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透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 象說明下雨前動物的特點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要下雨了》課堂實錄,一起來看看吧。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 篇1

  師:課題上面有個什麼標記?

  生:梅花。

  師:什麼意思呀?大家說,這是一篇什麼課文?

  生:自學課文。

  師:說得很對,這是自學課文,要自己學會的。題目要下雨了是什麼意思呢?

  生:就是要快下雨了。

  生:馬上要下雨了。

  生:再過幾分鐘就要下雨了。

  生:一會兒就要下雨了。

  師:就這個意思,快要下雨了,你們說對了。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麼不一樣啊?動動腦筋看。

  生:不一樣。要下雨了就是還沒有下,等一會就要下了。下雨了表示已經下了。

  師:《要下雨了》這篇課文可能會講些什麼?

  生:可能會講一些快要下雨的事。

  生:可能講下雨之前有些什麼情況。

  師:對。那麼這篇課文講些什麼呢?我們開啟113頁,老師有個問題,你們是否學懂了課文,用什麼來檢查呀?

  生:用課文後面的題目來檢查自己學懂了沒有。

  師:說得對。讓我們來看看課後的題目,第一個題目是什麼?你念。

  生:看拼音讀課文

  師:看拼音讀課文要求我們怎麼樣?

  生:要求我們把課文讀通。

  師:第二個題目是什麼?要求我們什麼?

  生:說說小白兔怎麼知道要下雨了,你知道下雨前還有哪些現象。這個題目要求我們把課文讀懂。

  師:第三個題目是什麼?

  生:分段朗讀課文。這個題目要求我們把課文讀好。

  師:把課文讀好應該怎麼樣?

  生:讀得有表情。

  師:課文後面的題目要求我們讀通、讀懂、讀好。那麼,我們首先把課文讀通。

  (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對於生字,學生自己按拼一拼(字音),讀一讀(連詞),想一想(意思),記一記(字形)的步驟去解決。幾個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把他們叫到講臺前輔導。)

  師:都讀通了?請大家互相檢查。

  (學生兩人一組,每人讀一句,進行兩遍,一方有錯,另一方幫助糾正)

  師:都讀通了。課文講了些什麼?

  生:這篇課文告訴我們,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低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螞蟻往高處搬家了。

  師:說得真清楚。誰還能說得這樣清楚?

  生:下雨之前,燕子飛低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螞蟻到高處去了。

  師:說得好,下雨之前為什麼下雨之前燕子飛低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螞蟻搬家了?我們一小節一小節把課文

  生:學懂。

  師:現在先看看第二小節,燕子為什麼飛低了?你們要把課文中的答案找出來,然後再對自己提出幾個為什麼,自己來回答。(學生讀後回答)

  生:為什麼燕子飛得這麼低呀?因為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平時燕子飛得很高的,飛得很靈巧。

  生:為什麼小白兔要問燕子:你為什麼飛得這麼低呀?因為小白兔象我們一樣,都喜歡問為什麼。

  生:為什麼說小燕子從小白兔頭上飛過、這是要說明,小燕子飛得很低。

  生:為什麼書上寫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伸腰,因為他剛才在割草;為什麼燕子飛得這麼低,因為小蟲子飛得低了,蟲子怎麼會飛低的,因為小水珠把蟲子的翅膀沾住了;小水珠是哪裡來的,因為太陽曬到湖裡,小水珠為成了水蒸氣,散發到天空中,變成雲,冷風一吹,雲變成了小水珠掉下來了。

  師:嗅,真能幹,我們為他鼓掌。他把《小水珠旅行記》裡的知識都用進去了。我們要向他學習,問一個一個的為什麼,我們學懂了很多問題,燕子飛低的原因也搞清楚了,而且許多問題都提得很有水平,現在我們輕輕地把第二節念一遍。

  師:現在楊老師來唸前面一句話,你們念後面一句話,分角色的話你們念。(師生對讀)

  師:行了,按這樣的方法學習第三小節,要能回答小魚為什麼游到水面上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幹什麼?(學生自學後回答)

  生:小魚游到水面來透透氣。

  師:為什麼要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

  生:因為水裡悶得很。

  師:有沒有同學知道,為什麼水裡會悶得很?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透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 象說明下雨前動物的特點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以下是小鼻子呢行裡的《要下雨了》課堂實錄,一起來看看吧。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 篇2

  生:水裡面沒有空氣。

  師:對,要下雨了,溶解在水裡的空氣也少了,所以水裡悶得很。現在,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大家做小老師。做小老師要有很高的水平。要認真地、熱心地幫助同學。

