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閱讀教學感悟

國小閱讀教學感悟

小學閱讀教學感悟

  提起閱讀能力,很多老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就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這是對閱讀能力的誤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學閱讀教學感悟,歡迎閱讀。

  小學閱讀教學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時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那麼怎樣在課堂中讓學生感悟呢?葉聖陶先生言:“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閱讀中感悟的關鍵便是“披文入境”,藉助文字進而“明象體情”。怎樣才能引導學生透過文字順利地“入境”“明象”“會意”,達到感悟的境界呢?下面本人對在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搭石》一課時,談談教學中如何利用文字,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感悟。

  一、走進文字,初步感悟

  語文的閱讀教學必須由整體切入,引導學生確定感悟的主線。教師萬不可整體還沒把握好就把課文內容“咬”得支離破碎,讓學生進行感悟。這樣的感悟,只能是停留在文字表面之上的。在教學《搭石》第一課時,我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讀準、讀通、讀順了課文,對文字中易錯的字詞進行正音後,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了整體的把握。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主要人物,隨即讓學生默讀課文,對故事的脈絡進行了梳理,使學生對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結局明明瞭了。學生對文字的初步感悟,為接下來對人物、主題的感悟搭建了平臺。文字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只有走進文字,讓學生用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字,感悟才能到位。

  二、 研讀文字,深入感悟

  要讓學生的感悟深入,教師必須給學生注入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就是要深入研讀文字,只有深入文字,學生才能走進文字,走進作者內容世界,悟出些意來,悟出些情來,悟出些法拉。在教學《搭石》時,我讓學生潛心精讀課文,並畫出描寫家鄉美景的特點的相關句子進行了研讀。當引導學生感悟什麼樣的景色才稱得上是風景時,繼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句話是十分值得研讀感悟的。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師:文中哪句話直接讚揚了家鄉的美景?

  生:我認為是:“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句。

  因為它既總結了前文“什麼叫搭石,搭石有什麼作用”又為下文描寫家鄉人們的勤勞美和善良美作鋪墊。

  師:理解得多到位呀!多會讀書的孩子呀,不僅讀進每個字裡,還會用精闢的語言來概括。

  師:聰明的孩子,你發現了哪些地方是描寫人們勤勞美和善良美的嗎?

  生:我發現了第二自然段的這一句是描寫勤勞美的:“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師:你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擁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

  師:我們來看這段,(出示句子)指名讀,全班齊讀。

  師:這一段是寫什麼的`?

  生:寫人們擺搭石。

  師:體現了他們什麼品質?

  生:他們很勤勞、樂於助人……

  師:好,我們來交流一下,這麼長的句子怎樣才能讀好?

  生:我發現要把句中關聯詞讀好。

  引出關聯詞語“無論……只要……一定……”(課件閃爍重讀的詞。)

  師:你的發現,很了不起。能夠結合關聯詞朗讀句子理解句子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你能帶著你的理解來讀讀嗎?

  (生讀)

  師:多麼善解人意的孩子呀!多麼善良,多麼可親的老人啊!誰來讀一讀,讚美一下這位可敬的老人?(指名讀,教師評價)。

  師:此時此刻,你的聲音裡蘊含的是一位(    )的老人。

  師:看來,關聯詞在表達句子的含義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也能結合身邊的實際,用上這個關聯詞說一句話嗎?(用“無論……只要……一定……”造句)

  小結:調整搭石的老人,為他人著想的品質再一次讓我們體會到了家鄉人們的人性美,所以說,這就是構成了 ,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

  如果說文字是一個鮮活的靈動的生命,那麼文字、關聯詞則是生命裡不可缺少的紐帶。只有對生命組織進行深入研究,才會感悟出生命的精彩。回顧這一教學片斷,我不禁感嘆:語文課堂要進行有效的感悟,教師必須先自己走進文字,哪怕是一個關聯詞一個標點符號也不輕易放過,才能把學生也帶進文字,讓學生深入文字潛心閱讀,咀嚼品味,才能發現文本里邊的無限風景,才能真正的被文字所打動,獲得體驗,感受思想。如何深入文字?最簡單、最基礎、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細細研讀文字,找到引領學生深入文字的智慧路徑。也正是這種深入,讓學生的感悟變得枝繁葉茂,課堂變得情趣味濃,讓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三、 再續文字,豐富感悟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不少文字,具有供人想象馳騁的知識空間。而小學生想象力極其豐富,閱讀文字後,他們總會牽掛著文中的事情,惦記著文中的人物。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文字閱讀後,引導探究,啟發想象,延伸文字,加深學生對文字內涵和情感的感悟。教學《搭石》時,在教學完成“品讀言行,感悟美德”這一版塊後,我緊扣文字的特點,設計“感悟民風,抒寫真情”這一版塊:

  師:要是碰上了“年青人”和“老年人”來走搭石,那是一幅怎樣的情景呢?請你來說說。

  生:年輕人會非常的尊重老人,會背老人過河。

  (感受“伏”字 )

  師:哪個詞可以看出人們對老人的尊重?

