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

  摘 要:職業教育研究的“正規化”是職業教育研究共同體所共有的“研究傳統”、“理論框架”、“理論上和方法上的信念”,以及對職業教育的根本看法或根本觀點。職業教育研究的“正規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職業教育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而存在與完善程度的標誌。文章對職業教育的基本“正規化”--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職業教育的概念和職業教育的基本問題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以期引發對職業教育研究的“正規化”的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進而推動科學的職業教育的建立與完善。

  一、庫恩“正規化”論及其對學科發展的啟發

  (一)什麼是“正規化”?“正規化”理論是庫恩歷史主義科學哲學的核心內容。庫恩認為,“一個正規化就是一個科學共同體的成員所共有的東西,而反過來,一個科學共同體由共有一個正規化的人組成。”“科學共同體”是“在一種絕大多數其他領域無法比擬的程度上,他們都經受過近似的教育和專業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都鑽研過同樣的技術文獻,並從中獲取許多同樣的教益。”因此,“正規化”在庫恩那裡被理解為科學家集團所共有的理論背景及框架、共有的傳統和信念。總而言之,“正規化”是某一科學家集團在某一專業或學科上所具有的共同的知識基礎、信念,這些共同的知識基礎和信念規定了他們在基本理論走向、基本觀點及基本方法上具有可通約性(commensurability),為他們提供了共同的理論模型和解決問題的框架,從而形成為該學科的一種共同的傳統,併為該學科的發展規定了共同的方向和歷史路徑。庫恩認為,“取得了一個正規化,取得了正規化所容許的那類更深奧的研究,是任何一個科學領域在發展中達到成熟的標誌。”任何一門學科只有具有“正規化”才配稱科學,才能成為獨立存在的學科門類。任何一門學科在沒有形成“正規化”以前,只處在前科學時期,在該時期,科學工作者們各持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對各種問題無不互相爭論、莫衷一是。只有有了共同的“正規化”,科學家集團才可以通力合作,在共同的背景和傳統下共同發展、貢獻。

  (二)“正規化”論對學科發展的啟發:1.一個學科能夠獨立存在和發展是由多方面的因素決定的,調整物件和研究方法不是僅有的因素,該學科在邏輯層面的基本理論、基本原理及基本問題將決定該學科重要的研究方向;2.不能僅從學科內部的邏輯結構找尋依據,而應當同時從該學科的學術傳統、共同的理論背景與信念及從業人員有無組成自覺共同體等方面找尋依據,這種界定方式將會使我們對該學科的理解更立體、更具歷史感;3.一門獨立而成熟的學科的發展應具備規範化的特質,即該學科的從業人員應有共同的學術傳統,這些傳統將構成該學科進行自我組織、自我評估和自我證明的重要標誌,也是獲得學術認同的重要方面;(4)應將學科的發展放在生動的歷史境遇中考量,充分顧及學科本身與歷史現實的互動關係,從而使學科發展具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和自己的傳統,使學科內容具有生命力。

  二、職業教育研究正規化的“真空”狀態及其原因分析

  (一)職業教育的研究還沒有形成自身獨特的基本理論框架,即沒有自己理論分析的邏輯起點:包括基本問題意識及其提問方式、基本概念和自足自給的理論體系。在基本理論問題上,依然沒有完全擺脫經驗體系的窠臼,以相對分離的經驗形態和職業教育領域的工作形式作為職業教育的基本理論表達;沒有完全從普通教育學的邏輯框架中擺脫出來,有的甚至直接將普通教育學的邏輯框架套用在職業教育上;沒有深切體認職業教育實踐領域的嶄新發展,尤其沒有全面把握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徵,因而該學科的現有基本理論很難恰切地概括和統攝中國職業教育的實踐。

  (二)職業教育的研究沒有形成自己獨特(或達成共識)的方法,這其實也是我國各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程序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但在職業教育學科表現得尤為明顯。由於缺乏自身獨特的方法論構建,職業教育研究在獲取研究物件中缺乏應有的學科篩選,往往簡單地將現實的職業教育生活事實直接當作職業教育的研究物件,缺乏應有的學科反思,因而很容易形成學科建構對實踐的亦步亦趨,喪失學術研究應有的自主性。

  (三)沒有形成成熟的學科交流平臺和自覺的學術共同體,因而在學科體制上依然呈現出明顯的邊緣性和分散化特徵,制約了職業教育科向縱深發展。首先,職業教育研究的從業人員依然沒有按照嚴格的學術傳統和平臺形成學術共同體,很多學科點的從業人員多是其他領域的人員,甚至有一些屬於“玩票”性質,他們從事職業教育的研究是少有學科自覺的,有濃厚的經驗實用和點狀分散色彩,相互之間也缺乏關聯度,因而在職業教育研究中很難形成學術積累,也很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學術爭鳴;其次,職業教育學術性組織不健全,嚴重缺乏學術組織應有的學術自治品格;再次,職業教育研究沒有形成自己真正的公共論壇、學術交流載體和權威雜誌或真正的旗艦期刊。

  三、構建職業教育研究正規化的幾點思考

  (一)在職業教育“公共論壇”的建設上,要建設真正的精品學術刊物,除了在經費上要重點扶持外,也要給予其重大的智力支援,使其在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真正樹立學術上的權威性。加強職業教育學術組織和從業人員的規範管理,杜絕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身份混同現象,大力增強學術組織的自治能力,賦予職業教育研究者團體以更多的學術自治權力。另外,職業教育學術組織必須加強學術自律,進一步加強學術權力執行程式與規則的制度建設,按照學術權力自身運動發展的法則實現高度自治。