  (學生朗讀課文)

  師:大家對他的朗讀有什麼看法,請談談你的看法。

  生:他的字音讀錯了,我能幫助他。

  生:他的標點沒有念出停頓來。

  生:他念得太快了。

  生:我認為他念得比以前有進步了,以前他很不自然。

  師:對,我們既要看出缺點,熱情幫助;又要肯定成績,看到同學的進步。下面,還是老師讀解說詞,大家念角色的話。小魚對小白兔很關心,要把關心的口氣讀出來。

  (學生有表情地朗讀)

  師:第四節講螞蟻搬家,螞蟻為什麼往高處搬家,書中沒有答案,誰曉得為什麼?

  生:因為螞蟻住在地下,水流到洞裡,螞蟻會被淹死的。

  生:水流下來,會流進窩裡去的。

  生:我有個問題,螞蟻用觸角講話,小白兔怎麼會聽得見呢?

  師:大家想想看,小白兔為什麼會聽見螞蟻說話?

  生:這是童話。

  師:對,這是童話。所以螞蟻要往高處搬家,剛才你們說的意思是因為水是往低處流的,容易流進螞蟻的窩裡去。

  生:我有一個問題,泥土是會吸水的,水不會淹掉螞蟻窩。

  師:雨下得很大,它吸水來不及了。

  生:前幾天,雨水也流進我們家了,我們家漲大水了。西湖水都滿上來了。

  師:好了,現在你能回答書上的問題了嗎?(指黑板板書)

  生:(齊聲)因為小燕子低飛了,小魚游到水面上來了,螞蟻往高處搬家了,所以小白兔知道要下大雨了。

  師:來,我們一起把課文最後兩小節念一念。它們告訴小白兔的知識對不對?

  生:對。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 篇3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透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象說明下雨前動物的特點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根據教材知識螺旋上升的這一特性,結合新課程提出的低年級學習要求,能“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綜合文字內容,使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這篇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身便的自然科學知識。不僅能引導學生留心身邊事物,注重觀察,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裡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兒童有與生懼來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強,喜歡追根問底,他們已經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教材自身特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超越,輔以“思、議、評、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真切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奧妙、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基礎教育發展綱要》指出:“素質教育基本點之一便是面向全體,從‘無人教育’轉為‘為人教育’,將學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潛能、具有創造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所以,我把學生自主質疑或交流討論後的處的難點、疑點,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並努力引導學生體悟、欣賞小魚的內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對話,展開豐富的想象。

  在確定了課文的教學目標後,緊緊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自身特點,以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們在張揚個性中邊學、邊悟、邊積累、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運用經驗,匯入課文

  出示圖,配以電閃雷鳴的音像效果

  師:你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

  生:我聽到了雷聲

  師:能模仿一下嗎?

  生:轟隆隆,轟隆隆

  師:真不錯!還有呢?

  生:我看見了閃電

  師:能說具體些嗎?

  生:我看見了天空中出現了一道閃電,像一把到把天空劈開了。

  生:我看見了天空中佈滿了鉛色的烏雲。

  生:我看見了小樹苗被大風吹彎了腰

  生:我可以用兩個詞語來形容:電閃雷鳴,烏雲密佈。

  師:小朋友說的真不錯!那麼大家知道這種現象預示著什麼?

  生:要下雨了。(板書)

  在教學活動中,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時時關注學生、處處細緻傾聽,抓住從學生口中蹦出的玉言,學生的生活經驗,提煉豐富的資源,促進學生的發展,最佳化我們的課堂。新世紀的學生,他們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成長起來,網路,媒體,社會、家庭都給了他們許多的學習機會,也就是說他們現在在知識面很廣。他們在生活中,透過各種方式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或多或少地指導著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程度要活用學生所掌握的各種經驗,以服務於教學活動,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開拓學習的新領域。將語文放進生活,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涉及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而不僅僅滿足於課本上的知識。

  (二)初讀識字,感知文字。

  1、思維衝突,展開教學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只有疑問才能激起學生閱讀體驗的慾望,疑問是體驗的引信,是探索的前奏,如果能找到文字的因果矛盾之處,使學生產生思維衝突,那麼學生就會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效果也就不言而喻。

  師:你學到了什麼?

  生:我知道了下雨前小魚遊在水面上。

  生:我知道了燕子飛得很低。

  師:無論什麼時候都飛得很低嗎?

