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追求愉悅的閱讀教學感悟

追求愉悅的閱讀教學感悟

追求愉悅的閱讀教學感悟

  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是使人獲得精神的滋養、文化的浸潤和語言能力的生成,追求愉悅的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與教材(文字、與作者)的對話。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所有孩子的全面成長,已成為新世紀對教育的要求。作為課程的具體落實者——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應該如何落實課程標準,努力地為這些孩子的全面發展服務呢?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閱讀主體(學生)和閱讀行為(閱讀教學活動)都必須是愉悅的!

  一、 “以情匯入”,激盪學生進入“悅讀”的熱望有人說:學海無涯苦作舟,我認為:學海泛舟,師生相伴,應該樂!可現實常常有這麼一種情況:同樣的教學內容,有的教學活動讓人如沐春風,有的卻使人枯燥乏味。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我們的“投入”,我們的“痴迷”,我們曾經有那麼多的無奈:當我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條不紊”地實施以期達到“行雲流水”的效果時,我們的孩子偏偏喜歡“迂迴繞道”、“節外生枝”;當我們在講臺前直抒情懷慷慨陳詞時,卻看到孩子們端坐位子無動於衷,一臉漠然……這不僅使我想起自己兒時的“放鵝”的情形:那時,由於家境貧寒,為了我們弟兄幾個的書錢,母親便叫去我放十幾只鵝。放鵝時,淘氣的我為了從放鵝中省出時間和夥伴們“打仗”,便一邊放鵝,一邊抓緊時間割鵝草,教育論文《追求愉悅的閱讀》。爾後,我抓住鵝子,按住鵝頭,令其吃我割的草,雖知,鵝子根本不領情,擰著脖子,堅決不從;我就扒開鵝嘴,往裡面硬塞,鵝還是掙扎著不吃……折騰了一陣子後,當我無可奈何鬆開手坐在地上生悶氣時,卻意外地發現——鵝子甩甩頭,抖抖毛,自由活動一會兒,便悠閒地吃起我割的草來。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互動活動的合作伙伴,閱讀是人的個性化的行為,教師的教決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鵝不願受我的擺佈吃我割的草,是由於我的一相情願地逼迫;學生對教師的`“精心設計、有條不紊”表現出的“無動於衷,一臉漠然”,大概也是教師的一相情願所致。“綠葉如雲,尋不見完全雷同一雙葉片,教海無邊,又怎樣找出一條運用於所有課堂的經驗”,教師的勞動是一種藝術的創造。

  要進行平等、友好的對話,就要有適合這樣對話的平臺,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身角色的作用,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創造出師生都喜聞樂見的話題,努力構建師生對話的平臺。想一想,如果我是學生,我會……教師需以童心去閱讀、去感悟,與文字(作者)進行心靈對話。或精心設計導語,誘導學生進入文字世界;或以設激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究——與作者對話;或以童眼看世界,以童心(這一起點)讀(體味)課文,領悟出閱讀教學中師生互動活動的親和力,尤其珍視自我閱讀的“第一感”,將心(師)比心(生),以情(師)喚情(生),找出閱讀教學對話的話題。這樣,學生有了悅讀的熱望,就為師生對話奠定了最直接切入點。如:導讀《草原》,對《草原》中那“藍天白雲、小丘碧草、駿馬大牛,一碧千里”草原的美。如果我們不能感悟、不能體會,情感不能隨文而動,又怎能指導學生去感悟、去體會祖國山河的優美呢?我們如果能並藉助現代教育手段,將草原之美“物化”成“多媒體課件”,為課堂對話提供具體可感的平臺的話,課堂閱讀教學時,師生就能進行平等、友好的對話,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學生的情感隨文而動,就會愉快地去感受。

【追求愉悅的閱讀教學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