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繪畫/書法> 論文:淺析隋代展子虔的繪畫藝術

論文:淺析隋代展子虔的繪畫藝術

論文:淺析隋代展子虔的繪畫藝術

  縱觀展子虔的畫作,他創作最多的還屬宮觀畫、車馬畫和人物畫。在《貞觀公私畫史》中,裴孝源列舉出展子虔的六卷作品,即《南郊圖》、《雜宮苑圖》、《弋獵圖》、《王世充像》、《長安車馬人物圖》和《法華變相》,同時還列舉出展子虔在長安、洛陽等地的寺廟宮觀中所畫的釋道壁畫。僅從畫卷的名稱來看,主要為宮殿寺觀畫、車馬和人物畫。北宋《宣和畫譜》中所記載的御府藏畫也有關於展子虔畫作的介紹,如《十馬圖》、《古實人物圖》、《維摩像》、《石勒問道圖》等二十餘幅。

  在《歷代名畫記》中,張彥遠說,二閻曾師於展、楊、張、鄭。由此可見,唐代最著名的畫家之一閻立本也深受展子虔繪畫的影響。而閻立本以人物畫出名,說明展子虔的人物畫在當時也是聞名於世。北宋時期的米芾對展子虔人物畫也十分推崇,他曾評價展子虔的《朔方行》道:此畫中小人物形象甚佳。元代的湯魆在《畫鑑》中評價展子虔的人物畫:意度俱足、神采如生、隨以色暈、描法甚細,不愧為唐畫之祖。他還說道,畫聖吳道子早期人物畫也難以逃脫展子虔的影響。而在宮觀畫方面,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坦言,董、展二人實乃同品,董畫中的車馬有展的影子,展畫中的臺閣亦有董的風範。可見展子虔與同時代著名畫家董伯仁在宮觀臺閣畫上不相上下。

  一、以《授經圖》為代表的展子虔人物畫藝術

  相傳《授經圖》為展子虔所作,只是目前尚無確切定論。從此畫作的表現手法上看,明顯具有魏晉時期人物畫的風格。人物衣紋繼續沿用著顧愷之的均勻畫技,其高古遊絲描猶如春蠶吐絲一般,線條以中鋒圓勻的細描,人物手部、面部以淡彩來暈染,使所繪人物立體效果突出、富有質感、神采如生、造型精準。這樣的技巧與手法,都像極了顧愷之。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專門考述了顧愷之與展子虔之間的師承關係,他說:若追溯展子虔、董伯仁、田僧亮、閻立本、閻立德、孫尚子六人的畫風畫技,可在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三人那裡找到源頭。此話明確表明了展子虔師承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三人。

  張彥遠的考述內容還提到:中古時期的人物畫,精緻、臻麗、細密,尤以展子虔的作品為代表。張彥遠在此高度評價了展子虔人物畫的臻麗與精細。所以,儘管《授經圖》帶有明顯的顧愷之的高古遊絲描風格,而一度被疑為是顧愷之所作,但張彥遠對展子虔人物畫“臻麗”而“精細”的評價,加上前文所提米芾的“小人物形象甚佳”的驚歎,再加上前文所提湯魆的“隨以色暈、描法甚細”的評述,另外還有明代汪珂玉的《珊瑚綱》所言“展子虔畫伏生”[2]24,都足以證明《授經圖》為展子虔所作的傳言是可信的。這部爭議頗多的《授經圖》所描繪的是漢初時期經學家伏生向弟子們講解《尚書》時的情景。畫面中,人物面部、手部及衣紋的線條描法甚細,猶如春蠶吐絲,臻麗、精緻而細密,每個人物的神態都被刻畫得非常生動、逼真風神,可謂意度俱足、神采如生。人物所在的背景粗疏點染,使伏生和他弟子們出塵清高的脫俗品質與飄灑清逸的.學者風範被反襯得淋漓盡致。由此可見展子虔以《授經圖》為代表的人物畫藝術技藝之高超。

