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初中閱讀教學目標

初中閱讀教學目標

初中閱讀教學目標

  那麼如何進行閱讀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呢?下面請看小編特地為大家收集的初中閱讀教學目標!

  初中閱讀教學目標

  (一)從宏觀上看,教師要能熟悉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初中階段(七年級至九年級)總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初中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學習階段,上承小學一至六年級,下至高中三年,只有教師心中清楚地認識到初中階段語文教學的獨特的特點,如初中閱讀教學的目標有: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準確地把握了教學目標,我們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標的設計才能符合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徵,才能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等。教學目標的設計也才不會過於膚淺或過於深奧,讓學生無所適從。

  (二)從中觀、微觀的設計上看,教師要能瞭解教材中一個單元的課文在整個初中學習階段的位置以及一篇課文在一個單元中的位置。我們現在所用的蘇教版教材,是根據新課程標準理念編寫的,基本都是以主題為單元的編排體系。如果我們教師能明確每個單元在整個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同時整合每一個單元中所選的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注重分析每篇課文與本單元其他課文所不同的、獨特的側重點、難點、能力點等。這樣我們透過把每單元中一組課文的教學目標進行整合後來品味、賞析、感悟課文,不僅可以減去許多繁瑣無效的分析,而且可以節省課時,提高教學的效率。

  以蘇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主題是民俗風情,所寫的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日,有社戲、端午節、過年、中秋等,結合本單元在整個初中學習階段的地位,單元目標可以確定為:聯絡作品的文化背景,瞭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欣賞作品展現的優秀畫面和語言風格,體會作者的美好情思;調查家鄉的風俗民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懂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會從生活中獲取豐富的寫作材料。明確了單元目標後,再整合本單元四篇課文的教學目標,那麼《端午日》一文的教學目標可以確定為:瞭解端午日的習俗,欣賞賽龍舟的精彩場面;培養聯想、想像能力;學習講述民俗。至於本文寫作特點中的時間順序、詳略結合等手法,在本文中就不必作詳細講解。因為詳略結合的寫法在本單元上一篇課文《社戲》中已作講解,如果再在本文中作詳細分析就顯得重複、累贅,浪費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這樣分析《端午日》一文時,就有充足的時間來欣賞賽龍舟的場面描寫,同時挖掘出文章中蘊含的民族文化,能講述本地民俗,對學生進行人文薰陶。再如,本單元的《社戲》一文,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對本文的教學目標就沒有必要設計掌握小說三要素,對環境、情節、人物作一一重點分析。因為小說的知識要到九年級才作重點講解。本文的落腳點還是應去關注民俗,透過領會小說中的優美的景物描寫,去把握、體會人物形象。如果能明確好每篇課文教學目標、單元目標、初中語文閱讀的總目標的特點,那麼我們在課堂教學時,對每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的把握就會做到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分析課文時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或擔心顧此失彼。課堂教學活動才能目標明確,才能高效、深入地展開合作、探究學習,讓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

  (三)每堂課教學目標都做到明確、清晰。一堂課準備教給學生什麼?這是我們教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每堂課都要有每堂課的側重點,都要側重訓練學生的某一方面的語文能力,按知識、技能、情感三大領域,我們把初中語文教學能力目標分為四個層次:識記、理解、運用、評析,這四個層次又分為10個具體目標:識記、瞭解、分析、概括、掌握、綜合、創造、欣賞、鑑別、評論。我們教師在開展每一項教學活動時,心中都要清楚是為了實現哪個能力訓練目標,這樣實施教學活動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才不至於帶有盲目性、隨意性。如《端午日》一文,要識記的是字詞,理解這一層次是要分析、概括茶峒人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欣賞主要是透過對賽龍舟這個場面描寫的分析,讓學生來感受、體會端午節這一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以及獨特的鄉土文化的魅力。 當然在設計能力目標時,也不需要每節課10個目標都要達成,也要針對課文有所選擇,有所側重,有所梯度。

  再如有教師教<<一面>>一文,目標有這樣一些:瞭解寫作背景;學習本文記敘的順序;把握文章的思路脈絡;學習本文抓住特徵的外貌描寫;體會本文遣詞造句的濃烈的感情色彩;學習選材典型、小中見大的寫作方法;學習敘議結合的方法,在記敘的基礎上進行畫龍點睛式議論的表現手法;認真體會作者思念和崇敬魯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的願望。按大綱要求這篇課文是兩課時,短短的兩堂課,難道真能解決這麼多問題,真能達成這麼多目標?其實每一堂課,每篇課文教學目標不要面面俱到,哪怕一堂課就只有一個教學目標,這樣學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能動性,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一面>>一文,只要深入文字,透徹分析抓住外貌特徵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同時體會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情感我覺得就夠了。可以一堂課完成一個教學目標,這樣學生才有時間和空間朝著明晰的目標,充分展開自己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增加思考的力度和思維的深度。

  同時有的教師在落實新課標的三維目標時,一篇並不長的課文都要設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其實在一篇課文中三維目標都要得到落實是不可思議的,多元而繁複的教學目標也會澆滅學生思辨的熱情、思維的火花,從而導致學生思考的缺位、思想的貧乏。

  (四)注重學生差異,教學目標的設計能有一定的層次性。由於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不同學生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在教學實踐中如果我們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這樣即可大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語文學與教的水平。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才是教學的生命。我們教師只有潛心鑽研、正確地解讀文字,把握準確的教學目標,並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有效設計,同時能構建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每堂課都真正有所"得",相信我們的語文課堂將會更加精彩紛呈、紮實有效。

【初中閱讀教學目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