  生:不是,是下雨前它才飛得很低。

  師:是呀,小朋友真能幹,學懂了那麼多!那麼課文裡的小白兔懂了嗎?

  生:懂了。

  師:(奇怪)你們怎麼知道的?

  生:課文裡寫了!(讀)“哦,原來是這樣!”小白兔明白了

  出示該句

  師:你覺得這句話該怎麼讀,為什麼?

  生:我覺得要讀出明白的語氣。因為小白兔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師:你能試試嗎?

  生讀句

  生:我覺得要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為小白兔的問題解決了,他很高興!

  師:真不錯,你來試試!

  生讀句。

  師:看來小朋友把難題都解決了,那我們再來看看課文,仔細讀讀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我想問,小白兔是怎麼解決的?

  生:小白兔他都明白了什麼呀?

  ……

  師:是呀,“學問學問,邊學邊問”只有不斷產生疑問才有知識的獲得。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子現,只要我們認真讀課文,一定能把這些問題解決,我們一起努力吧!

  低段學生注重識字、積累,在會認會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文字中挖掘疑點,引導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其目的性強,既激發了興趣,張揚了個性,又使學生主動參與,在讀書中自己挖掘到文字的答案,在探究中形成能力,發展能力。

  2、媒體輔助,閱讀體驗

  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小魚在水裡很悶,我透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從觀察入手,結合閱讀,感受文中小白兔和小魚的心靈世界。

  出示課件觀察:誰能看著圖說一說?(小兔圖)

  師:小白兔看到了什麼?

  生:他看見小魚在水面上游來游去。

  生:我看見小魚在吹泡泡。

  師:真是一隻仔細的小白兔。那麼這和平時我們看見的有什麼不一樣嗎?

  生:(搶答)不一樣,不一樣。

  生:小魚經常在水底遊的。

  生:是呀,平時水面是看不到小魚的!

  師:是呀,所以小白兔覺得——

  生:(齊答)奇怪。

  教學“奇怪”

  師:那麼小白兔怎麼想?怎麼問?

  生:真奇怪,今天小魚怎麼在水面上了?

  生:咦,怎麼回事,小魚怎麼跑到水面上來?

  生:真奇怪,這是怎麼回事,我還是去問媽媽吧!

  師:課文中哪一部分寫了這幅圖的內容。

  出示小白兔問的話,朗讀感悟。(課件)

  師:你認為小白兔的話應該這樣讀?(讀出奇怪的語氣)

  生讀小白兔的話

  師:(引導)是呀,太奇怪了,那麼小魚怎麼回答小白兔呢?

  出示課件

  師: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小魚說些什麼?

  生:我看見小魚在水裡游來游去,好象在說“哎呀,怎麼這麼悶呀!”

  生:我覺得小魚在水裡很悶。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它在水裡不停地吐泡泡,好象在喘氣,它肯定在說:“悶死了,悶死了,我都透不過氣了!”

  生:我也知道小魚在水裡很悶,因為我知道小魚前水裡的氧氣很少。

  師:真了不起!是呀,小魚在水裡垂頭——(生補)喪氣,無精——(生補)打採。那你再讀小魚的話,肯定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了,讀小魚的話。

  新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體會人物感情時,我讓學生不斷的讀,不斷的提高,對每一次讀都即時評價,努力讓學生在一次次讀中,從文字材料中探究“魚出水面”的根源,從而挖掘出這一現象的實質。

  教學效益的真正體現是單位時間內學生收穫了什麼,收穫了多少?有了哪些進步和發展。當學生感知體悟了文字後,我還引導學生潛心品讀它,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的同時,內化語言文字本身,內化語言文字中滲透的情感,達到品讀成誦,達到為我所用。

  課堂上,學生對於小白兔為什麼感到奇怪,小魚在水裡的情景,透過課件,都以感受的十分真切,並用自己的朗讀體現出來了。我又安排演一演活動,讓學生把文字再先出來,由於前面讀的到位,學生自然演的也十分精彩。

  課後反思

  這一課,我主要是要體現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你讀懂了什麼?第一個學生回答“我讀懂了這裡有一個多音字,‘空’”,這時,我想既然提出了字詞,那就先解決吧,不料學生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的學生都講了“我學會了哪個字”把我的教學設計全打亂了。現在回想,如果當第一個學生出來時,我就應即時引導,讓學生回到課文內容上,從內容找疑點,展開學習,這樣。探究的氛圍可能體現的更好。從這裡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每一堂課都會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教師的課堂機智如何。