  二、以《遊春圖》為代表的展子虔山水畫藝術

  《遊春圖》是展子虔的代表作,它長43釐米、寬80。5釐米,是我國傳世的山水畫卷軸中最古老、儲存最完整的山水畫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鑑賞價值,被後人譽為唐代山水畫之鼻祖。我國的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較之前有所發展,並受到玄學盛行以及佛教傳播的影響,形成了清議、品評的風格。當時眾多文人雅士對“道”有新的理解和感悟,並將“道”與山水畫作相結合形成澄懷觀道、山水以形媚道的觀念。他們常常隱跡於自然山水之間,注重身心修養,崇尚莊子的齊物思想。他們流連於山水、忘情於自然的行為是對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執行和領悟,這種怡然自得的生活狀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文人的詩文及畫作。因此,對搜妙創真、凝思形物的探求形成了山水畫的重要構圖法則,畫面中水不容泛、人大於山等不協調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得到改善。到了隋朝初期,山水畫逐漸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以獨立的形式出現。展子虔畫作《遊春圖》是隋初山水畫的代表作,畫中人與山的比例以及平遠空間的處理恰到好處,增添了畫卷的審美價值。

  《遊春圖》的主題為遊春,為了在有限的畫幅中表達無限意境,作者將視野提高採取俯視視角、鳥瞰諸景的構思,將畫中景物進行大膽的錯位分割處理,給人以開闊、高遠的視覺感受。其中寬廣的江面為畫作平添空靈清幽的氛圍,使畫作在咫尺之間顯現出千里之勢。在《遊春圖》中,畫面的遠處是層巒疊嶂的山峰、雲霧繚繞的青翠山林和斜暉下波光粼粼的江水,畫中人物有的悠閒地騎乘於林中小徑,有的自在地泛舟江上,還有的佇立於岸邊獨自等待家人歸來。綜觀整幅畫卷,人物形態自然生動,景色引人入勝,畫中青草漫坡、綠樹成蔭,遠山浮翠、雲霧繚繞,描繪出了一幅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祥和春景。

  《遊春圖》在構圖上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尤其是在用筆設色的技法方面顯得韻味深遠、古意濃厚。明代的著名收藏家詹景鳳曾評價展子虔的《遊春圖》道:此畫中,山偏重於青綠色,而山腳下則多用泥金,山上的小林木用赭石寫幹,林木上的葉子用沉靛橫點;大樹多為勾勒松,但不細描松針,僅用苦綠沉綴;松樹幹只用赭石隨性兩筆,不拘泥於松鱗;人物僅以粉點而成,人物衣褶加重色幹,船屋也同樣以此技法完成。詹景鳳此言後來成為研究展子虔《遊春圖》創作技法的一項重要依據。整幅作品的基調為青綠色,但在關鍵之處大膽地運用了醒目鮮豔的暖色,幾筆勾勒出舟船、鞍馬、簷柱、橋樑等,將與人物有關聯的所有景緻都凸顯了出來。甚至仕女還用朱磦硃砂點染,使畫作的補色應用得恰到好處,也盡情展現了畫作盎然雅和、相得益彰的浪漫風情。此外,畫作中對水的描繪一絲不苟、清淡柔美,使觀賞者在山中暢神之餘仍能留心於涓涓靈動之水。《遊春圖》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僅此一畫便翻開了中國山水畫的嶄新一頁。從此,山水畫從人物畫題材中脫離出來,步入工細巧整、青綠重彩的發展道路,獨立成為一門主流畫種。

  總而言之,隋代著名畫家展子虔的繪畫創作題材範圍極廣,在畫技上又精於創新、新穎奪目[3]156。他的代表作《授經圖》、《遊春圖》向世人展現了他高超的人物畫與山水畫藝術造詣。他師承顧愷之等人,又將前輩的優良畫風傳給了閻立本、吳道子等,在中國千百年畫史上既作出過開創性的貢獻,又起著重要的傳承作用,實在是值得後世學習和敬仰。

【論文:淺析隋代展子虔的繪畫藝術】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