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靈活運用案例研究提升地理課堂魅力發展論文

靈活運用案例研究提升地理課堂魅力發展論文

靈活運用案例研究提升地理課堂魅力發展論文

  摘 要: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第1 冊)》設計的 案例研究版塊位於每一節的正文後,案例研究有的是對課文系列具體內容的深化,有的是對所學內容的具體應用,或者是對課文系列的補充。因此,嚴格來說,案例研究也是課文系列的有        

  關鍵詞:教育教學論文發表,發表教育教學管理論文,關於教育教學論文投稿

  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第1 冊)》設計的“ 案例研究”版塊位於每一節的正文後,“案例研究”有的是對課文系列具體內容的深化,有的是對所學內容的具體應用,或者是對課文系列的補充。因此,嚴格來說,“案例研究”也是課文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案例研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培養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體現了課程改革中大力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等三大學習理念。

  “案例研究”在全書共有13 篇,每章各節都有編排,篇幅約佔全書的1/5。可見,“案例研究”版塊在整個教材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根據不同“ 案例研究”內容及對學習的要求,其主要分為閱讀拓展類、思考驗證類、合作探究類。具體統計如表1。

  一、閱讀拓寬類:拓寬地理視野,激發好奇心

  這類“案例研究”主要選取一些時代性、閱讀性、趣味性較強的素材,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拓展地理知識、開闊地理視野、激發對地理學科的好奇心,從而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和對地理的興趣。閱讀拓展類“案例研究”主要有“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美國‘生物圈2 號’實驗”和“曆法”三篇。在處理閱讀拓展類“案例研究”時,教師可將其作為課文的延伸,讓學生在學習完正文後閱讀,也可以作為課後學習的材料,放在課外閱讀,當然,教師要適當給予引導和點撥,激發閱讀興趣。如“美國‘生物圈2 號’實驗”這一“案例研究”可作為學習正文後的閱讀材料,再加上這一案例所包含的內容與我們生活的地球密切相關,涉及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學生是很感興趣的。可以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閱讀,思考“生物圈2號”實驗的意義以及導致這場實驗失敗的主要原因。在邊閱讀邊思考的過程中開闊地理視野,增加學習地理的興趣。然後設問“從這場實驗中我們得到的啟示是什麼”,讓學生知道地球仍然是人類生存的惟一家園,我們應當努力保護它,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

  二、思考驗證類:驗證課文重點,培養思考力

  這類“案例研究”主要是對課文中的重要知識點進行驗證,是課文知識的昇華和延伸,能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能立即有用武之力,很好地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課標理念,對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思考性和實踐性。思考驗證類“案例研究”有“太陽活動與旱澇的關係”、“上海的‘熱島’效應”等七篇。在處理思考驗證類“案例研究”時應充分與課文相應知識點結合,講完知識點後可用相關“案例研究”進一步驗證,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如“上海的‘熱島’效應”就是對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這一課文重要知識點的補充說明和驗證。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可以將案例融入相關知識點的教學中,同時可進一步引申,讓學生思考所在的城市是否也有“熱島”效應?應該怎樣緩解所在城市的“熱島”效應?經歷從“課文”到“生活”的過程,這樣既充實了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可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和關注家鄉、保護家鄉的情感,貫徹“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三、合作探究類:形成合作意識,提高探究力

  這類“案例研究”是對課文知識的拓展和進一步昇華,具有很強的.探究性,對學生的思考能力要求比較高。合作探究類“案例研究”包括“ 青藏鐵路”、“ 寒潮的‘ 功’與‘ 過’”和“厄爾尼諾”三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設疑激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採用探究式教學,並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如教學“青藏鐵路”,教師在課前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透過報刊、網路等各種渠道,廣泛收集關於青藏鐵路的有關資料,或者教師在課堂上播放關於青藏鐵路的紀錄片,讓學生了解青藏鐵路,為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做好鋪墊。在課堂上,關於“修建青藏鐵路的不利因素是什麼?”、“修建青藏鐵路對該地區有什麼影響?”展開討論,各抒己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並每組派出代表上臺發言。最後,教師再對各組的觀點進行點評和總結。這樣既鍛鍊學生收集整理資訊的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又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決身邊地理問題。

  四、“案例研究”課堂實施例舉

  1.準備與預熱

  在實施“案例研究”前可以讓學生透過報刊、網路等多渠道收集有關寒潮的資料,在課堂教學實施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寒潮的‘ 功’與‘ 過’”的標題和相關圖片例項等資訊,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案例研究上來,對寒潮有比較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做好相關知識準備,保證在教學中展開有效的討論。

  2.討論與交流

  這是案例研究的核心部分。教師應分好小組,創設討論氛圍,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地理知識,大膽思考,積極參與小組討論,進行合作探究,使學生學會相互間的協作與交流。針對該案例,可以確定以下三個探究主題:①寒潮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②寒潮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③“寒潮的‘功’與‘過’”給我們什麼啟示?對問題①、②,大部分學生經過思考,再加上小組成員的相互啟發、討論,都能進一步歸納寒潮給人類帶來的益處和危害。對問題③,學生的答案可能各有千秋。在各小組展示環節中,教師對於學生提出的各種答案,首先應充分肯定,以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保持其繼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然後與學生一起探討各種答案的正確性,並讓學生及時反思錯誤原因。

  3.拓展與深化

  此為“案例研究”最有亮點的一環,它對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和提  升遷移知識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在完成以上問題的探討後,教師可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①從“寒潮的‘功’與‘過’”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其它自然災害?②應該怎樣避免這些自然災害的危害?回答這兩個問題,不但要運用到地理相關知識,還會牽涉其它學科知識。教師可以適當補充相關圖文資料,讓學生透過進一步思考,學會從圖文資料中獲取相關地理資訊,探討、解決現實中的地理問題,促進獲取和解讀地理資訊、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以及探討地理問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4.小結與點評

  此環節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①教師對學生在案例研究過程中的表現作評價,以便今後能更好地進行案例研究;②教師對案例研究進行小結,幫助學生進一步整理思路,使學生對該問題有更全面的認識。透過本案例,使學生對寒潮及其它自然災害的“功”與“過”有更全面、更清晰的瞭解和感悟。

  “案例研究”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拓展地理視野,激發學生好奇心;有利於驗證課文重要知識點,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鍛鍊學生探究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總之,“案例研究”作為“中圖版”高中地理教材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如何充分挖掘其內在價值,值得地理教師積極探索嘗試。

【靈活運用案例研究提升地理課堂魅力發展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