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學生全面理解文字下的閱讀教學論文

學生全面理解文字下的閱讀教學論文

學生全面理解文字下的閱讀教學論文

  一、基於教學,理解語言形式

  閱讀教學的本質,是要能夠理解語言文字的運用規律,並運用規律獲得語用能力。因而,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理解兒童閱讀的特點,從兒童的視點入手實施閱讀教學的引導。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閱讀經驗,他們都會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和體驗,達到教師所要預定的B處。從A處到B處,這就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路徑,要實現這一路徑,就要從解決學生的理解落差開始。例如,在教學杜甫的古詩《春夜喜雨》時,在開始閱讀的時候,學生感受到的很簡單,也即是知道這裡下了一場雨,但這場雨到底有何妙處,有什麼可喜的地方,暫時還找不到細節,更無從體會其中的情感,只有透過教師的引導才能對其有深刻的理解。這個喜雨的情致,如何喜,都是教學的重點,也正是教學的A處,如何讓學生到達B處,感悟詩歌中所傳達出來的.情感,這是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進行閱讀落差處理的一個關鍵。為此,教師可以緊緊抓住一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一個潛字,一個細字。學生髮現,這裡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來春夜喜雨細膩無聲的情形。為何這首詩能給人以靜謐的美感?因為這裡的表現手法和修辭格式的運用,使得文字充滿了張力。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借用“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一句,寫盡了離情別緒,讓讀者感受到了文字中那深遠的意境。透過這樣的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文字之中,細細體味,反覆揣摩,從詩歌的字裡行間體會到言語形式的美,感悟語言文字帶給自己的魅力。

  二、基於表達,理解文字技巧

  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理解的關鍵,是要理解文章的表達秘妙,這關乎作者對語言文字的排程,其中包括字詞句以及修辭手法,還有對描寫、抒情、議論、敘述等謀篇佈局的形式等。如何才能讓學生理解文字的表達技巧呢?筆者認為,要從表達的角度,讓學生探究奧秘。例如,《雲房子》中有這樣的句式:“雲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這段話中的表達方式,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更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的一個生長點。為此,我將這裡當作教學的關鍵點進行引導,讓學生反覆朗讀,感受其中描寫大冬瓜和花兒的形態,體會那些房子帶給自己的感覺。學生美美地讀下去,然後發揮想象力,提出也要像小鳥那樣,造出奇幻多彩的房子,有的像香蕉,有的像月亮,有的像蘋果,不管是什麼樣的房子,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進行表達,甚至有的運用了修辭手法來描述自己的房子,透過這樣的表達,學生們把握到了語言的脈搏,從而真正理解了語言的妙處。

  三、基於運用,讓理解落在實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讓理解落在實處,就要能夠對文字的語言形式進行分析,然後運用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對於學生來說,理解語言文字的表達形式,而後根據自己的理解,運用表達形式將自己的想法都展示出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這就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核心。例如,在教學蘇教版課文《天安門廣場》時,有的教師會根據課後作業的設計,讓學生了解文章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學生通讀了全文並能夠將這個答案牢記在心。這樣就是教會了學生語言表達形式嗎?其實不是的。這只是讓學生從老師那裡記住了一個答案,雖然也讀了課文,但並沒有具體的感受和認知,那麼這樣的閱讀教學將是無效的,也是失敗的。應該如何做,才能讓學生的理解落到實處呢?教學中,筆者讓學生先通讀文字多遍,而後展開探究:看看廣場是什麼樣的?你從中感受到了哪些方位?由此學生抓住了寫作的手法,此時我讓學生進行表達練習:你運用這種寫作順序,說一說學校的情況。學生由此展開兩個步驟的閱讀:第一步,先通讀文中的第9自然段,分辨哪些是事實存在的景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景物,這樣就掌握了虛實結合的寫作手法。第二步,進行實踐寫作,遵照一定的順序寫出自己學校的情況。透過這樣知與行的結合,學生一步步參與實踐,從理解中獲得了語文素養的積累,同時也訓練自己的聽、說、讀、寫技能,養成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四、總結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理解”並不是一個膚淺的概念,如何實現學生對文字的理解,這需要每一個教師都深入思考,合理構建閱讀教學的課堂內容,找到學生理解文字的關鍵所在,然後實現學生理解能力的一步步提升。

【學生全面理解文字下的閱讀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