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望天門山說課設計教學案例反思參考

望天門山說課設計教學案例反思參考

望天門山說課設計教學案例反思參考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的教材從第二冊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數量雖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材料。這首詩都描繪了祖國山川景色,抒發了讚美之情;

  《望天門山》頭兩句描寫山川氣勢。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於水流的衝擊而從中間豁然斷開,江水從斷口奔湧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青山相對而來。詩歌透過對天門山景象和內心體驗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樂觀豪邁的情感。《望天門山》重在抒情,融情於景,詩中有畫。《

  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透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望天門山》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須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慧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學生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望天門山》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李白(著名詩人),匯入新課,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學生知道透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四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關鍵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解說:引導學生想像與聯想,實現從文字資訊到畫面資訊的轉化,從而進入意境,實現閱讀價值。改寫並不等於古詩今譯,教師應使學生明確這一點。)

  問題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詩歌語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對學生的解答應多加肯定、鼓勵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斷、開、回、出、來聯絡實際,展開想象法。

  指導學生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透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鑑賞能力,提高審美趣味,豐富個人感情世界,增進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這首詞中我們可以學些什麼呢?

  這樣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這個難點。

  再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透過一、二句的教學,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己學懂。

  這樣,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及時糾正。

  4.讓學生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學生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學生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想象畫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門山。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創造性地說說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學生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

  2.學生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望天門山說課設計教學案例反思參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