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探究國小美術本色課堂中的欣賞教學論文

探究國小美術本色課堂中的欣賞教學論文

探究小學美術本色課堂中的欣賞教學論文

  根據最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小學美術教學不斷創新,主要以審美教學為主,兼具繪畫、工藝以及欣賞等內容。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必須以學生情況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儘量貼合學生對美的追求,運用多種教學形式,進行美術欣賞教學,以繪畫課和手工課為教學的突破口,使學生在美術教學中獲得內在與外在的同步提升,最終提升其欣賞能力。

  一、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深化情感體驗

  小學美術欣賞需要經歷四個層次:分別是視覺感受、審美心理、意象感受、心境共鳴。也就是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對事物有視覺上的衝擊,然後再加深對作品的體驗,感悟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深刻體會到美,最後能夠使學生形成情感共鳴。學生對作品具備審美能力,對意向感受的逐步加深,這一切基本都來源於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這一環節高度關注,創設形象多樣,但又別具風格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從情境中受到薰陶,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其藝術感染力,最終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在進行中國畫的欣賞教學時,可以在教室的佈置上下工夫,懸掛一些中國畫圖片,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現代的等不同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學生在這樣的氛圍感染下,欣賞興趣立刻被帶動起來,並且求知慾也隨之得到提升。在欣賞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古代音樂,以此激發學生產生聯想,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不僅可以起到渲染氣氛的作用,同時又能使學生加深對中國畫的理解,瞭解中國畫的藝術特色。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具備自主欣賞能力

  美術欣賞課要充分體現欣賞這一教學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不能一講到底,忽略學生的'心理感受,這樣的教學往往不會達到相對滿意的教學效果。美術欣賞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做好充足的教學準備,依據欣賞教學內容,選擇相對恰當的教學資料,增強教學的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從而使課堂教學氣氛保持在活躍狀態。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對學生施以啟發誘導教學,美術欣賞課主要是以欣賞為主旨方向,學生只有參與其中才能有更為直觀的感受,才能加深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提高其審美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教師在開展欣賞教學課時,可以引導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提出適當的教學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探討研究,相互之間吸取彼此的優點,加深對作品的感悟力,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學生之間合作意識的形成。例如,教師在進行立體造型這一主題教學時,教學內容涉及雕像這一藝術呈現形式,教師在進行教學匯入時,選擇了形式各異的雕塑作品,涵蓋寫實與抽象兩部分,然後讓小組討論欣賞這些雕塑作品表達了什麼主題?運用哪些材料?運用了什麼呈現形式?教師在設定問題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生在談論過程中給予了自己對雕塑的理解,小組成員之間各抒己見,形成強烈的認知討論,教學氣氛得以提升,使學生深化對作品的欣賞力。

  三、培養創造性

  美術屬於一門藝術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實施藝術培養,塑造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新意識,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策略,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到學生的不同個性,並根據學生個性特徵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讓學生的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發揮,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開啟思維的大門,發揮創新潛能,使其敢想、敢說以及敢做,繼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在進行《我駕神舟遊太空》一課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依據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去繪製自己心中的宇宙飛船,不拘泥於形式,讓學生充分開發大腦,培養其創造能力,教師對於學生的作品要給予肯定鼓勵,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實現欣賞教學目標。

  總體來說,小學美術欣賞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以及欣賞力,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文章從三個方面闡述了美術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美術欣賞力,並論述了具體的實施策略,進一步提升小學美術教學效果與質量,使學生從美術欣賞課中獲得審美情趣。

【探究國小美術本色課堂中的欣賞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