  生:是“伏”字

  師:“伏”是什麼意思?(把背彎起來)。你體會得真好!咱們一起來讀3遍。“伏”

  師:現在我是老人,誰來當年青人?

  師:請你做一個“伏”的動作。(生把背彎下),師:看看,這是年輕人的知音啊。老人“伏”在這樣的背上,就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的過小溪了。

  ( 理解“理所當然” )

  師:我想問問年輕人,過了小溪之後,你需要老人向你千恩萬謝嗎?為什麼?

  (不會,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小夥子呀,過了小溪,老人並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為什麼?(不會,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啊,

  當這位老人曾經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是伏下身子去背其他的老人過去,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其他的年輕人人來揹他,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 說感受 )

  師:透過這個詞,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體會到這村子裡的年輕人非常的尊敬老人。

  師:說得多好啊,敬老啊,你們的這份情感也是家鄉的——生接:“一道風景”

  師:同學們,你們可以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眼中的“理所當然的事”都有些什麼事嗎?

  生:(給爸爸媽媽們捶背、倒茶、洗腳,看到地上有紙張隨手撿起……)

  師:你們都是有愛心也是有孝心的孩子。而作者家鄉的人們又何嘗不是呢?就是這樣的精神,已經積澱成了淳樸的鄉風,淳樸的民風,這就是——“家鄉的——生接:一道風景”

  此時此刻,我覺得用上這樣的一幅對聯來讚美家鄉的人們,再好不過了,(出示對聯),讀: 山清水秀百家和      景美人勤萬戶興   (情滿人間)

  透過學生樸實的文字,我們聽到的不僅僅是學生用豐富、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豐富的想象,而是對文字語言的感悟、對文字內涵感悟後的表白。可見,透過對文字的再續處理,可激發學生的體驗,使學生捲入到文字的情感中,產生共鳴,逐步豐富自己的感悟。因此,再續文字,為學生感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正如葉瀾老師說的那樣:“我們的語文教學,只有充分啟用原來凝固的語言文字,才能使其變為生命的湧動。”

  四、 深掘文字,昇華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時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過程要有豐富的感悟作為支撐,脫離這個前提,任何的對話過程都顯得蒼白無力。要真正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必須深掘文字,透過精當而動情的語言讓學生進行多元對話,使學生的感悟重新組合,並超越自我,從而完成由閱讀教學向人生教育的昇華。《搭石》一課教學即將結束我設計“迴歸課題,深掘內涵,昇華感悟”這一環節。

  師:領悟完鄉親們勤勞、樸實、善良的優良品質後,讓我們捧起書,把這份愛帶進文字裡,再一次感受走搭石的美。

  (生讀課文重點句子)

  1、交流

  師:每天有多少人來走搭石啊,這風景多美呀!,除了村子裡的人來走搭石外,還會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呢?

  生:(盲人、殘疾人……)

  師:搭石給很多人帶來了方便,所以在作者的眼中,搭石就是一串串閃閃發光的珍珠,難怪作者會這樣寫(出示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請同學們齊讀。

  師:家鄉人們的美好品質,真是石如其人啊,這樣的搭石和這樣的鄉親們,就構成了家鄉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2、小練筆

  師:孩子們,擺搭石這麼小的事情都飽含著美,我們從中發現了作者善於觀察的好習慣,你們發現我們身邊有美的事情嗎?請你來說說。

  師:你們說得多好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的美,有看得見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心靈的“美”。請同學們讀讀句子:(出示句子)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媽媽千萬次的嘮叨。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校園中伸手撿紙的彎腰。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還發現了哪些美呢?請大家也用這種句式把生活中的美寫一寫。(指名學生彙報)

  總結:是啊“搭石無語心有情”啊,讓我們以美的心去對待他人,以美的語言去溫暖他人,以美的行為去付諸行動,我們將會發現世界是如此美好,人生是如此美妙。

  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讀懂了“搭石”的義,更讀懂了“搭石”的情。學生的多元感悟,不但加深學生對文字主題的感悟,而且昇華了感悟,從而完成由閱讀教學向人生教育的昇華,實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完美統一。

  如果說語文課堂是一幅畫,學生有效的感悟就是這幅畫上最斑斕的色彩。只要我們本著一份為學生終身發展而努力的心,利用好文字這一有利資源,就一定能勾勒出最為和諧而生動的圖案!

【國小閱讀教學感悟】相關文章: