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教材使用資訊科技論文

教材使用資訊科技論文

教材使用資訊科技論文

  一、目前中學資訊科技教材使用中出現的問題

  1.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目前高中資訊科技教材的內容都是非零起點的,也就是說它對學生在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還是有一定的要求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學生的資訊科技能力的基礎也不一樣。例如,有些學生從小就接觸了資訊科技方面的知識,相對來說簡單,而有的學生從來都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知識,學習起來就很吃力。針對這一問題,如果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採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就根本無法讓學生收到平等的教育,也不利於部分學生的發展。

  2.對教材把握不準

  不少教師把資訊科技教材看成和政治教材一樣,對教材的內容刪繁就簡,只是跟學生介紹書中提到的應用軟體的操作方法,而忽視了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和發展技術能力。甚至有部分教師只是照本宣科,完全按照課本上的死知識講解,不能活學活用,完全違背了新課程“以教材為中心”的思想。另外,由於各地的師資和教學資源的不同,教材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遇到不同的困難。

  3.忽視評價與考核

  雖然新課程要求把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結合起來使用,但是實際上不少資訊科技教師對過程性評價的理解不夠透徹,比較模糊,甚至有的教師根本不進行過程性評價,只關注總結性評價。這種單一的總結性評價容易引導教師把資訊科技課程上成專業的培訓課程,不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1.加強學科課程的整合和研究性學習

  隨著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在教學資訊化的學習環境中,原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也無法發揮資訊科技的教學優勢。只有加強學科課程的整合和研究性學習,強化資訊科技下的研究性學習,才能發揮資訊科技課程的價值。所謂課程整合就是以學科科目為中心,立足於學科內容改革,建立學科間的有機聯絡,使各門學科相互滲透,把學科學習任務融入資訊科技課程中去。那麼所謂研究性學習就是以“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為解決問題的中心,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獨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學習積極性和個人體驗的作用,加強學生素養的培養。

  2.加強對學生的瞭解,注重個體差異

  作為教師,要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不僅要認真瞭解教材,還要認真瞭解學生,以便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於地域差異造成的`學生資訊科技水平的參差不齊,教師應該在學期初就做好調研,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來加以彌補。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加強個別輔導,對於知識水平差距較大的班級,可以採取分層教學,採取有效的措施爭取讓認知差異不同的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對於教材的使用,教師不能完全照本宣科,應儘可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地的特點,合理有效地組織教學,創造性地靈活使用教材。那麼,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必須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能力與工具軟體操作的關係,二是知識技能跟綜合能力的關係。對於前者要注重過程和方法的引領,以典型的工具應用為範例,鼓勵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工具。對於後者,要注意在學習知識原理的過程中安排一些小型的活動來練習技能,同時要注意知識的穿插,適當加強學習方法和技能的培訓。

  4.採用人性化、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

  在課堂中適當地嘗試開展學生的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加強過程性評價的運用。例如,使用線上考試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電子學習檔案袋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透過對學生完成電子作品的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學生的資訊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在評價中還要體現人性化的特點,及時發掘學生的優點,重視學生資訊素養的培養和能力的開發。

  三、結語

  總而言之,資訊科技教材的合理使用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深刻把握教材,最佳化評價與考核,真正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和學習能力。

【教材使用資訊科技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