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淺論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淺論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淺論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素質教育的根本是要"給學生一把x槍,而不是給學生一袋乾糧",要讓學生全面地、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得到各方面的發展,這就要求教育者必須在教學活動中時時處處以學生為主體。下面就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上以學生為主體。

  判斷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是以教師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恰當,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否達到目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應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設計上,而要在教學目標設計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就必須考慮透過一定的教學活動、學生內在的能力情感等等應出現的變化,為促使學生髮生這些變化應該讓學生做些什麼以及如何做--這其實就是一個備課問題。目前狀況下,多數老師的教案目標陳述的是"老師做些什麼",而不是"學生做些什麼",也就是隻有教的方案,沒有學的方案,我認為這是需要改進的。教案與學案必須合一設計,但應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教學相長,"怎麼學"應與"怎麼教"放在一起同步設計,這種符合教學規律的立體化的教學方案,其具體做法幾下個方面:⑴知識要點要表解化,以表解的形式系統歸納梳理各節知識,以此作為文化素質的基石。⑵以方法、思路作為主線,以問題和例題形式引導學生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構建知識框架和支撐。⑶圍繞教學目標,椐認知規律,選擇精當的訓練題,突出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相輔相成的,這是文化素質的面。⑷教與學相互聯絡,相互促進。點、線、面構建的立體,涵蓋全部知識的教學學法設計,抓住重點、難點的講練編排,使學生的學習生活充滿著鮮活和翔實的內容。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同時提高綜合能力。否則,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也談不上教育的改革,課堂教學的最佳化。同時,還應注意教學目標設計的具體性,使目標的實施過程是可控的,目標的達成也是可測的。唯有這樣,才能做到課堂教學的預見性、針對性。

  二、時間的安排上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教學以班級授課製為主,教學過程以注入式為主,以教師為主,教師或一講到底,滔滔不絕,或一問到底,或以問代講,有時甚至自問自答。這樣,學生的思維自始至終都在教師的語言軌道上執行,成為"聽客"和"看客",而不能成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於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失落,積極性下降,到最後教師授課,學生唯命是從,更談不上大膽質疑,向權威挑戰。而素質教育是一種主動性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精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求教師將"講堂"變成"學堂",在課堂上應多給學生學習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成為時間的主人。現在提倡課堂上要多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就是要求教師在"導"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動腦筋,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上,放在學生學習、討論、交流時對學生適時、適度的點拔和指導上,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才能把重心由"教"轉到"學"的方面,從教學生"學會",轉移到教學生"會學",才能使學生能獲得獨立自主地去探求和掌握新知識的本領,使學生始終處於自覺、積極的學習狀態中。實現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教學向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參與式教學的轉變,以記憶為主的機械學習向深刻理解的意義學習的轉變。

  三、組織形式上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很少能有自由學習、自由討論的組織形式,這種刻板、拘束的學習氛圍無疑成了學生學習的枷鎖。要改革這種現狀,實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現從"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轉換。例如在教學中,一些學校變換學生的座位形式,由"秧田型"變化為"圓桌型"、"馬蹄型"等,由全班劃一的學習活動轉化為學生個體的讀讀、圈圈、做做,同桌議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甚至走出課堂--這些都正好是我們現代教育理論所提倡的。物理課堂教學在組織教學的形式上,我認為應突出一個"練"字,訓練的形式有多種,可以先講後練,也可以先練後講,也就是"講練法"。為了做到以練為主,以講助練,最佳的組織形式應該是"練--講--練",這是因為採用"講練法",經過教師的講解,學生雖然掌握了知識,但由於缺少了一個透過自己思考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即"練"的過程,因而抽象、概括、判斷、推理、想象等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只是"停留在記憶或初步的理解"的水平。有了組織形式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改變,促使學生學得生動,學得投入,真正做到成為學習的主人。再從另一層面看,更利於學生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更利於塑造良好的個性特徵,更利於學生髮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

  教學過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就要"因學施教",以"教"導"學",實現四個轉變:①以教師為中心的被動接受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動參與式;②以記憶為主的機械學習轉變成以深刻理解為主的意義學習;③單純的知識學習轉變成知識方法、能力、態度的多方面的學習;④側重基礎學為形式的學習轉變成基礎學力、發展型學力、創造型學力相結合的學習。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行啟發式、互動式的教學。判斷一個教師的優劣應以是否啟發學生提出一些深刻的問題為標準,而不應該是傳統意義上所認為的那樣--一堂課下來學生什麼問題都沒有,這樣的教師是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優課的標準應該滿足以下要求:①有利於學生髮現、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②有利於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③有利於學生個性特徵、特長、愛好的發展。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評價權"交給學生,用"你認為他說得對嗎?為什麼?"、"他這樣回答問題全面嗎?為什麼?"等問題,把學生推上評判席,促使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專心聽,認真想,大膽說……。透過學生進行爭議,相互評價,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加深對疑難問題的理解,增強他們的思辯能力。

  總之,隨著考試製度的改革,考試中的變數越來越多,但是,如果真正做到了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那麼他們就能從容應試。我想,這是實施教育改革,減輕學生負擔,提倡素質教育的初衷。

【淺論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