宮遭遇空襲,整個城市的百分之六十五被毀,目睹大空襲的宮崎駿,後來將回憶畫成了《天空之城》的'烈火焚城。廢墟和戰火也成為了他作品中的重要場景,在《風之谷》、《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中頻頻出現。1而對於從《風之谷》起,宮崎駿筆下的人物都喜歡救助弱小則是因為在那次大空襲中,在他們逃亡的路上,宮崎駿親眼目睹了父親和伯父拒絕給一位婦女提供幫助的這件事。在關於戰爭的這個題材上,宮崎駿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去刻意渲染戰爭所帶來的苦難,但卻依然可以使人感受到戰爭所遺留下來的痛苦與創傷。正如《起風了》,這部作品是典型的二戰題材,作品裡傳達了對自己父輩那種糾結的情感,但這部作品卻依然是典型的“宮崎式”風格,這是一部在二戰中誕生的清新唯美的成年人的純愛之作,在戰爭中穿插著愛情,穿插著崛越二郎的夢想還有女主人公的堅貞與倔強,就像那句宮崎駿與我們共勉的話一樣:起風了,唯有努力生存。在所有宮崎駿所關心的問題中,有一個是出現過許多次並且被很多學者研究過的問題,那就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很多人簡化地將其概括為環保問題,恐怕並不是這樣的。在宮崎駿的作品中有一部口碑很高的作品——《龍貓》,在這部影片中,龍貓這種生物生活在照葉樹林裡。而“照葉樹林文化”指的就是在日本新石器時代,又稱為繩文時代,居住在照葉樹林帶中的繩文人與自然一起生活,擁有跨地域、跨語言的共通文化,也就是“照葉樹林文化”。從此以後,照葉樹林文化就深深地埋進了宮崎駿的作品中,正如前面提到的《龍貓》。而在另一部作品《風之谷》中,也出現了照葉樹林。在《風之谷》中,宮崎駿以工業文明全面崩塌的一千年後為背景,創造了“腐海”這個獨特的照葉樹林生態體系。在腐海中央挺立的,正是一棵具有頑強再生能力的常綠闊葉喬木-楠樹。這一設想來自照葉樹林文化中的“鎮守森林”崇拜習俗,即人類生存的家園由一棵巨大的“世界樹”保護。2所以,如果將宮崎駿在動畫電影中所表達出來的人與自然關係僅僅概括為環保問題的話就會太片面了。宮崎駿的自然理念不僅表現在植物上,還體現在許多生物形象上。例如《千與千尋》中的白龍原是現實世界的,然而隨著自然環境遭到破壞而失去棲身之所,不得不到另一個世界去。自然孕育人類,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如果人類繼續破壞自然環境,那個世界裡的神仙妖怪便會隨著神秘隧道來到人間報復,將是巨大的災難。3至此,宮崎駿不認可自己在別人眼中僅僅是將自己所傳達的人與自然關係僅看作是環保問題。對於人類和自然,他認為兩者都沒有錯,人類需要科技,需要能量,而同時,自然本身又是殘忍的,只一味地保護也許會有相反的效果,因為自然的力量會戰勝一切文明。

  三、對中國動漫產業的啟示

  中國動漫產業起步很早,並且有過輝煌的時期,出現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動畫作品,例如《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這些動畫片之所以在當時會引起轟動,就是因為它們都在動畫片中融入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與優良傳統。例如《大鬧天宮》,節選自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的較精彩的一段。而《小蝌蚪找媽媽》更是彰顯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水墨畫,這是真正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技術,將水墨畫的技術與二維動態的動畫片結合在一起,當動畫片在電視機上播放時似乎也可以隱約聞到水墨的香味,這正是真正的中國特色與中國味道。近幾年我國的動畫片,隨著技術的進步使畫面的清晰度等方面得到不小的改善,但內容卻越來越“幼稚”,教育意義也較淡薄。製作技術發展迅速時發展動漫產業首先要注重的是受眾市場的定位,不僅僅是兒童與青少年,動漫不僅僅只屬於年輕階層。倘若將民族文化與人文精神完美融合,富於人文思考的動漫也能爭取到成年人市場,也可以豐富人們的審美內容。

【談動畫電影裡的人與自然關係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