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讓課題研究根植於課堂教學中論文

讓課題研究根植於課堂教學中論文

讓課題研究根植於課堂教學中論文

  摘 要: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的研究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課題研究來源於實際教學,根植於課堂,也應該應用於教學,如果課題研究與課堂脫節的話,就失去了靈魂。同樣,課堂教學是檢驗課題研究效果的平臺,反過來課題研究的應用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論文發表,發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論文,小學教育教學論文投稿

  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的研究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課題研究來源於實際教學,根植於課堂,也應該應用於教學,如果課題研究與課堂脫節的話,就失去了靈魂。同樣,課堂教學是檢驗課題研究效果的平臺,反過來課題研究的應用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所以只有課題與課堂兩者“和諧”結合,才可以實現“雙贏”。

  一、課題來源於課堂

  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進行著心靈的對話、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很多生動鮮活的問題和事例都是在這時自然產生,這時要求教師將“問題”化做“課題”來研究。

  1。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每次聽故事時,總是那麼興趣盎然,甚至百聽不厭,我就想到了“語文課堂上的故事妙用”這個課題,可以在課文匯入時藉助故事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教學六年級上冊《負荊請罪》前,給學生講述《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則小故事。因為這3個歷史故事是緊密相連的':“澠池之會”是“完璧歸趙”的發展,“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又是“負荊請罪”的起因;可以像《師恩難忘》中的田老師那樣將一首小詩《一去二三里》轉化為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可以在拓展延伸過程中補充相關的故事,如《一路花香》的教學任務完成以後,我補充了一個美國柯達公司在製造感光材料時,招聘盲人來幹這種工作的故事……

  2。我在課堂上發現學生對生字詞有回生現象,於是每節語文課前安排了三分鐘字詞複習活動,輪流讓一位同學到講臺前,手中拿著詞語卡片組織大家一張一張地讀,有時開火車讀,有時個別讀,有時男女生分別讀,這既複習鞏固了生字詞語,也鍛鍊了孩子們的組織能力,更提高了孩子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三分鐘”的課題研究也就產生了,它作為課堂教學的“餐前小點”,成為了一種連續性的活動,慢慢地內容除了複習詞語外,還有好詞好句分享,古詩吟誦,名言警句分享……

  3。 蘇教版語文第九冊《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中有一句話:“……許多人以為他再也站不起來了,但厄運並沒有打垮談遷,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又回到了書桌旁,下決心從頭撰寫這部史書。”當張曉雅同學讀到這句話時,突然停下來說:“老師,我預習時查了詞典,發現‘掙脫’的意思是擺脫、逃脫、脫離。我想在這裡是不是可以用近義詞替換的方式,換成‘他很快從痛苦中擺脫出來’呢。”於是,“如何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這個課題應運而生。

  如果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能主動發現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能針對問題積極進行思考,認真分析原因,並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教學良策;那我們的教學一定會更加高效,我們的學生一定會發展得更好!

  二、課題應用於課堂

  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用心”去教,要帶著自己的思想、理念、創見和智慧,帶著問題,用科學研究的心態進行課堂教學,進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一年前我確定了個人研究的子課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培養的研究”,於是在教學中,我經常透過科學、高效的情感薰陶,緊扣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教《理想的風箏》,在匯入新課時,我用深情的語言,層層深入地把自己的情感與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來打動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使文章與學生的“心”,教師與學生的“心”發生共鳴,形成一個情感交融的教學氛圍。在三個故事“笑談腿疾”、“轉寫板書”、“追放風箏”的學習中,我反覆引導學生朗讀“劉老師啊,您在哪裡?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從而感悟作者對劉老師深深的思念之情。在學習第十自然段時,我又配上《思鄉曲》,讓一個學生朗讀這一段,讀完這一段,我和所有學生的眼眶都已經溼潤了。我再次激情講述引讀:“近30年了呀!蘇叔陽和劉老師在精神上從來都沒有分開過!”學生齊讀 “劉老師啊,您在哪裡?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把課題放在教學活動中探究,體現出課題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課題研究和課堂教學是一家,只有正確處理好它們的關係,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才能讓教和研和諧發展,共同促進。我要讓課題研究,作為促進課堂教學高效的突破口,作為促進自己專業成長的主抓手,作為促進學校快速發展的源動力。

【讓課題研究根植於課堂教學中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