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鑑賞創新閱讀教學論文

鑑賞創新閱讀教學論文

鑑賞創新閱讀教學論文

  一、鑑賞,披文入情

  筆者利用一節課時間讓學生閱讀文字,帶領學生走進文字,體會作者的情感。這首小令雖然只有28個字,但是其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首先,筆者抓住“昏鴉”“古道“”西風“”夕陽”等意象,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內容“,昏鴉”渲染了一種肅殺的氛圍,而“古道”則負載著一種沉重的羈旅鄉愁“,夕陽”代表暗淡的心境。透過對意象的分析和鑑賞,學生領略到了這首小令的意境,並對意境的生成有了明確的認知。教學時教師要捕捉完整的意象,做到知人論世,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其次,筆者讓學生分析這組意象的組合技巧,分析作品的藝術性。第一句“枯藤老樹昏鴉”給人一種冰冷的感覺,詩的意象給人一種暗淡的感覺,“小橋流水人家”則以動襯靜,令人神往,兩種意象的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有家難歸的孤絕心情。透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從選材、結構等方面發現了寫作的藝術性,理解了文字的內涵。

  二、追問,深入閱讀

  在閱讀文字時,只有深入其中,站在一定的思想和藝術高度對文字進行分析和解讀,並得出自己的見解,這樣才是有效的閱讀。古代思想家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學生在閱讀文字時,貴在有自己的見解,能對文字產生質疑。因此,教師在教學一篇課文時,要從常見的問題入手,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可以是針對全文提出,也可以針對文中的某一方面進行提問。以教學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課文《背影》為例,筆者這樣帶領學生進行主題探究:文中提到“兩次流淚”,這裡的情感表達是指“感恩”還是指“家境變故後的淒涼”呢?在父親的人生際遇中,是否烙印著時代的影子?在教學“借物抒情”這節內容時,筆者讓學生找出與文字內容具有一定聯絡的語段和文章進行對比,如與課文《紫藤蘿瀑布》《海燕》《石榴》進行對比並開展探究活動:海燕、紫藤蘿、石榴,它們有哪些共性,它們分別有什麼樣的特點,分別象徵社會中的哪一類人?從中你明白了社會的現實是什麼?圍繞問題深入探究,學生對文字的理解也逐層深入,從而實現對文字的個性化解讀。

  三、創新,拓展延伸

  教育的本質不是傳授,而是喚醒和激勵,誘發人的創造力。在語文教學中,每一篇課文都有著豐富的內涵,讀者需要在閱讀中與文字產生情感共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閱讀的價值是無限的,它既起步於閱讀的自我感悟,又起步於對文字的創新和拓展。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獲得了一定的閱讀感受及閱讀體驗,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抓住文字內容進行探究,與文字產生情感共鳴,並獲得獨特的感悟。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選修課文《窗》為例,該文比較短小,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病人眼中的窗讓你想到了什麼?學生經過討論後認為:透過病人眼中的窗可以領悟到生命的堅韌。感悟是創新的基礎,在學生獲得了一定的感悟之後,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拓展和延伸,如續寫故事、改寫故事、擴寫故事等。在教學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課文《臺階》時,學生可以針對文中父親的人生遭遇,提出自己的見解,如父親為了消除自卑的心理一直努力奮鬥,試圖透過建造高一級的臺階獲得自尊,但是這本身就是淒涼的,也是無益的,父親缺少的是對自己的認同。以此為主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續寫故事,體現父親覺醒後的心路歷程。在閱讀教學中,透過鑑賞、質疑、拓展延伸三個層級的閱讀活動,能夠有效地規避文字閱讀的虛無和空泛,在層層推進的閱讀活動中實現個性化的解讀,推進閱讀教學向縱深發展。

【鑑賞創新閱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