  (二)在職業教育研究中真正確立獨立成熟學科應有的基本問題意識,包括基本的提問方式、基本問題群和基本的理論框架及方法論。因此,職業教育研究應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一是對中國職業教育的歷史進行學術上的科學解說,二是能夠在理論上解決實踐中突出而普遍的問題。在研究方法上,職業教育研究要有跨學科研究的超前意識。在研究內容和領域上,主要整理和闡釋職業教育的歷史及職業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以及在現階段職業教育領域存在的一些突出而普遍的現象,比如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若干問題研究、職業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理論與模式的研究、職業教育與社會或教育公正公平問題的研究、職業教育與人的發展問題的研究以及現代職業教育教學觀、課程理論和師資培養理論模式研究等。對這些現實問題的關注將使職業教育研究在基礎理論層面具有很大的突破可能,從而為形成具有廣泛解釋力的理論正規化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思維契機。

  (三)理順學術研究內在機制,建立和培育良好、健康的學術規範與氛圍。這主要涉及到兩點:一是職業教育研究者個人的學術品性與能力,二是職業教育的學術共同體建設問題。

  四、跨學科研究是職業教育研究的可能正規化

  (一)跨學科研究正成為進行學科研究的趨勢。學者孟衛青認為,“現代科學的特徵是越來越專門化,科學分裂為無數學科,它們又不斷產生新的亞學科。這種分科研究確實給西方科學帶來可觀的成就。然而,過分專門化卻使各科研究的範圍日益狹小,也使科學進步的步伐放慢,其結果是,科學工作的成效本身成為問題”,“人們越來越多地認識到,許多社會現象和問題(包括教育)不是一門學科的學者能單獨解決的,而需要會同相關學科的學者,並以此為基礎才能發展出相關學科間基本是共同的工作假設、共同的理論模型、共同的研究方法和共同的語言。這就構成科學整合的基礎,也使得科學研究取得更令人滿意的成績,許多新學科應運而生。”西班牙比較教育學者費蘭費雷爾認為,“近來,跨學科研究已是一種確定的科學做法,而單純的多學科研究正在逐漸失去意義。”

  (二)跨學科研究的基本含義。跨學科研究是從研究物件本身的具體豐富性出發,立足於問題,採用一切有利於問題解決的'策略,並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將源生並分散於其他各學科的方法、技術和手段組織成有機的方法體系來解決問題。這個有機的方法體系,是所研究問題及其所屬學科的獨特方法體系,而不是其他有關的多個學科方法的機械雜湊。跨學科研究是綜合提煉其他各學科的研究方法、策略、技術、手段等而促成的一種研究方法上的超越。就職業教育而言,跨學科的職業教育研究就是對職業教育相鄰學科方法、策略、技術、手段“職業教育”化後的綜合、提煉與超越。

  (三)跨學科研究的基本特徵。跨學科研究的基本特徵,就是學科的交叉性,它承認事物聯絡的整體性與相互作用的複雜性,由此產生了它的理論與方法的綜合性和普遍性。具體來講,跨學科研究具有如下特徵:1.實踐性。大量事實證明,跨學科研究能卓有成效地解決現實發展中所提出的、已經或可能面臨的綜合性問題。這種研究的主要活力在於解決複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因為它主要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決策服務的。職業教育的學科性質(作為交叉學科)及職業教育本身的特性決定了職業教育就是一門實踐的學問,運用跨學科研究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2.研究物件的複雜性。跨學科研究的物件大都是一個複雜系統,其中包括系統的執行、宏觀管理和決策等一系列的複雜問題。其一,複雜性在於研究物件包含著許多因素,它們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互作用,不能分解更不能人為地捨去一些,保留一些,即使其中一個微小的因素都將對系統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其二,這種複雜性,除了指研究物件由多個因素構成外,尤為重要的是指這些因素構成一個動態的系統,它有完整的結構而不能“拆零”。這一點告誡我們,職業教育的研究要注意職業教育系統的完整性或不可分割性,過去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拆零”研究方式已不可取,是有害的。其三,跨學科研究實現了研究主體的變革,使研究主體從個體發展到群體主體。群體將產生群體效應,為學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可行的、綜合的方法。這樣,勢必會產生對學科發展有利的新的認識論、方法論與價值觀。

  (四)職業教育的跨學科研究需要一個過程。首先,需要培養研究者的跨學科意識。跨學科意識的培養需要讓研究人員瞭解職業教育的學科性質,使研究人員瞭解職業教育研究是研究關於職業教育規律的,其研究範圍是有人參與的職業教育活動和問題,但從一個學科研究職業教育不能認識職業教育的複雜性,容易導致片面的深刻性。其次,培養研究者跨學科的研究能力。跨學科研究能力的培養,需要從研究者的知識結構方面入手,跨學科人才的培養,需要本著教育的一體化精神,保證研究人才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和全面儲備。當前高校注重通識教育和通才教育,是這方面很有益的探索。再次,要有職業教育跨學科研究的制度保障。跨學科教育研究轉型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教育研究組織結構的重組,這種重組在研究物件和選題層面上表現為學科之間的交融和整合。由於我國科學管理體制和分科教育傳統的影響,很多跨學科研究因為制度方面的原因導致立項困難、研究協調困難等方面的問題。推進職業教育的跨學科研究,科研管理體制改革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科研管理機構對待跨學科職業教育研究課題應該從智力支援、資金配備、人員協調等方面給以應有的關照。

【職業教育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