  由於經驗的不足,在對待課堂突發事情時,沒有冷靜的教學機智,沒有妥善處理好教學程式。今後因在這方面加強鍛鍊。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 篇4

  【教材解讀】

  全文共8個自然段,主要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象,講了下雨前的一些小動物的活動特點及發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本篇童話共塑造了4個童話動物形象:燕子、小魚、螞蟻、小白兔,這些小動物都是孩子們平時很喜愛的,也是孩子們樂於親近的。

  這篇課文,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著身邊的自然科學知識,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裡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物件是一年級學生,學生透過讀課文能知道的是: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現象預示即將下雨。可要想使學生理解這三種現象的緣由,就是個難點了,特別是學生對要下雨了的自然現象曾經經歷過,但他們可能從未把這些自然現象與下雨前的徵兆結合起來。這便有待於我們去幫助學生建立自然現象與天氣間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觀察與理解能力,達到對課文內容的開拓性理解。

  一年級的學生已有了初步的朗讀能力,透過理解課文,學生在讀文中對話時可以把對話讀正確、通順、讀出一定的語氣,但在進一步體會朗讀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引導。例如:分角色朗讀時,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語句中重音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透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下雨前一些小動物的異常表現。

  【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好對話,特別是指導讀好帶有疑問語氣的句子。

  2.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得低,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

  【教學策略】

  對於這篇課文的講解,我採用“整體——部分——整體” 的基本模式,首先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然後把課文分成五部分講解,重點講解小白兔與燕子、小魚、螞蟻對話三部分,這三部分採用同一方式教學,使學生易於形成明確的學習思路,推薦小老師代講,調動學生積極性,“授之以漁”。最後以諺語的形式總結下雨前的預兆,通俗易懂。結合當前時事,進行主題昇華,共同為旱區祈禱,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在朗讀教學的處理上,我先讓學生“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它們都說什麼了”,學生透過親手畫一畫句子,找準對話的內容,為指導分角色朗讀做好準備。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達到以讀代講,以讀助學的目的。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板書“下雨了”,齊讀。再加上“要”字,讓學生齊讀課題,區分“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有一天,小白兔上山割草,正好趕上要下雨了,可小白兔卻不知道,那他最後是否被雨淋溼了呢?我們還是來看看課文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對比理解“要”字,區分雨前和雨中,以免學生對文字的時間誤解,為新課做好鋪墊。

  二、充分自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課文中有哪些字不認識?圈出來,交流識記方法。

  2.再次快速讀課文,看看文中先後出現了哪些小動物,做上記號。

  設計意圖:透過讀讀、圈圈、畫畫,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形成故事意象,為講解課文做好鋪墊。

  3.同學們彙報:(小白兔上山割草都遇到了誰?)

  4.出示生字“兔”,引導學生聯絡小兔子的樣子記住“兔”的字形,注意兔字的小點,那可是兔子的短尾巴,如果把小白兔的尾巴給丟了,他會很傷心的。

  設計意圖:運用字形特點趣味識記生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學生獨立為課文標上自然段序號。

  2.指導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段。這時小白兔有什麼感覺?(出示卡片“悶”)強調讀音(多音字)一顆心成天被關在門裡,孤零零一個人,能不悶嗎。而我們感覺有些喘不上來氣,就會覺得悶。

  小白兔為什麼會感覺到悶?小白兔此時知道要下雨了嗎?那有誰會告訴他呢?請大家來看下兩個自然段。

  設計意圖:抓住重點字詞“悶”,揭示要下雨了。同時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多音字“悶”,將閱讀教學與識字教學結合起來。

  3. 指導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小白兔看到了誰?他們分別說了些什麼?你能畫出來嗎?透過他們的對話,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讀小黑板上的問題後,分組練習朗讀並討論。)

  提問:小白兔看到了誰?(燕子)

  (教師板畫燕子)

  (2)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教師補充提問:燕子為低飛在做什麼?蟲子為什麼飛得低?(板書:燕子低飛忙捉蟲)

  設計意圖:透過逐層深入的提問,突破教學難點,理解燕子低飛的原因。

  (2)教師指導分角色朗讀:你知道燕子為什麼要大聲喊嗎?你能學一學嗎?(學生練讀)

  (3)推薦分角色朗讀,集體評議。

  (4)課文中燕子邊飛邊說,這裡指燕子同時做幾個動作?你有同時做兩個動作的時候嗎?你能用“邊……邊……”說一句話嗎?

  設計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要下雨了》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